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这段历史,湖北人当初吃小龙虾,恐怕是带有几份心酸的

【本文来自《一直没搞明白,小龙虾有什么好吃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观风景
  •        作者与我差不多,都喜欢实惠的。这小龙虾确实肉不多。要说小龙虾这个美食最初兴起时,价格是比较实惠的,是后来成名之后,价格才涨起来的。

           要问为什么肉不多小龙虾能够流行?这是一种机缘巧合。在当时,中国人的口袋里钞票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吃肉是经常性的,所以,猪牛羊肉都是老食品,没有新奇性。

           记得武汉街头常看到一种口号叫做:敢为人先。武汉人勇敢啊,逮着河沟里的浑身是壳,长得象丑八怪一样的虾子,洗洗干净一煮,加上作料一尝试,哦!这东西还很好吃。

           其实,当时武汉人也想吃档次高的海味,可是,吃不起啊!

           小龙虾这宝贝,

           第一,价位正好,大家都能承担得起。

           第二,湖北一大特点就是水多,武汉地区的河湖沟到处都是,小龙虾天然生长条件极好,谁想抓小龙虾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第三,小龙虾在当时算是一个新奇的好吃货。正符合武汉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所以,整个武汉市全城动员起来了,大家都来吃小龙虾。因此,就成为就小龙虾的美名。

           武汉地区以外的人嘛,都是被武汉的热情劲感动的,所以跟着吃起来了。等到大家发觉小龙虾没有多少肉时,已经养成了吃小龙虾的习惯了,不容易改变了。

           我们会看见有的地方的树,成排成片地向着一个方向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片树林每年都会被一种固定方向的风来吹它们,是风力强迫这些树木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的。

           社会上的人也是如此,常常会被某种风推动大家形成一种相同的习惯。

补充几点。

1、小龙虾是外来物种,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无论当年引进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对水稻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被农民视为害虫。湖北地区吃小龙虾至少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是农民自食。改开以后,农民进城,小龙虾开始在城里贩卖,我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每斤价格不到两毛,而螃蟹的价格是每斤七毛六,与猪肉一样,鸡蛋每个九分。这样一对比,小龙虾的价格优势就出来了,2元钱可买一大脚盆,简单一蒸,够全家享受一大餐,补充营养,顺便还消灭了害虫,一举多得。

2、湖北小龙虾,绕不开潜江。潜江地处江汉平原,水系发达,为小龙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潜江是湖北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建国后,多年以来湖北最富裕的地方是荆门和潜江,与石油相关),所以油焖大虾在本世纪初出现在潜江,偏辣的重口味为流行奠定了基础。当年潜江油焖大虾最火的时候,每逢周末武汉人都赶往潜江大快朵颐。

3、武汉历来就有宵夜传统,所以在煨汤、烧烤之后,油焖大虾作为新一代的宵夜之王,在武汉遍地开花,慢慢形成了汉口复兴村、武昌石牌岭、汉阳腰路堤等以油焖大虾为主打产品的宵夜市场。大家想象一下,几千上万平方米的场地,几十家风味各异的小龙虾菜品同台竞技,每晚成千上万的食客鞭挞,最终在短时间内逼迫商家研发出自己的绝活,出现了以巴厘龙虾、靓靓蒸虾为代表的小龙虾餐饮业。后来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汉口万松园雪松路逐渐成了龙虾胜地。

4、湖北省、武汉市对小龙虾产业链的打造是功不可没的。在小龙虾养殖上,没有实行本地保护主义,在东西湖区,有不少的盱眙小龙虾养殖户。各级政府的水产部门也很给力,在小龙虾育种、养殖和共生等环节上,都给予了支持和引导。小龙虾产业,目前是天沔地区的重要产业。

回想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湖北人当初吃小龙虾,恐怕是带有几份心酸的,不全是敢为人先;湖北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在进一步丰富水产文化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财富。

热门评论 1

  • 已注销用户 残生一线付惊涛
    上海吃小龙虾的历史可要比湖北早多了。到现在还记得四年级的时候,生物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抗战之时日本人针对我们中国的生物武器。换句话说,小龙虾不是本土物种,后来有之,至少在四五十年代,遍布于上海的水沟、河浜与田埂之间。只是当年,在上海,这个东西不叫小龙虾,而是叫“龙虾”。大抵是因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澳龙美龙纷至沓来的缘故,相形之下水沟里的“龙虾”失色太多,便退而为“小龙虾”了。小龙虾这个东西一直是有人吃有人不吃的,比如告诉我们小龙虾之来历的生物老师就不吃这个东西,还有当时的语文班主任,但是我们却是钓龙虾起劲的不得了。当时上海人家里做龙虾,去头留黄、掐尾抽掉肠线洗净红烧,味道还是鲜美的。再后来不知怎地小龙虾火爆了,市面上什么这个香那个辣的小龙虾都是带头带尾,实在看着就不想吃,味道说实话,不敢恭维,远不如以前自家红烧的好吃。最近一次家里做小龙虾也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48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内心有匹草泥马
    我看你才是胡说,螃蟹和虾不说了,你说黄鳝也是没人吃的东西吗?
    看来你根本就不知道:黄鳝不是没人吃,但吃的人不多,原因就是当年很多的黄鳝都是在坟里挖洞的,且坟里的黄鳝更加肥大,民间传说黄鳝是吃死人肉的。
    就象小龙虾,也有但吃的人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小孩捉来当玩物的。
    很多的东西都是现在才成为所谓的高级食物的。
  • 半点儿正经啊
    “吃小龙虾,恐怕是带有几份心酸”?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当年的虾、螃蟹、黄鳝等都是没人吃的东西。
    我看你才是胡说,螃蟹和虾不说了,你说黄鳝也是没人吃的东西吗?
  • 全部楼层
    韬晦
    跟一个还没工作的学生杠社会,本身就是我的问题,先跟你道个歉,你是对的。
    大兄弟,我97年上的大学,你这阅读理解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啊。。。
  • “吃小龙虾,恐怕是带有几份心酸”?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当年的虾、螃蟹、黄鳝等都是没人吃的东西。
  • 全部楼层
    异书
    你才去了十多个地方,我从几个月大到上大学离开油田,在油田里面到处晃悠了小二十年,有什么可比性吗?笑哭。。。
    跟一个还没工作的学生杠社会,本身就是我的问题,先跟你道个歉,你是对的。
  • 全部楼层
    小山历亚 作者
    盱眙也是小龙虾之乡!
    所以你说湖北人吃小龙虾辛酸,根本没这事啊,要辛酸也是南京人辛酸😂,虽然当时在南京不算高档食材,也便宜,但也算是特色菜了,吃小龙虾谈不上什么辛酸。
  • 全部楼层
    韬晦
    工作十多年了,去过的油田矿区、炼厂、库区、码头少说十多个了,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另外我们一直讨论的都是在潜江小龙虾产业起来之前油田对潜江的影响,论证油田是否在当时对潜江有致富带动效应,你工作的这十来年都是最近这十来年的时候,油田早就已经慢慢改制跟地方开始深度融合了,我在油田成长的那个岁月才是我们讨论的时期范围,你不要错位对比了
  • 全部楼层
    小山历亚 作者
    改革开放初期,潜江GDP和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江汉油田。近年来,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潜江积极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以光纤为代表的光信息电子产业已成为潜江附加值最高、利润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长飞进驻后还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这个潜江产业家族新成员,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当地支柱产业。
    2000年,江汉油田对潜江市财力贡献率在60%以上。到长飞潜江项目投产的第二年即2018年,潜江市油田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到17%。同年,潜江市以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三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占全市比重近40%。“十四五”期间,潜江提出将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没错,2000年60%,2021年17%,谢谢您帮我把我的论据贴出来。
  • 全部楼层
    韬晦
    工作十多年了,去过的油田矿区、炼厂、库区、码头少说十多个了,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你才去了十多个地方,我从几个月大到上大学离开油田,在油田里面到处晃悠了小二十年,有什么可比性吗?笑哭。。。
  • 全部楼层
    异书
    我也是从小到大在这个环境长大的却没有你这个感觉?我都上大学了你才几岁,到底谁对八九十年代的那段岁月有发言权?
    工作十多年了,去过的油田矿区、炼厂、库区、码头少说十多个了,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 小山历亚 作者
    星星照我去战斗
    小龙虾应该是从南京开始火遍全国的吧,二十世纪末南京就流行小龙虾了,武汉在后面才开始吃小龙虾的。
    盱眙也是小龙虾之乡!
  • 小山历亚 作者
    全部楼层
    异书
    第一,我明明回答了您的问题,我第一句就说了您提的问题都是占实际很小部分,无论通婚、消费还是招工。第二,占比重大并不代表就是带动了富裕,如果过去底子薄,有外界因素参与当然就会有明显的加成效果。比如你原来收入1块钱,现在我有100块来你这消费2块,你收入变成3块,只能说我对你影响很大,但远谈不上带动了富裕。从你给的文章现在油田占比只有17%就可以看出,潜江真正富裕起来靠的不是我们江汉油田,而是后来自己的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潜江GDP和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江汉油田。近年来,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潜江积极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以光纤为代表的光信息电子产业已成为潜江附加值最高、利润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长飞进驻后还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这个潜江产业家族新成员,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当地支柱产业。
    2000年,江汉油田对潜江市财力贡献率在60%以上。到长飞潜江项目投产的第二年即2018年,潜江市油田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到17%。同年,潜江市以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三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占全市比重近40%。“十四五”期间,潜江提出将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 小龙虾应该是从南京开始火遍全国的吧,二十世纪末南京就流行小龙虾了,武汉在后面才开始吃小龙虾的。
  • 全部楼层
    小山历亚 作者
    既然您不想回答我的问题,那就麻烦您看一下下面的文字。里面有“潜江在小龙虾成为支柱产业之前”,江汉油田对潜江的财政贡献。
    追光逐芯进圈成链,武汉“一束光”点亮潜江高新产业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939871815964593&wfr=spider&for=pc
    谢谢。
    第一,我明明回答了您的问题,我第一句就说了您提的问题都是占实际很小部分,无论通婚、消费还是招工。第二,占比重大并不代表就是带动了富裕,如果过去底子薄,有外界因素参与当然就会有明显的加成效果。比如你原来收入1块钱,现在我有100块来你这消费2块,你收入变成3块,只能说我对你影响很大,但远谈不上带动了富裕。从你给的文章现在油田占比只有17%就可以看出,潜江真正富裕起来靠的不是我们江汉油田,而是后来自己的产业。
  • 全部楼层
    韬晦
    别扯了,油田带动所在地经济活力是显而易见的,没必要举什么例子,因为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深有体会。
    我也是从小到大在这个环境长大的却没有你这个感觉?我都上大学了你才几岁,到底谁对八九十年代的那段岁月有发言权?
  • 全部楼层
    guan158216
    我们跟您说衣食住行,您在跟我说公检法。您一个仅去过两次的人,跟我一个从小看钻井台长大的人辩有没有经济带动,想想都觉得搞笑。我再给您举个例子,97年您在高考的时候,也是在那个季节,那会我们才几岁,已经学会了钓龙虾、下鳝鱼;那会龙虾没法卖只能自己吃,天天吃虾球;鳝鱼10-20块一斤卖给贩子,这些黄鳝最后都是卖到油田了,在2005年之前油田那边的消费能力比附近几个县城的消费能力都强。行政上是独立的,经济上是融为一体的。
    最后回您一句,在我在油田的那个年代,油田跟地方经济根本没有融为一体,只有非常有限的交流,就像你说的钓虾买卖这样的小打小闹的存在,不成规模,也根本提不到带动地方经济的大主流作用,这不是好事,但是是事实。
  • 全部楼层
    guan158216
    我们跟您说衣食住行,您在跟我说公检法。您一个仅去过两次的人,跟我一个从小看钻井台长大的人辩有没有经济带动,想想都觉得搞笑。我再给您举个例子,97年您在高考的时候,也是在那个季节,那会我们才几岁,已经学会了钓龙虾、下鳝鱼;那会龙虾没法卖只能自己吃,天天吃虾球;鳝鱼10-20块一斤卖给贩子,这些黄鳝最后都是卖到油田了,在2005年之前油田那边的消费能力比附近几个县城的消费能力都强。行政上是独立的,经济上是融为一体的。
    你搞错对象了吧,我才是那个天天看磕头机的人,我只去过两次潜江就想说明我们油田跟你们地方交叉太少了,我们的消费基本都在我们江汉油田内部消化掉了,你说的那些只占油田消费的少部分,你说的钓虾钓黄鳝青蛙啥的我们上学的时候随便在五七向阳广华中间的田间一样能钓,我们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后勤来保证职工的生活,我们自己养猪自己种菜自己养鱼,我们有自己的俱乐部影院自己的商场自己各种娱乐餐饮,有多少比例非得通过地方来消费?公检法的例子是想说明你不要把油田跟富士康这样的企业相提并论,根本就不是一类事物,所以你的富士康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 小山历亚 作者
    全部楼层
    异书
    这些都是很小部分,绝大部分油田内部自产自销,包括你说的通婚,因此构不成因为油田而导致潜江富裕的逻辑。而且相反,潜江在小龙虾成为支柱产业之前,在湖北根本算不上富裕的地市
    既然您不想回答我的问题,那就麻烦您看一下下面的文字。里面有“潜江在小龙虾成为支柱产业之前”,江汉油田对潜江的财政贡献。
    追光逐芯进圈成链,武汉“一束光”点亮潜江高新产业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939871815964593&wfr=spider&for=pc
    谢谢。
  • 全部楼层
    guan158216
    我们跟您说衣食住行,您在跟我说公检法。您一个仅去过两次的人,跟我一个从小看钻井台长大的人辩有没有经济带动,想想都觉得搞笑。我再给您举个例子,97年您在高考的时候,也是在那个季节,那会我们才几岁,已经学会了钓龙虾、下鳝鱼;那会龙虾没法卖只能自己吃,天天吃虾球;鳝鱼10-20块一斤卖给贩子,这些黄鳝最后都是卖到油田了,在2005年之前油田那边的消费能力比附近几个县城的消费能力都强。行政上是独立的,经济上是融为一体的。
    他以为油田在当地批一块地,围墙一围,吃喝拉撒日常消费就都在油田矿区里解决了,门都不带出的,每天呜呜泱泱来办事、开会的分包商、供应商、上下级单位、从业人员都是在矿区里包吃包住的。
  • 全部楼层
    异书
    还是像上面说的,您跟楼主一样,不了解油田的运作方式,油田不是像富士康一样是个单纯的企业,它基本上算是一个独立的小地方政府,它内部有一整套自己的自洽生态,您上面说的所有方面油田内部大部分都自产自销了,而不是需要地方上的支持,跟地方上的交集非常有限。就举一个例子,富士康有公检法吗?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别扯了,油田带动所在地经济活力是显而易见的,没必要举什么例子,因为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深有体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