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画西方人形象上,《万里归途》是高于战狼和红海的
【本文来自《文化纵横:《万里归途》意外火了,主旋律是怎么变成“新主流”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万里归途》假期里刷了,带儿子去看的。看电影之前也看了一些预告片,没有看影评怕影响观影体验。个人觉得撤侨类的影片就算不是《战狼2》或者《红海行动》那种“猛男干特种兵”,也是会有一些英雄主义吧?没有!全程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更真实或者说更“惨”的一次撤侨旅程。
张译没有红海中的特战大队长那种潇洒,就是个老婆快生了因为上司委派各种“疑难杂症”的普通外交官,还是底层那种。王俊凯那个演技是真的扶不起来,不做评价。
逛个街突然被叛军流弹射死的张子贤,收养异国孤儿的殷桃,贪生怕死的王迅,不近人情不是看到中国外交护照就倒头就拜的异国外交官。都无一不描述着一个主题即是:撤侨这种事情是真的很难,是要出人命的。
而叛军最后折磨张译的方法也映射出两个文明或者两个不同族群的做事方式。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则体现了他们显得温和而有耐心、保守而不具侵略性,他们愿意居住在固定的空间里跟熟悉的人打交道,也愿意服从权力的约束,他们喜欢有规律的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因而常常固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不去冒险。
相反,西方则继承了动物的本能,他们机动性强、有活力,擅长发现和捕捉机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他们没有耐心精耕细作,更喜欢四处游荡攫取食物,在生存艰难时免不了使用武力“吞噬”对方的财物。
游牧群体身强体壮、能征善战、行动敏捷,正是这一显著特征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由于他们具有自由奔放的性格,想要限制他们的行动也就比较困难。这点在深度上《万里归途》是高于战狼和红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