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南收入低而物价高之“殇”
终于,海南省政府明确表态,海南收入低而物价高。
这是从一省之省长之口说出,而且是将其作为海南三大痛点之一正式提出来,其意义自然不一样,海南有望直面解决困扰海南多年的高物价问题。
1月12日下午,海南省人民政府企业家咨询会议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沈晓明省长说海南有三大痛点:第一个痛点是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房地产一家独大;第二个痛点是人才短缺的问题,海南留不住人才;第三个的痛点是物价偏高的问题,低收入高物价。
1、高物价之痛
对于高物价问题,省长是这么说的:海南的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在全国中等偏下,但是我们的物价水平是在全国稳定的高居榜首,基本上最近几年当中海南的物价都是全国名列前三位的,对于我们的老百姓就很不公平。从网上看,抱怨海南物价贵通常不是海南人通常是过冬的外地人,他们对于物价敏感,因为他来的城市没有那么贵。海南菜价最高的是夏天,因为我们太热了夏天太长了,所以我们夏天海南能够种的蔬菜品种很少,常规的蔬菜都要岛外运进来,物流是推高物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2、低收入高物价的悖论
按照大多数正常人的理解,低收入应对应低物价,高收入可以对应高物价,这样收支才能大体平衡,如果高收入低物价,那一定是高福利。一旦低收入对应高物价,那么收入的大部分就会被高物价所蚕食。应了那句广告词: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高物价所产生的利润被谁拿走了?
沈省长说,“物流是推高物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理由在靠岛外进货的商品而言一定意义上是成立的,但是为什么产岛内的商品,不存在物流之痛的商品,一样价格高高在上。譬如我们的猪肉,有罗牛山这样的龙头企业养猪的猪肉,价格居然比深圳都要高。不止平时高,即使在由于内地猪瘟导致猪肉供应严重不足,猪价上涨的今天,而海南不受猪瘟影响的今天,海南的猪肉仍然比内地贵,海南菜市场零售白猪排骨(整条卖)的价格一斤28元,黑猪条排骨每斤35元。更不用说牛羊肉这样来自岛外的肉类。
(从朋友圈调查得到今天各地排骨(整条卖)的价格:北京22元,上海22-23元,成都21元,昆明17元)
按照道理来说,低工资,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而物价高,在全国税收一样的情况下,那多出来的中间的价差去哪了?
根据之前海南本地媒体联合调查的报告,从昆明到海口的蔬菜物流成本,一斤仅0.5元左右。可见岛外到岛内物流影响,显然没有想象中的大。对于物价更高,更容易运输的商品,比如肉类,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要说物流成本,其实那些开一辆小四轮车,在小区附近卖菜的成本是最高的。但是他们卖菜的价格反而比菜市场便宜很多,甚至一半价格都不到。
如果我从新疆零售环节购买牛羊肉,通过空运渠道进入海口,价格都比海口便宜。(新疆羊肉一斤20-22元,海口50元上下)
海南菜椒地里一斤2毛钱没人要,菜市场照样卖三四元一斤。
很显然,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推高物价,物流实际上作用有限。
3、人口密度之殇
有人提出物价高的一个原因,就是海南蔬菜销售量低,比如同样一个摊位,海南的摊位一天买三四百斤,上海卖一千多斤。所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南的菜贩一斤蔬菜加一块钱卖,一天毛利也就三四百元,而上海的菜贩一斤加五毛,一天毛利都超过500元。其结果必然导致蔬菜价格高。
这个问题,我亲自到菜市场调查过,基本属实。
但这里,有几个问题:
(1)我们必须问,为什么海南人口密度不高?那还不是土地财政所导致的一个恶果。多年以来,我们只管卖房,而不管卖房之后所产生的负作用,比如房屋空置。房屋空置,居住人口少,人口密度自然小,同样面积的菜市场所消费的人群自然就少,菜贩为了维持生计,加价相对更高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2)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海口市中心人口密度高的菜市场,菜价同样不会便宜,像金贸区域,菜价反而更高。所以,在整个市场物价偏高的情况下,没有人主动放弃可以得到的利润。人口越集中,不愁卖,价格反而更高。
(3)春节前后,买菜的人是最多的,但是菜价却是最高的。没有人会因为菜卖的多而主动降低菜价。
4、理念——无疫岛
不得不说,理念问题,是困扰海南物价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譬如海南岛执行的无疫岛制度。2014年,海南著名评论员矢弓在题为《海南无疫岛,限制鹅进岛?》文中有这么一段内容:“据鹅贩子郑某说,在湛江每只七八斤重的鹅才卖35~40元,海口的批发价为10元/斤。鹅贩子郑某为何铤而走险,原来其中有接近一倍的差价。他偷运的1500只鹅,在湛江进货不到6万,到了海口批发价就得翻番。罚款6千,只是他利润的十分之一,贩鹅到海口,利润很可观。”矢弓问:“我们刚问过,海口的牛羊肉为什么卖这么贵?现在我们又得问,海口的鹅为什么也卖这么贵?一路问下去,海南岛的食品怎么卖得都比对岸贵很多?几年前,海口市动物检疫站一批人受贿被判刑,人们不禁还要问,琼州海峡,到底是谁的黄金水道?”
无疫岛制度,看似让岛内居民吃上了放心的肉,但是无疫岛所产生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岛内关门销售,价格形成区域操纵或垄断,价格高企,是必然的结果。从把好事做好的角度来说,能否在坚持无疫岛制度的前提下,放开猪牛羊禽肉,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强公益检疫,比如把检疫站延伸到徐闻;而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罚款、退回产品。
5、理念——双创与流动商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双创与无疫岛有着相似之处。
双创,几乎消灭了所有的流动商贩,当然,街道是整洁了,街道是干净了。但是,我们要从流动商贩那里买到便宜的物品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双创要不要,当然要。
但是能否在各小区附近,合理安排固定时间的潮汐摊位。比如,在小区附近车流量不大的马路上,规定早上6点到8点,允许摊贩售卖产品。8点之后恢复街道正常秩序。海大南门夜市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我们不仅需要干净的城市,我们也需要便宜的物价。
当然,如果设置潮汐摊位,必然给政府增加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但是政府不就是为人们服务吗?城市干净是为人们服务,低物价更是为人民服务。而且两者还不矛盾,仅仅是增加工作量。
6、理念——菜市场到底国有好,还是私人占有好
海口,几乎全部的菜市场都落入私人之手,有些是产权归私人,少部分是产权国有,但经营权归私人。其结果是一样的,私人决定了摊位的价格。
据调查,有些菜市场摊位表面上看是三四百元一个月,但实际价格却是上千元,甚至出现摊位转租,其结果是一个摊位一个月租金甚至超过2000元。在高摊位价格之下,可想而知,这些成本都是要进入菜价中的。
如果,我们把菜市场定义为公益性质,菜市场收归国有,保本微利运行,那么摊主的租金每个月就可以少掉上千元。菜价成本理论上会降下来。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因为如果菜市场收归国有后,如果不能杜绝摊位变相加价及转让及其中的权钱交易的话,摊位的成本还是无法降下来。但至少摊位收归国有提供了一种可能,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就看政府的智慧和决心。
而且,一旦摊位收归国有,政府完全可以在菜市场内设立流动交易摊位。用省掉流通环节菜农的低菜价,冲击市场的高菜价。
7、可不可以有补助
我知道,很多人是反对对岛民进行补助的。
甚至不少官员担心一旦对岛民直接补助,部分候鸟就会抗议。
但问题在于,相对候鸟人群以及游客来说,岛民所受到高物价的冲击更大。
比如对于春节,机票贵,游客可以不来海南。但是岛民必须出岛、必须回岛!
可以说,过年游客,让部分商家赚了盆满钵满,但对于岛民来说,确实不得不忍受更高的物价和更难以容忍的出行艰难。
但是,我们对于岛民和非岛民一视同仁,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对岛民的不公。
比如对于飞机,我们能否规定,岛民拥有优先的购票权?
对本地居民优先权,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就规定出租车只能有当地户籍的人开,港民回香港同样拥有快速通道。
在外来人口对岛民产生冲击的情况下,对岛民特殊考虑,才是事实上的公平。
8、我们是岛民但不能有占岛为王的心态
沈省长说的好:“海南是一个岛屿型的省份,内部市场小各方面的资源包括人才非常缺乏,所以如果对于其他省市来讲,开放是发展的需要,而对海南来讲开放只是生存的需要。其他省份没有开放最多不发展,我们没有开放就要死掉,这是海南岛屿经济体特征所决定的。”
目前的情况是,海南岛的物价并未融入到全国的物价中去,海峡一掐,物价自成体系。老百姓不得不忍受高物价低收入。所以,我们的物价是不开放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才怎么可能流回岛内?
上世纪90年代,10万人才下海南,那是因为当时全国封闭,而海南一家要开放。现在的情况是,全国开放,而海南拥岛自重。人才,从来都是落后的地方往发达的地方流动,而不是发达的地方往落后的地方流动。
而且海南的高物价,客观上也吓走了国内外游客。除了一些护照上交出不了国的人以及一些根本出不了国的人之外,人家凭什么花更多的钱来海南旅游?花更少的钱,去东南亚国家旅游,还是出国呢。
沈省长说:“这三个是我一年半将近两年时间到海南我脑子里面一直总在想的问题,是海南的三大痛点,这三大痛点解决了,海南有无比光明的前景,因为海南确实是好地方这个地方确实太好了,就是好的事不说了,如果这个地方三个问题可以解决,海南无比光明的。 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
源自:天涯社区论坛 > 海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