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还是要田园化,建设美丽乡村,多色多彩,不拘一格,绚烂无比
【本文来自《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30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农村还是要田园化,建设美丽乡村,多色多彩,不拘一格,绚烂无比;当然不能妨碍生产,而且要有益于旅游和身心健康,生产也要呈多元化多样化。或许有人不知,在明朝和清朝中期,人口可能不足两亿,那时很多土地都不需要种粮食,而是用来种花卉,种名贵药材,种蚕桑,既可以自用,也可出口,换取外国物产;那时,很多农村家庭都有纺织机,纺纱机,织布机,妇女都会在锦缎上绣花卉。而无需像今天妇女也要
下田干重活,挑重担,种菜,养猪等。现在光秃秃的山还有很多没有种树,而明清时期却多数山岳古木参天。虽然那时公路不多,但石板大路连接各个集镇和村庄,工程也十分庞大壮观。十里长亭免费供行人喝茶歇凉休息非常温馨。至于烟柳画桥,满堰荷花,青山绿水,满目皆是。
这些景象一直到建国初期都还有一定的存留。但随着人口大发展,人口由1950年普查的4亿7000万突增到1958年的6亿,到1969年达到了9亿6000万,20年时间人口翻了一番。于是耕地紧张,用地紧张,宅基地紧张,人均资源紧张,就业紧张,购房紧张,一系列紧张连续发生。人口多GDP总量会变大是事实,但人均GDP会变小同样也是事实。人口多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