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5.65%,排细菌腹泻第一位

7月11日,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宣布:武汉大学一名多次呕吐腹泻的学生,经过三级疾控中心确诊罹患霍乱,为O139型霍乱弧菌,产毒基因阴性。O139型不产毒的霍乱弧菌,虽然也属于霍乱,但只是小号霍乱。

500

问题是,COVID-19病毒首现武汉,折腾人类两年半还赖着不走,现在霍乱弧菌又在武汉惊现,着实吓到不少网友。前者目前是乙类参照甲类管理的“伪”甲类传染病,后者可是货真价实的真甲类传染病。

两甲拍武汉,引发了一些阴谋论者的遐想。陶医生认为,霍乱在中国呈散发,这次在武汉爆出就是一个随机事件,没啥可做文章的。

霍乱其实是有疫苗可以预防,但霍乱疫苗的存在感很低,原因也很简单:霍乱实在太少了,过去10年中国总共才266例(死亡1例)。那么,这次武汉爆出霍乱疫情,大家是否有必要接种霍乱疫苗呢?

我的回答是:可以接种霍乱疫苗,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预防霍乱,而是预防另一种病。原因我稍后解释,先来一段强行科普吧。

历史上,霍乱收割了数千万条人命,甚至成为了某一年代的代名词,因魔幻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而闻名。另一种堪称死神收割机的传染病——鼠疫/黑死病,带走的人数数倍于霍乱,也有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一书加持。

500

鼠疫和霍乱,也是我国仅有的两种真甲类传染病。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可以理解为烈性传染病,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进行防控。

25年前,陶医生所在的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一支篮球队,叫做霍乱队。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狠角色,学医的谁不知道上吐下泻、把人整个半死的烈性传染病霍乱啊。

虽然学医的都知道霍乱厉害,但我们这代医生实际见过霍乱患者的寥寥无几。

500

                                               外国霍乱科普宣传片里的传播途径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由患者的吐泻物污染水源与食物引发传播。上世纪60~80年代,中国就已经通过改水改厕这种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基本消除了霍乱大规模传播的条件,此后霍乱主要为零星发生。再加上医疗救治条件的大大改善,只要及时补液,几乎不会因为脱水而病死。霍乱弧菌作为一种细菌,也可以通过沙星类抗生素治疗。

鼠疫的情况,与霍乱类似。

鼠疫也是细菌传染病,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染疫的野生动物,被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而感染,然而这种情况极为罕见,通常也只是导致传染病较弱的腺鼠疫或皮肤鼠疫。肺鼠疫虽然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戴口罩就能防住。与更小的病毒相比,个大的细菌在传染性上明显吃亏,穿透力弱爆了。

治疗鼠疫也有特效的抗生素——链霉素,所以现在感染鼠疫后及时治疗,也不至于就黑死去了,病死率10%以下。中国近10年只报告了15例鼠疫,病死9例,病死率有点高,可能是太罕见了,未能及时用特效药治疗。

陶医生想说的是,鼠疫和霍乱在历史上确实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由于公共卫生的重大进步、抗生素的发明以及消毒防护措施的完善,这两种疾病在实质上已经不可能对中国人构成威胁。让它俩继续充当甲类传染病的门面,其实难副。

中国的法定传染病里,有5种疾病归于乙类但当作甲类管理,分别是:SARS、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COVID-19。

这5种乙类甲管传染病,除了肺炭疽是细菌性疾病,其它全部是病毒性疾病。肺炭疽的传染性虽然强,但和病毒相比,其防疫难度并不高。

从国际上看,2009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过6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都是病毒性疾病,分别是:

2009年H1N1流感疫情

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

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

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

2020年~COVID-19疫情

在20世纪中页或更早的年代里,细菌与病毒在传染病领域的杀伤力尚能旗鼓相当。但进入20世纪中后页,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防疫策略与治疗措施的进步,细菌性疾病在传染性和危害性被大大削弱。

除了多重耐药细菌在院内感染领域值得重视,以及百日咳因为疫苗效果欠佳而有所反弹,其他细菌在传染病领域的存在感已经非常弱了,但仍然是感染性疾病的重点病原体。

陶医生认为,是时候重新考虑传染病榜单的排名了。细菌可以退居二线,病毒需要更加重视。具体来说,鼠疫和霍乱可以降为乙类但考虑按甲类管理,一些病毒感染可以升级为甲类传染病,比如已经在我国被消灭的脊灰,如果境外传入脊灰病毒导致国人感染,则算甲类传染病。

以上就是这次武汉霍乱疫情引发舆论后,陶医生对法定传染病分级管理的一些思考。

再回到霍乱和霍乱疫苗。

霍乱致病,主要机制是细菌粘附肠壁以及霍乱毒素导致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500

                       霍乱毒素的肽链结构 A亚单位负责毒素活性,B亚单位负责粘附于肠道细胞

目前,我国唯一的霍乱疫苗(联合塞尔公司的可维适)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灭活的霍乱弧菌,二是霍乱毒素的B亚单位。

可以这样去理解,前者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细菌体,后者产生的免疫力可以中和霍乱毒素,可维适是双管齐下预防霍乱。

500

                                                      可维适是一种口服胶囊疫苗

然而,可维适使用的灭活霍乱弧菌为O1型,也就是经典型霍乱。这次武汉的霍乱病例则是与O1型差异很大的O139型霍乱,一般认为O1型疫苗对O139型感染的预防效果不佳。另外,这次武汉的O139型还是不产毒的菌株,所以可维适的毒素免疫机制也没有用武之地。中国目前没有针对O139的霍乱疫苗,国外已经有将O1和O139分别灭活后混合成的二价疫苗。

所以,陶医生前面提到,服用可维适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预防霍乱(O1型少见,O139型预防不了),那么可以预防什么病呢?

有一种大肠杆菌,叫做产毒大肠杆菌(又称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产生的毒素也有一个B亚单位,与霍乱毒素的B亚单位高度相似。可维适里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产生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中和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素,所以能够预防该菌引起的腹泻。

然而,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并非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所以其流行病学情况还不是太明了。在2016年的《细菌性腹泻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中提到,我国做过一些腹泻的病原体监测,北京、河北、上海浦东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病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是主要或次要病原菌。

500

                                           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5.65%,排细菌腹泻第一位

陶医生个人认为:与目前的甲类传染病霍乱相比,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肯定远远高于前者,且至少高了三个数量级。服用可维适的目的,应该主要是预防致泻性大肠杆菌腹泻,其次是霍乱。

可维适供≥2岁人群服用。首次服用可维适,需要服用3剂,分别是第0天、第7天和第28天,每剂为1粒胶囊。目前没有间隔N年再服用的建议,但说明书建议可以在流行季节前加强免疫,也是服用3剂,间隔同前。

陶医生建议:满2岁的儿童可以服用可维适,入学后不必服用,目的是预防致泻性大肠杆菌腹泻,只需服用3剂,无需加强。

在所有适合儿童接种的疫苗中,接种肺炎结合疫苗和Hib疫苗的建议是最强烈的,接种可维适的建议只是最弱建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