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讲究一个“望文生义”,所以“音义兼备”方为翻译的上品
【本文来自《“中文夹英文现在是真的觉得low”》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河里的石头1
如果你的标题写成“中文夹英文现在是真的觉得(很)陋”,我会觉得挺好。 中文夹英文,指的是“觉得low“,”给我发offer“,” 这个项目的deadline快到了“,等等你在文章一开始举的例子。 但是你笔锋一转,介绍起已经汉化的外来词了。这是一回事吗?
比如 offer这个词明明是有对应的中文词的,学过中文的人应该都知道的吧? 说”腾讯终于给我发offer了“这句话的人,不会不知道他完全可以说:“腾讯雇我了”或者“腾讯录用我了”吧? deadline,meeting,pass都是有对应的中文词的吧? 在中文语句里夹这类英文词,肯定不是因为不知道恰当的中文词吧?
如果确实需要吸收外来词,没有问题的。比如laser,一开始被翻译成镭射,后来被翻译成激光。大家都觉得激光这个词更好,镭射就基本没有人用了。 关键是你应该写成中文字啊!用拉丁字母的原词,至少是没有完成吸收。只是吸了,没有收。 中文里已经有的词,你用英文原词,那不是吸收,那是替代。 我们这么优秀的语言文字,需要被替代吗?
offer、deadline、low这些词,还没有完成一个最重要的汉化环节,那就是音译!比如,offer翻译为“卧佛”(北京卧佛寺真就成了想要offer的人的祈愿地),deadline翻译为“带的栏”,low翻译为“落”等等。
因为中英文发音无法完全贴合,所以勉强音译这些词语再说出来,会变成奇怪的洋泾浜英语,完全无法满足其使用场景(“外资”“装逼”)的要求。故而,喜欢说中英夹杂语的那些人,会照英文原本的发音读,越地道越好。这样一来,就断绝了通过音译而汉化的途径。
而且,因为中文翻译讲究一个“望文生义”,所以“音义兼备”方为翻译的上品,如“席梦思”“奔驰”“可乐”“基因”“媒体”“冰淇淋”“霓虹灯”“嬉皮士”“乌托邦”“脱口秀”等。而offer、deadline、low等单词的翻译,显然很难做到,无法变成脍炙人口的优秀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