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影评网站都不可靠,到底如何决定是否看一部电影?

如果最近有一部新片上映,到底有哪些因素决定了你会去电影院观看呢?

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所有的影评网站都不完全可靠,所有的影评人的说法也都只能参考。

每个人的爱好和口味都不尽相同,每个观众,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影趣味,建立属于自己的观影判断体系。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要想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判断体系,至少要有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同时也要对主要电影类型和电影人有一个比较充分了解的过程。

要做到这些,基本上也是专家级了。那也实在不需要过多听取别人意见了。

大多数人,尤其是作为观影主力的年轻观众,肯定需要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再加上年轻人嘛,总要多点探索性,还是要多试试不同类型的电影。

那么在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观影体系之前,在这种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还是要参考第三方意见,这个情况下,影评网站的打分,以及相关影评人的意见,还是蛮重要的。

但是首先,一定要有这个信念,即所有的影评网站,都只能代表一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可以看看,但不能全信。

任何影评网站,对于一部电影的打分人数,相当于看过电影的人数来说,绝对是少数。比如猫眼吧,有近500万人给《战狼2》打出了9.7分的高分,基本上是各种影评网站给一个电影打分人数最高纪录了。

500

但相当于其1.5亿观影人次来说,打出分数的人依然不到5%。

而且这些打分的人数,并不具有代表性,因为它不具有随机性,所以无法作为抽样数据的代表。

任何情况下,愿意在影评网站上打分的人总是少数。

当然,我这个举的是个极端例子,实际上,一部电影有近500万人给它打分,这个热度绝对是超级爆炸性话题之作,几年也难得一见的现象级电影了。这样的电影都不去看看,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我要说的第一个观影判断标准,就是现象级电影。在所有你能接触到的媒介,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各种你经常浏览的网站,如果大家最近都在谈论一部电影,相信我,不要怀疑,这样的电影绝对不能错过。

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能达到《战狼2》这种现象级,但只要你周围的关系网最近频繁提到一部电影,那就真的值得去看,这样级别的电影,最近这2年,似乎也就只有《战狼2》,这次的《流浪地球》,去年暑期的《我不是药神》等少数几部电影做到了。

如果你是一个颇为挑剔的观众,按照这个原则选择就很简单了,只看那些引发舆论广泛热议的电影,肯定没有错。

在现象级电影之外,考虑看哪部电影,我觉得每个观众要考虑的是自己喜爱的影片类型。

首先确定自己更喜欢看文艺片还是商业娱乐片。文艺片总是比较小众,如果更喜欢看娱乐电影消遣时光,那再确定喜欢那种商业类型片。这种类可不少,有喜剧片,有动作片,有恐怖片,有科幻片,有奇幻片,粗略划分有好几种,细微划分,比如现在最流行的科幻奇幻特效大片还可以再区分出漫威电影、怪兽电影等等。

电影市场的细分市场多种多样,就和市面上的不同口味的馆子一样,为了赚观众的钱,商家们总是绞尽脑汁。

相信每个观众吃过几个馆子之后,总有点自己的偏好,是喜欢吃火锅,还是喜欢吃烧烤,多少有点数了。看电影嘛,和下馆子也差不多。就是要找对自己胃口的。

时间长了,吃得多了,再找到几个熟悉的厨子,那就更好了。所以在电影类型之外,再认定几个电影品牌,是更喜欢吴京,还是沈腾,还是黄渤,还是谁谁谁,以后他出了新的电影,就要重点关注了。

到这一步呢,接下来就要参考影评网站的打分。前面咱们说了,所有影评网站的打分都有倾向性,豆瓣的咱们说得多了,它比较挑,对国产商业电影还很不友好,代表的是少数电影爱好者的口味。猫眼和淘票票呢,相对来说,就更代表更广泛观众的口味,打分也比较虚高,因为大多数观众看电影都比较宽容,不像专业影迷那样挑,再加上这2个网站的特点是买了票的才能打分,一般不喜欢这部电影的都不会买票,所以就虚高了。

所以咱们就综合考虑一下豆瓣和猫眼或者淘票票的评分,至于每个观众都习惯用猫眼还是淘票票,具体看情况。这里咱们以猫眼为例。取豆瓣和猫眼的评分加权平均值。

在考虑加权平均之前,​先设定一个排除范围,一般来说猫眼低于8分,豆瓣国产片低于5.5分,引进片低于6.5的电影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之所以豆瓣这里有点区别,是因为豆瓣更喜欢引进片嘛,在此基础上,把2个打分加权一下,取平均值,得分越高,越值得推荐。

比如《流浪地球》猫眼9.3,豆瓣7.9,加权平均值是8.6,当然值得推荐。

500

那么这个分数下限是多少呢?我个人觉得7.5左右比较合适。每年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电影,其实也就不多了。

比如另一部春节档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来说,豆瓣6.4,猫眼8.5,加权平均值是7.5,这个分数就代表这部电影不是太推荐。

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或许有的观众在加权方面给猫眼更多权重,都可以自己设定。

此外,再参考一下预告片,以及看看相关网站具有代表性的长影评,这些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

相对来说,预告片和影评不靠谱程度就多一点了。比如这次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看最终版预告片,真的是颇为感动人,让本来犹豫不决的我下定了决心,结果发现这预告片水平比电影水平还高,这可咋整呢?

至于影评嘛,现在的水军太多,尤其是那些大片的宣发公司,那是花了真金白银在各大网站引导舆论,这方面也需要读者自己加强甄别。

总之呢,到底要不要选择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要结合自己的观影爱好,综合考虑上面提到的所有信息,相信你自然能够做出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了。

话说回来,就算最后还是选择错了,真的看了个烂片,也没啥大不了。人生总要多一点经历嘛。

最后,看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选择体系了。毕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