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到某地工作两年有余,和工商局领导吃饭时,对方非要问我两地差异,我这么回答
【本文来自《江苏兴化企业负责人:前两天收到通知关上大门,防止督查组来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的一件亲身经历的发生兴化邻市事。我司〔浙江的上市公司〕因业务需要在该地设置了由当地人主要负责经营的工作机构,并由当地人负责招聘当地销售人员十余人。经营几年后,因对产品和市场的理解可能不是太符合市场实际需求。总之,经营上存在一些问题。我司领导几经沟通协调后情况仍未有效改善。
大约是千禧年后一~二年的事。遂派出由我带队的工作人员五~六人。对该事务处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经过一年有余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在经过市场有效管理和内部管理整顿工作后。市场销售面貌得到彻底的改变。销售量和市场履盖率和价格管理方面,均在该市场区域成为全国同类产品姣姣者。占市场总销量的70%。
业务大幅增长后,该办事处的员工的收入和向心力及荣誉感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当地的市场管理部门,工商局、技监局等对我们的关注和业务联系也逐步多了起来。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熟络起来。工作联系用餐的事就多了起来。
一次与当地工商局的领导们一起吃饭时。该局领导就说“某总,您来本地也有二年了,能否说一说您眼中的我们这里与您老家的差异?我说“某局、我没有什么感觉有很大差异,就吃的来说,我们吃的杭帮菜,本地习惯吃的是淮扬菜,两者差不多,我们甜一点。市容方面我们更干净一点。其他的好像也没什么”。某局又说“您今天可一定要说出一点区别来,不然可要罚酒哦!”我就说“某局今天一定要我说一说二地差异,看来不说一点过不了关。既如此,我就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二件事,诸位领导看看是不是也代表着两地的差异?
我来本地一年多由於工作关系经常下乡,本地许多乡镇都去过。一般工作结束了当地的经营单位〔业务量都不大,全年经营额都在百万元左右〕都会有简单的招待吃餐饭。我发现我每次都不是唯一的客人,同时就餐的总有一些本地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而我今年上初春回公司,当地工商局工作人员因业务需要来我司联系工作,恰好当地我司的一个主要客户。也因工作来我司恰谈合作方面事宜。到了中饭饭点了,便餐总要吃一餐。按我司习惯,对来客总是由工作联系人分别招待。那天我想反正都是本地的,再说他们的工作联系人又都是我。凑一起反而热闹一点。再说本地的,又是同一业务口子,他们之间肯定也认识。但我想错了,一起吃饭时他们竟然相互之间不认识!事后我就问我的客户,你竟然不认识工商局的人,那质检局呢?你单位一年经营额逾五千万,你负责这块一年经营额也有一千多万元。当地主管部门的人你主要和那方面的人联系的多一点?他告诉我农业口联系的多一点。但这也不能说明了什么。我觉得我们当地的行政管理部门可能都在管些大事,小事他们不肖。就以我来说,偶尔想和当地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人员联联谊,吃餐饭也是很难的。不是那个没时间就是这个没空。
第二件事,我到本地由于经常十天半个月的住下来,对江苏长江以北的区域进行调研和市场管理。所以公司也没有派常随我的车。但就是在当地市区或者是周边。也常常需要用车,所以“打的”是经常性解决办法。当地“的士司机”服务态度很好,但随意的不按交通规则停车是很普遍的,你提醒他说:师傅这里不能停车,要吃罚单的”!他总是回答你:“没的事,打个招呼就行”。这就让我想起我司在老家的情况,我司在当地是知名企业。有在运输外包的情况下约有十八辆各种商务类的车辆在负责人员对本地或着出差的交通。车辆出人市区是非常频繁的。但车辆运驶在市区路上必须按交规行驶,违规必须先处理然后才能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