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法案对我后果浅析及应对

霉国最近通过了又一旨在打压我们的《芯片法案》。该法案抛出吸引IT企业赴美投资获取补贴的同时,要求受补贴企业不得在我国投资。相当于逼迫企业选边站,逼迫企业与我们脱钩。看到法案内容后,作为与IT相关的人员,我深感焦虑,有以下一点思考。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加上掌握信息有限,写出来这些拙见只为抛砖引玉。

这个法案的主旨总结起来就主要两点:

1.补贴资助规则

      该法案共1000多页,涉及价值约2800亿美元,主要包括两大计划。一是半导体行业资助计划。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二是科研资助计划。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主要流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商务部和能源部等机构,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

2.专门针对中国的脱钩规则。

       该法案限制获美国国家补贴的公司在中国投资28纳米以下制程的技术,限期为10年,违令公司需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即要求企业选边站队,若选了美国的补贴,则须在尖端芯片领域剥离中国。目前已有多家巨头企业表示要去获取补贴,包括Inter,台积电,三星,美光等。

该法案对我们的后果浅析:

      霉国这一招还是有可能给我们造成极大伤害的:如果企业选了霉国的补贴去霉国生产,那么这些企业相当于在生产链方面就与我们脱钩了,如果它们造出的产品仍然可以卖给我们这边,不受影响的同时又能得补贴,再加上霉国各种手段对企业胁迫,恐怕有些企业会彻底选边战队霉国。如果这些企业是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且没有竞争对手(例如Inter和AMD都回了霉国,那么我们国家就没有cpu的生产链了),由于其脱钩规则,我国在这些生产链环节就会被剥离。生产链缺失的环节多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就可能导致更多的企业搬离。风险真的不小! 

破局的办法我想到几点:

1,打击选边站队霉国的企业,加关税,增加它们进入我们市场成本,用我们的市场惩罚它们,让它们在霉国领补贴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国内这边也有同样的企业,不用担心产业链被剥离,完全可以狠狠打击选边站队霉国的企业。即便是我们没有的产品,如果在霉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有同类型企业的,同样可以惩罚到站队霉国的企业。如果只有霉国才有的垄断某些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加关税短期虽然会转嫁到消费者,甚至对市场有不利影响,但长期可以刺激新的企业在霉国国外生产。

2.努力培育自己的企业,釜底抽薪,如果我们的企业可以和它们竞争了,随它们怎么闹去。

3.区别对待霉国国内和非霉国国内生产产品。即便是选边站队了霉国的企业,霉国国内生产的产品超高关税伺候,霉国国外生产的关税低一点,逼迫它们去霉国国外生产。这样可以破坏霉国国内生产规模,刺激它们在霉国国外的生产规模。没有规模效应,成本大大提高,利润大大降低,霉国国内本来成本就高,如果得不偿失,那么它们多半会离开霉国去他国生产。

4.利诱。如果我们的补贴更多,追逐利益的资本是知道选择的。霉国补贴并不多,所以我们可以组织专家充分评估一下,如果有利,花点钱也行。

5.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我国拿补贴的,不能去霉国投资。不一定像霉国这样大张旗鼓,以免激发国外民粹让企业背负舆论压力,但地方政府可以跟这些企业签这种合同。

6.抢占道德制高点。反复宣传霉国这种反市场,反经济,反人类福祉行为,增加霉国压力,降低在我国投资企业的压力。

目前就想到这些,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好点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