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是年代 留下的是歌声 (二十八)

     贺绿汀是心灵手巧的‘鬼才’,做什么像什么,要就不做,做,就要好到极致。

      1931年,他才进入我家所在的马路(上海法租界陶尔斐斯路,现在的南昌路)斜对面的上海音专读书。这所音专原来是北京大学的一个系,但守旧派认为,中国第一学府内,天天吹打拉

唱成何体统!于是,开明派的校长蔡元培只得将这班人马迁移到上海滩,找个环境幽静,法国公园旁边的陶尔斐斯路办学,后来又搬动过很多次,音专也变成学院。

      入学才三年,1934年他就创作出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获1934年11月26日,在上海新亚大饭店里,举行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颁奖大会一等奖和二等奖,俄罗斯钢

琴家齐尔品(1899-1977)很喜欢《牧童短笛》,并将这首曲子列为他的音乐会曲目,并坚持在节目单上印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使之成为他在巴黎、慕尼黑、维也纳、日内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欧美各大城市巡回演出曲目。也是我国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

      1936年,在聂耳的介绍下,贺绿汀开始为电影配乐。他为电影《马路天使》谱曲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立即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只要是华人,一听到《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就会联想起演唱者周璇的身世与这个年代。

      1937年底来到了山西临汾城西八路军办事处,参观八路军新成立的炮兵团时,将士们告诉他,这些都是俘获日军的炮。他脑子里一闪,犹如电光火石,出现了一串歌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防空洞里听到敌机的扫射,哒哒哒,激烈的机关枪声,突然变成小鼓的节奏。这时的贺绿汀决定要写一首游击队打鬼子的歌,歌名就叫《游击队歌》。以它明快的曲调激起中国人对血腥侵略战争的顽强抵抗。

      朱老总对这支《游击队歌》异常喜爱。为了翻阅方便,他亲自将这支歌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闲,这位统帅就翻出这支歌,戴上老花镜,像一个歌迷一样反复吟唱,陶醉其中。1943年在延安王家坪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毛泽东握着贺绿汀的手说:“你就是贺果(贺绿汀的三哥,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的弟弟呀!你的《游击队歌》好的很嘛!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创作的。”

     《秋水伊人》,只是他创作无数曲子中的一首。上善如水,秋水伊人。在没有发明手机的年代里,思念伊人,只能呆呆地望着天空,或者,呆呆地看着仿佛有涟波起伏的秋水传递自己的思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