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能治“火力不足恐惧症”?还建议解放军多出去走走?丨轻武专栏
出现了医学奇迹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作为为国担忧的三好青年,很多军迷朋友们都一直在关注着解放军的“病情”,尤其是患病多年的“火力不足恐惧症”,都人手一根筒子了、迫击炮也改速射了,可就还是治不好!
▲只是集训,别慌!
上百度一搜,“医生”说:建议解放军多出去活动活动!
这解放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病根呀是早在红军时期就落下了,要想根治难度极高!想当年红军起家的时候,别说火力不足了,有火力那都是相当不错的了,许多地方游击队武装连枪都没有几支,扛起大刀、端起红缨枪就来干革命了。
▲秋收起义中使用的武器
到了长征时,八万六千人的队伍里,重机枪只有357挺,轻机枪则只有322挺。即便是到了抗战胜利的时候,全军136万人,那也才装备了1182挺重机枪、9937挺轻机枪,对于火力不足的恐惧这算是再次加剧了。
于是到了日子好了以后,就生怕自己的火力再落下来别人一头,当听说苏联的NSV重机枪只有25kg重的时候,那给解放军急得是一头冷汗呀,最终捣鼓出了全枪重26.5kg的89式重机枪(枪身重17.5kg),给军工口的人气的直拍大腿:丫的,咋还是差一点!
▲89重机
可实际上NSV重机枪光枪身就重25kg,算上枪架的全枪重是41kg,解放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是给吓得,于是在去年出现了这样一幕,山坡上5名解放军战士,扛着2挺89式重机枪欢快地奔跑,活像是刚从“火力不足恐惧症”重症监护室出来的病号。
▲5人两挺重机枪
虽然后来知道在这件事上纯属被情报口的人给吓得,但是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症状却是一去不复返了,2020年的时候我军还装备了一款新型的山地重机枪,全重只有16.8kg,战士们单手拎着就能在山坡上跑,以后可别再说机枪班跟不上了,人家拎着重机枪可能跑得都比你快。
▲新型山地重机枪
这样轻便的一款重机枪,让擅长迂回穿插的解放军再也不用怕步兵的重火力不足了,力气大点的一个人扛着重机枪就能奔赴阵地,可是光轻便哪够呀,重机枪火力虽然猛但是遇上了重装甲也是白瞎,这属于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后遗症。
于是89式重机枪的配套弹药里有个84式钨芯脱壳穿甲弹,直接把常用于坦克的脱壳穿甲弹用于设计重机枪弹药了,84式钨芯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处可以击穿45°着角的15mm的均质钢板。
▲84式钨芯脱壳穿甲弹
后来解放军给14.5mm高射机枪也搞了钨芯脱壳穿甲弹,比如DGJ02式14.5mm钨心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这玩意能够在1000m处以 50°着角击穿20mm厚的均质合金钢板,放眼世界在14.5mm弹里这简直是离谱的,你说它是弹吧,却有着和20炮相当的穿甲能力。
还记得在央视播出的一期军事报道中,我军空降兵某空中突击旅连长周强官方吐槽说:我们的致命短板,始终是火力不足这一方面。这波属于是官方确诊了。
于是后来在央视报道中就出现了一支2个120mm火箭筒+2个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2支95步枪的6人火力支援小组,这个小组就是空突旅的,说不定就是当年说火力不足是致命短板的那个空突旅连长,不知道这位连长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现在治好了没有。
▲巧了,这么干的也是空突旅
不过这种惊人的火力配置自然不是常态,在去年第82集团军某空突旅的一次训练中,我们看到了空突旅比较正常的配置,6人小组里不配备机枪手,人手一支191,然后一人提着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一人背着120mm火箭筒,这个火力也是相当不错了。
▲空突旅6人小组
不过,火力不足恐惧症的重灾区还是在炮兵身上,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对面的美军一个步兵师里有四个炮兵营,一个炮兵营里装备18门火炮!在1951年夏季攻势中,美军在983高地中9天倾泻了36万发炮弹!上甘岭战役中更是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范佛里特弹药量”由此得名。
▲范佛里特弹药量:唯火力论
而反观我们,志愿军头等主力军“万岁军”第38军,全军也才只有9门火箭炮、36门步兵炮、36门山炮,炮弹数量更是完全比不过美军,只能穷则战术穿插!
▲拆解行军的志愿军炮兵
而在今年《军迷之眼》报道155mm车载加榴炮时,节目里新疆军区某火力团炮兵指挥连组织《长津湖》观影,看完之后指导员说了这么一番话:如果战斗在今天打响,我们留给敌人的只有:“地炮高炮齐射、榴弹导弹管够!”
▲管够!
火力不足恐惧症治得差不多了,但解放军还有一种“病”还在长期治疗当中,那就是“怕吃不饱恐惧症”!
在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可不像美军一样还能吃火鸡,志愿军常常是一把炒面一把雪,根本吃不上一口热乎饭,更别提什么蔬菜和营养了,就连是冻土豆那都没法保证供应,有时候还得挖一种叫“拖拉机草”的植物充饥。
▲志愿军吃冻土豆充饥
而到了现在咱条件好了,有单兵自热食品和野战炊事车了,但是解放军却一直保留着军营种菜这一祖传天赋技能!尤其是在一些边防单位,物资补给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或是遇上道路险情,就有可能出现补给告急。
于是,高温干旱的吉布提荒漠被解放军种出了大西瓜、高原盐碱地里就种出了一尺长的大萝卜、喜马拉雅山脉的藏南谷地里搭起了温室大棚,甚至出现了菜多到吃不完的情况,见状该团政委指示:即使是烂到地里也得好好种!
▲高原盐碱地种出一尺长大萝卜!
▲该团政委杨守宝表示:即便是烂到地里也得好好种
昆木加哨所甚至建起了一座“高科技蔬菜工厂”来种菜,西沙永兴岛上建起了“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同时还联合重庆交通大学的”沙变土“团队,用粉状植物性纤维将岛礁沙滩变为种菜良田。
▲上世纪80年代海军战士在高脚屋上种菜
▲岛礁沙滩变成种菜良田
中国人就是这样,有了菜地和饭碗心里才踏实,解放军的种菜天赋技能也来自于艰苦的革命历史,现在军营里都有菜地了,就算真打起仗来也不用再吃炒面和冻土豆了,更不用担心炊事班送不上来饭,要是干饭太慢了,炊事班可能就自己把敌指挥部端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