紫绿蓝黄,多彩电力——全钒液流电池

      2022年10月30日,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100MW/400MWh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也是国内首个100MW级大型电化学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可满足20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它的投用,标志着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也将服务于我国的能源转型。

  

500

      在这条新闻的背后,你可知全钒液流电池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用?

      近年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高速增长。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2》,截止2021年底,我国并网风电328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7%;并网太阳能发电306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9%。

500

      风电和太阳能的使用提升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绿色化水平,却也带来发电出力波动、发电量与用电量不匹配等问题,给电网的平稳运行造成挑战。

500

(大连风电实时出力的波动情况)

  

      这就需要大规模的储能系统。目前得到实际应用的储能系统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大类。前者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后者主要指电池储能。

      说到电池储能,或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今火热的锂电池

500

(青海格尔木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2018年建成时是国内最大的发电侧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容量为50MW/100MWh,由50台标准集装箱组成,每台集装箱装设1MW/2MWh的磷酸铁锂电池子单元)

      但在锂电池之外,我国的储能电池发展也可谓是百花齐放。不同技术路线的争鸣,既推动了各项技术的发展,又为我国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建设提供了丰富多样、自主可控的选择。

      液流电池就是一种在储能领域很有前景的电池技术。

500

      所谓液流电池,是指电化学活性物质溶解在溶液中循环流动的电池。在传统的电池中,电化学活性物质储存在固态的电极材料里,能量的储存和充放电转化是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的;在液流电池中,溶解了活性物质的正、负极电解液分别存储在独立的储罐中(下图左),与发生充放电反应的电堆(下图右)分开。

500

      这样带来几个好处:可根据容量和功率的需求,灵活调整储罐和电堆的配比;只要关闭电解液的阀门,就可以保证液流电池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自放电;不必在电池中堆积大量活性物质,电池结构简单,适合大功率充放电,循环寿命高;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可避免电池起火。但是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离子电池。因此,液流电池主要用于储能领域。


      很显然,液流电池的关键技术在于两个方面——电解液和电堆。

      目前常用的电解液体系有全钒、铁-铬等,不与锂离子电池竞争资源,具有成本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钒储量最大的国家,因而全钒液流电池的资源供应是有保障的。

      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元素来承担全部的储能作用,因为钒具有丰富多变的价态。

  

500

(不同价态的钒的溶液有不同的颜色。钒的元素名称来源于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代表钒化合物的丰富色彩)

  

      不同价态的钒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储存或者释放化学能。

      在充满电后,正极电解液的钒处于最高的+5价,负极电解液的钒处于最低的+2价。放电时,正极的+5价钒被还原为+4价,负极的+2价钒被氧化成+3价,化学反应的能量以钒的电子得失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流电压。充电时发生的反应就是放电反应的逆反应。

500

      正负极电解液成分的选择在化学上要遵循电势匹配的原则,在工业上要易于实现,钒恰好满足这样的条件。在标准条件下,钒电池的电压是1.26V。

  

500

      在电堆内,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电极。电极由导电、多孔、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制成,在全钒液流电池里使用的是石墨毡(上图),即碳纤维毡经2000℃以上高温石墨化处理后得到的石墨纤维毡。这是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

500

      在石墨毡周围,还要围上一圈液流框(上图白框),起到固定和密封的作用,并设有流道供电解液流通。

  

      正负极电解液是相互隔离的,否则+5价钒和+2价钒一旦相遇就会自行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能量的浪费。但是正负极电解液之间又不能完全隔开,因为电池内部仍然需要离子的流通来传递电荷,才能与外电路的电子流动共同构成闭合回路。

      从全钒电池的电极反应可知,H+在正负极反应中是不平衡的,因而要在正负极间传导H+

      在全钒液流电池的正负极石墨毡之间有一层隔膜,容许H+通过(放电时从负极到正极,充电时从正极到负极),但又能阻隔钒离子通过。

      在工业上,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最常用的材料是全氟离子膜。

  

500

      所谓全氟离子膜,是含有磺酸基或者羧基的全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含有大量带负电的磺酸基或者羧酸基,能够结合氢离子或其他小尺寸的阳离子,它们排列成离子通道,如击鼓传花般把这些离子从膜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全氟离子膜广泛应用于氯碱工业(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氯气和氢氧化钠,此时离子膜用于传递钠离子)、水的净化和矿物质分离(如海水淡化、盐湖提锂)、燃料电池(传递氢离子,一般被称为质子交换膜)等领域。自从上世纪70年代被发明和应用于氯碱工业以来,全氟离子膜的生产技术一直掌握在美、日少数企业手中(典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膜),曾长期是我国化工材料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位于山东的东岳集团历经16年攻关,在2010年终于实现国产离子膜的突破(上图),打破了氯碱工业30余年受制于人的历史,让进口离子膜价格直降50%以上,但国产离子膜的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国外先进产品,我国化工行业离子膜的对外依存度仍旧很高。

500

      面对全钒液流电池离子膜方面的技术壁垒,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的张华民、李先锋团队选择另辟蹊径,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通过选择和调控多孔材料(如分子筛、多孔聚合物)的孔径,实现只允许H+通过而不允许大尺寸钒离子通过的功能,并应用于实际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

  

500

      由正极-隔膜-负极组成的单个电池单元的功率有限,在实际使用中要将多个单元串联起来提高输出电压。在电堆中起到串联作用的部件是双极板,由树脂粘接的碳粉制成,其导电性实现两侧电极板的串联,又能将相邻两个电池单元的电解液隔离开(上图工作人员手中带白边框的硬质黑色板材)。

  

500

      双极板-正极-隔膜-负极-双极板……一层层电池材料叠放起来,拧上螺栓压紧,保证双极板与电极之间的接触导电及对电解液的密封,一个电堆就做好了。

  

500

      要把储罐和电堆组合成一座储能电站,还有大量的系统集成工作要做。这纵横交错的管道,与一般认知中的电池形象大相径庭,反倒像是一座微型化工厂。

500

      集成到一个集装箱里的电堆系统能够提供250kW功率,配套的一对正负极储罐提供1000kWh的容量,由电站屋顶的汇流变箱站进行电流的汇集和变流,接入外部电网。

  

      由于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难以做到100%的效率,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造成能量浪费,使得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能储放效率只能达到70%。对此,大连化物所的团队设计了余热回收功能,把电池产生的多余热量用热泵回收,使储能电站的综合能效提升到85%。

 


      在日本住友电工放弃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开发、加拿大从事相关行业的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情况下,大连化物所的团队逆势而上,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并参与成立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全钒液流电池的开发应用。2016年,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如今修成正果,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座储能电站除了为辽宁丰富的风电配套储能,还能够在电网出现严重故障时为大连市的医疗、应急救援等部门提供8小时的应急供电,以及作为周边发电厂的启动电源。

 

500

      全钒液流电池只是我国在储能行业的诸多发展方向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在巨大的新能源发展机遇和必然共存的挑战面前,多条腿走路让我们能够笑对风风雨雨,找到因地制宜的最佳方案。我相信,百花齐放的姹紫嫣红,都将汇聚到清洁电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相关阅读:

打造电车之心——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的生产

解锁石头里的新能源宝箱——矿石提锂

如何加工几公斤重的大锂锭?

隔阴阳两极,通孔道万千——湿法锂电隔膜

激活绿电梦想——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

夸父追光——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

谁持白练当空舞——复合材料风电叶片

从炉渣到钢铁维生素——钒的提取和利用

  

500

虽无球差校正眼,但怀扫描透射心

从一闪而过的荧屏画面中解析工业生产流程

破解材料密码,见证中国科技进步

做一个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工业党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材闻窗外事

  

参考资料与素材来源: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220622 城市里的“绿色充电宝”. (11:50开始,之前讲的是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点击“阅读原文”可看视频) https://tv.cctv.com/2022/06/22/VIDEq1392MSUlfekbnSv4UdY220622.shtml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20220930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即将投入使用.

https://tv.cctv.com/2022/09/30/VIDEutZnP5900Mso7u7dycLf220930.shtml

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进展.

https://www.cas.cn/syky/201607/t20160711_4568060.shtml

张华民.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进展、不同储能时长系统的价格分析及展望.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09):2772-2780.

钱鹏,张华民,陈剑,文越华,衣宝廉.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及双极板研究进展.能源工程,2007(01):7-11.

景鑫,李霞,韩文佳.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与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21(05):1-1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