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君歌一曲 丹青难写是精神 一部当代历史小说的出圈之作

---读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

新华保险 张悠然

近年来,我阅读完的小说屈指可数,若是不能一气呵成读完,那么,等到再次续读,便是再无下文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读不下去,不好看。很多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许都有类似的经历,面对当今社会丰富的娱乐选择,纸质读物白纸黑字的形式,实在太过于单调,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内容,难以从眼花缭乱的视频世界中,夺回读者的眼球。

当今的影视行业鱼龙混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诚然,其中不乏有《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由历史小说改编的经典影视作品。在‘流量为王’今天,一部历史长篇小说若能满足各类读者刁钻的口味,使得对各种当红的故事走向如数家珍的受众,能够眼前一亮、愿闻其详,变得愈发不易。

500

近日,多年不读纸质小说的我,经朋友推荐,勉为其难,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一部以唐代为背景的历史长篇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本书是作者木讷于2019年底出版的文学作品。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将它一气读完。在酣畅淋漓的阅读过程中,我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何这本书对我具有如此的吸引力?

500

一、 这本小说“读的爽”

用“爽”表达我读《大唐布衣郇谟传》的感受,最为合适不过,整个阅读过程极度顺畅、充实,伴着思绪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不断转换,一气呵成的读完后,又感到意犹未尽,带给我许久未曾有过的阅读乐趣。本书能够让我读“爽”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历史背景及主角设定讨巧 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围绕着唐代一介书生郇谟的故事展开。唐代曾一直是众多历史小说创作的宠儿,但目前能够走入读者视野的作品,大多发生在初唐或盛唐时期;人们对李渊建唐、李世民兴唐、武则天称帝以及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对自唐玄宗之后中唐时期的唐代历史,知之甚少;本书的故事从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第七代皇帝唐代宗在位时讲起,对读者而言,就像是一部新鲜出炉的“唐史续集”;尽管人们对书中主人公郇谟较为陌生,但此人事迹旧唐书有记载,确有真实历史原型。根据记载,郇谟为晋州人士,今为山西省的临汾市,这在无形之中,为这段故事披上了一抹传奇色彩,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500

500

故事讲得相当“精彩” 读罢全书,我选择用“精彩”一词,评价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作者在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很到位。

本书开篇即引人入胜,并且将悬念贯穿始终,使得全书高潮迭起。以赶考路上为开篇的情节,本就让人耳目一新,身怀状元之才的郇谟含冤入狱的戏码,更是令读者为之震惊,开篇即尽显毒辣老练的宰相元载,却并非这次舞弊案的主谋,加之杀手穷追不舍的歌姬沈梦芜、武功高强的神秘侠客宁疾云、与郇谟一见如故的侍御史李栖筠......诸多个性鲜明却身份不明的人物粉墨登场,使得我的内心画满了问号,促使我在后续的故事中,伴随着惊、喜、怒、叹的情绪一一解惑。

500

500

500

500

本书在情节跌宕起伏的基础上做到了高度逻辑自洽,书中六个部分环环相扣,设置得恰到好处。主人公郇谟从初出茅庐、志在仕途的意气书生,到科考碰壁后寄身于宰相府,助力朝廷扳倒第一个反派宦官鱼朝恩,故事看似本可以在此皆大欢喜的结束,谁知文到此处,却是作者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埋下的一个伏笔。这个伏笔为后续发生在郇谟身上的父母双亡、爱人远去、兄弟反目、痛失挚友、欺师叛道等一系列人生惨剧,加上了一份深深的无奈与厚重,令整个故事的脉络走向更加完整,连续性极高。

500

本书的人物关系及情感设置错综复杂,并不拘泥于朝堂之中,还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情比金坚的友谊、惺惺相惜的同袍之情,以及郇谟与宰相元载之间,这段令人唏嘘的亦师徒、亦父子之情。在开篇的考场舞弊案后,郇谟感到现实与自己的初衷有悖,毅然放弃做官的选择,为这些关系的真实与鲜活奠定了基础,这是本书最为精妙的构思之一。此后,身为布衣的郇谟以门客的身份,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刚正不阿的品质与朝廷重臣、大家闺秀、京城名妓接触与交往,让后续发生的情感关系,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令我每每羡慕他的才华与运气,又为书中人物本性中的质朴与善意所深深地感动。

500

500

文采飞扬,“干货”满满 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洋洋一部三十六万字的文学作品,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没有忽略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全文行文流畅,用词精准华美,对人物、景色、时间的描绘极富画面感。与此同时,本书将古代语言与现代白话的运用,掌控的恰到好处,既通俗易懂,又无时无刻不描绘着唐代特有的古香古色,畅读下去,好似在品尝一场文学盛宴。

500

除了优美的文字外,书中展现着优美的诗词歌赋,唐代是诗词兴盛的朝代,以郇谟为主人公的书中的人物,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出口成章,将全书装点的三页一小诗、五页一长词,宛若一部由剧情串联的唐代诗词精选,无疑是诗词爱好者的福音。对我作为诗词初学者来说,它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艺术作品,第一遍读剧情,第二遍品诗词,可谓是一书多能。可以说,《大唐布衣郇谟传》不仅仅讲了一个好故事,为读者带去了即时的阅读快感,同时授予了他们长远的收获与思考,称得上是一部精品之作。

二、 这个郇谟“不寻常”

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文字外,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对主人公郇谟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本书从精品升级为经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客观地说,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难度在于将其塑造的既理想丰满又真实感人。与众多小说的主人公一样,郇谟有着令人惊羡与敬佩的才貌和品质,但他的人生道路,却不乏伴有悲情与遗憾,正因为这个“不寻常”的结局,激发了读者对郇谟其人,更加深入的揣摩与想象。

翩翩书生才华横溢 作者毫不吝啬对郇谟才华的“吹捧”,可谓是出神入化。一个不到二十且首次到京城的穷书生,他的试卷便一举高居状元;被诬陷入狱后,他用石头在墙壁上为自己谋划生路的桥段,实在令人瞠目。让我不禁感叹许久,在一千五百年前消息闭塞的唐代,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汗水与努力,具有怎样的天赋与才干,才能达到如此高的眼光与境界。

此外,书中未用过多的笔墨赞誉郇谟的外貌,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在初见郇谟以后,且不深入了解他的才华之时,就钟情于他,凭此不难看出,其相貌是出类拔萃的。可见,郇谟有才华、有谋略、有相貌,可谓才貌双全,加之初次登场时心地善良、见义勇为,以及囊中羞涩表现,使得我在阅读之时,似乎看到了现实中自己的影子,自然对这个主人公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500

提笔安天下的“文人英雄”书中郇谟在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或面对不同事物时,固然表现出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但是他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布衣、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一个深谙孔孟之道的读书人,所表现出的大义和坚定,着实令我敬佩不已。

郇谟以国家的兴旺和黎民百姓的幸福作为他自始至终的追求,且在实现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他坚持不计较个人得失,严守不与民争利的价值底线,无论是朝廷的封赏,还是奸佞的拉拢与恐吓,亦或是面临窘迫的生存状况,始终不能动摇他在对心中‘大义’的坚守。

可见,郇谟在用他认为的正确方式,全力以赴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纵使他不是上马定乾坤的武将,尽管他造福社稷的道路并不顺遂,但他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永远不变初衷。从这个角度来说,郇谟配得上‘文人英雄’的称谓。

500

他的不完美让故事更完美 才貌双全、心怀天下,如此优秀的特质,让我在评价郇谟这个人物时,仍然不能释怀他性格上的矫情与优柔寡断,正因为这些特点,郇谟一介书生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从而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饱满,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从全书构思来说,郇谟拒绝为官的选择,是一处精妙之笔,但从读者角度来看,将自己带入角色之中,郇谟在洗清闹事嫌疑以后几次拒绝为官,坚持以宰相府幕僚的身份造福社稷的行为,让我感觉到着实有些矫情。我相信旬谟对官场已是心灰意冷,不愿被利欲熏心、身不由己,但实质上,身为宰相府幕僚的他,在权利、地位以及影响力上,已远胜过许多朝廷重臣。难以想象,郇谟舍得让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才华与抱负付诸东流,不过是科举舞弊案击毁了求官的初心,那么,当他手握做官的主动权之时,书生的酸与傲,让他坚持不再折腰接受他人的馈赠,即求而未得,嗟来不受,但他拒绝了为官之名,却未从本质上放弃过为官之实,这也是书中郇谟用自己的矫情多次拒绝他人善意的一个缩影。他犹如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倔强少年,一边抵触着周遭的关爱,宣示着自我的独立与成熟,一边却无法彻底拒绝他人提供的庇护与便利。思绪至此,我不禁又对他的矫情,增加了一些理解与同情。

500

特别说到,郇谟的优柔寡断,令我在阅读时感到不解甚至气愤。面对情感抉择的郇谟,丧失了弃官之时的气魄与果决,一方面,他念及知遇之恩,在发现宰相元载的滔天罪行和贪腐本质后,仍然迟迟不能做出明确的抉择,仍旧寄希望于自己能够说服与改变元载,以至于错过多次搬倒元载的最佳时机,而他的不断迟疑,间接导致了忠良、挚友以及双亲的悲惨结局;另一方面,郇谟对于两位女性的情感态度亦是模糊不清,他在与宰相之女元媛互道情愫后,仍对身处烟花之地的民间公主沈梦芜持着‘暧昧’的态度,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诚然,郇谟用“怜惜”一词,来解释自己对待沈梦芜的态度,以帮助沈梦芜认亲为与她持续交往的理由,但他却从未把言行控制在朋友的范围内,客观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着沈梦芜对他的好感与遐想。作为一个已觅得良缘且深知伦理纲常的读书人,郇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失德之处,但他却始终选择逃避正面抉择,尽情享受着两位佳人对他的爱意与倾慕。如果说,对元载的一再姑息,归因于郇谟知恩图报的纠结内心,那么,在感情上的左右摇摆,使他始终难以做到问心无愧、洒脱坦荡。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着与红颜知己相敬如宾的交往,算不得必究之过,但对于郇谟这个大义无双,才华盖世的“文人英雄”来说,这件事就像白纸上的一丝墨迹,尽管不大却格外显眼,却昭示着他不是一个完人,使他不能彻底封神。

500

500

在书中,郇谟凭借着自己得德才,不断地克服与解决困难,但是其中很多问题,本可以凭借他的果敢而提前避免,这就是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吧!郇谟终究是太过年轻,涉世未深的他,缺乏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事物发展走向的预判能力,同时,他又太过善良,不愿意去伤害任何人,致使优柔寡断成为他稚嫩与善良的表现形式,继而酿成一幕幕生离死别,以此为他的优柔寡断买单。因此,郇谟的优秀是无可厚非的,但至于他作为一介书生的过失与不足,终会让读者在遗憾与叹息中,反复咀嚼回味,让这部作品涟漪不断、余响不消。

500

500

综上所述,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让我看到了当代历史小说存在的必要价值和潜在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书籍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留给读者宽广的想象空间和代入感,赋予了每个读者导演的权利,可以根据自身的解读能力、成长经历以及审美,将书中的人、事、景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达成共融,在无限的遐想与构思中,勾勒出独属于自己的历史画面。另一方面,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已为大家熟知与挖掘的仅仅是历史波涛上小小的浪花,但对历史有着深入研究又能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却不断地被浮躁的社会环境所吞噬。曾几何时,一些架空历史背景、胡乱编纂的古装剧目,聚集甚至侵占荧屏,从而让年青一代当成历史正剧去欣赏。因此,以史实为依据编撰出的优质历史小说,对市场、特别对教育领域来说是愈发稀缺的。

在读罢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后,我愿真诚的将这本书推荐给其他书友们,通过这段阅读之旅,我品味了文字之美、诗词之精、故事之妙及人性之复杂,留给我了诸多感悟和思考。郇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就像是小时候父母口中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像是青春时期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但有时却更像是在困境中迷茫、挣扎的我们年轻一代,使人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值得到书中与其一叙。同时,我呼吁更多的历史小说作者,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选择与体验,为其精神世界注入更加肥沃的养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