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都有吃田鼠的习惯,做法大同小异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298463”推荐,来自《我家吃老鼠,埋到做完饭的灶火塘灰坑里,老鼠烧熟了,沾着酱油吃》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298463添加】
广东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粤西,广西,海南岛,越南)都有吃田鼠的习惯,做法大同小异。就是本世纪初,我看广州本地新闻,番禺还有吃田鼠的习俗。
好像非典过后,强调不要吃这些野味,吃田鼠之类习俗基本消失,可能整个广东,或许有吃田鼠习惯的地方,都没听说吃田鼠的事情。
其实,田鼠,松鼠,包括后来比较热的竹鼠,都是大同小异,去皮去毛,一般人都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只是给人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
松鼠给人感觉比较可爱一点,西方过去也有吃松鼠肉的。吃田鼠的地方,过去是不吃家鼠的,都认为比较脏。过去,广东给人印象是什么都吃,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刚刚富裕起来的暴发户阶段过了后,人们也变得文明和讲究许多,不再什么都吃,更注重健康养生,仓里实而知礼节是有一定道理的。
缺少动物蛋白时期,田鼠是极佳的优质蛋白来源。民间有“吃一鼠,当三鸡”,这里的“鼠”说的就是田鼠。中医也认为,吃田鼠有补虚扶正、补益气血的功效。不少人还相信,田鼠肉有滋阴壮阳及生发的功效。
我看有关资料,说是有一段时间,由于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六五期间发生鼠害的农田达3亿亩,每年造成的田间作物损失是粮食100亿斤,棉花20万担、甘蔗10万吨,受鼠害损失的粮食超过了全年进口粮食的总量。田鼠估计有30亿只,所以也曾经鼓励老百姓抓田鼠吃。非典后才禁止或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