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神本事,明星就别拗学霸人设了
其实一直想不通,娱乐圈为什么总有人前仆后继地追求学霸人设?那么多明星倒在追求学霸人设的路上,身败名裂,可娱乐圈的明星们怎么就学不乖呢?
比如易烊千玺考国家话剧院这个事,以易烊千玺的名气,完全可以进行「特殊人才引进」,完全没有必要走一个「凭本事考取」的流程过场,弄出现在这种在小镇做题家心中口碑崩塌的结果。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流量非贬义词,不能忽视演员成名后的再教育过程[1]
搞到现在,国家话剧院表态说招聘考试流程公开透明,合理合规;然后胡先煦晒出了短信通知,表示自己参加了线上面试;这已经算是得到两个助攻了。
只要易烊千玺放出证据证明自己参加过面试,然后由国家话剧院统一回应考试结果,以后用表现和作品证明自己就好。结果四字小朋友竟然直接掀桌子表示:我决定放弃入职国家话剧院。
明星面对公众质疑时候,最佳解决方案只有两个:
1、要么放出证据证明自己经得起考验(可真正的演艺圈学霸如吕秀才是没人质疑的);
2、要么装聋作哑老实挨骂,等待新的热点出现,把自己的负面舆论熬过去(如成龙罗志祥)。
四字小朋友先是嘴硬表示流程合规,但又不放证据;接下来又退缩表示自己放弃入职,将国家话剧院弃如敝履,这是要闹哪样?
表面上看,他的公关是真的不行,把本来还有可能挽回的局面,彻底弄成了多输的局面;但是本质上,明星坐拥海量资源,却为了立学霸人设,非要跟小镇做题家竞争考试名额,才会引发舆情。
引发众怒的原因
自大唐建立科举制度以来,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考试的公平、公正意味着程序正义,任何单位和机构干扰考试选拔流程的合规性,都会引起学子们的愤怒。
桃花庵里桃花仙的唐寅唐伯虎有没有真本事?人家算不算古往今来的牛人之一,但是唐寅这样有大才的人,触犯了程序正义,一样要仕途断绝。
大明朝弘治十二年,唐解元上京赶考时认识了徐经,到北京后,因为唐寅文誉籍甚 , 以至于「公卿造请者填咽街巷」,唐寅也拜访了同乡前辈吴宽, 乡试座师梁储,吏部尚书倪岳,礼部尚书大学士李东阳,礼部右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事程敏政。而李东阳和程敏政后来都做了会试的主考官。
结果会试之后,就有人(华放)举报泄题了:「 翰林学士程敏政假手文场 , 甘心市井, 士子初场未入而 《论语》 题 已传诵于外 , 二场未入而表题又传诵于外, 三场未入而策之第三 、 四问又传诵于外。江阴县举人徐经、苏州府举人唐寅等狂童孺子 , 天夺其魄 , 或先以此题骄于众 , 或先以此题问于人。此岂科目所宜? 有盛世所宜?」
唐寅拜访过这两位主考官,就已经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了吧?不管唐解元是否有大才,是否文名满京华,也不应该做出瓜田李下的事情。
在《孝宗实录》中对这件事写得很细,尽管主考官程敏政没有选中徐经和唐寅的卷子,也就是说唐寅在弘治十二年没中举((经、 寅) 二卷俱不取中 );
所以唐寅和徐经的证据不足以认定科场舞弊,但徐经自己招认向会试主考官程敏政送钱了,最后同样受到处罚,倒是可怜了唐解元一世英名。
易烊千玺的舆情,跟唐寅的事情就很像, 种种自相矛盾的证据,都像极了有人在开绿灯(我的证据不足,但是被质疑方也拿不出来足以服众的解释)。
2022年3月16日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表态演员考试会有笔试。
可一天之后,3月17日发布公告的时,国家话剧院招聘演员岗位就宣布取消了笔试。
没有笔试就算了,面试也一波三折。国家话剧院16号给出的回应公告中,直接承认面试过程中,没有对未入围考生进行公告。
一个自带海量关注的男明星,本来就该考虑到无数双眼睛盯着的问题,要么就选择带资进组,走特招路线;如果选择考试招聘路线,那循规蹈矩还来不及,唯恐被人质疑流程不合理才是。
比如2020年刘昊然考编,进入中国煤炭文工团,网上就没啥奇怪的声音。一方面是因为刘昊然低调,本来也没打算宣传,另一方面是刘昊然确实是按照流程一步步走完的。
考入编制之后,刘昊然积极参与煤炭文工团的各种活动,2021年煤炭文工团排练的大型音乐剧《血沃中华》刘昊然演了一个角色。
对于平时商业事务繁忙的明星来说,参加这种红色话剧,本身就是放弃赚钱的机会,中国煤炭文工团也在相关公告里专门提到了刘昊然的名字,并且加粗,也是肯定刘昊然的贡献。
说实话,今年国家话剧院一共招收4个非京籍毕业生,有三个都是明星,大家都心知肚明怎么回事——
但是国家话剧院就应该选择特招模式,演员岗位的招聘要求中可以直接设置票房门槛就好,万万不能让让平民学子陪流量明星参加一场必输的考试啊。
所以真正引发众怒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考编的投入极大,不仅要进行长达半年多的准备,而且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经常好几年都考不上,所以考中之后,才会像中举一样举家欢庆。
但明星的收入已经是普通人的几百倍了,如果在考试流程当中,还能享受各种特殊待遇,那不就是挑战科举制度的程序正义么?
这时候再加上《中国新闻周刊》文化部主任杨某旸的雄文,对小镇做题家大肆批评,真成了「叔能忍,婶也不能忍」的火上浇油了。
千万别拗学霸人设
易烊千玺今年中戏毕业,就已经获得金像奖和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算是标准的资源和流量在身的人,从营收角度,国家话剧院肯定是愿意招活招牌的。
但你闹出舆论争议,然后考中公示之后又选择放弃,这就是打文艺院团招聘合规的脸了,以后必然是争议不断。
这种年轻的明星,有个体制内的身份,不但可以积累资历评职称,将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向实力派转型,而且也算个护身符,这次护身符没了,反而还沾了一身腥,也挺「睿智」的。
毕竟,国家话剧院的招聘流程是已经被实锤确实有问题,但真要细究起来,也不见得就会处罚的很严重,只要三个明星都完整走完了流程,顶多是流程有瑕疵。
但是易烊千玺自己跳出来说不会加入国家话剧院,这就把所有干系人都装在里面了,到现在为止,谁都无法自证啦。
自伤八佰,损人一千
现在易烊千玺如此操作,让另外两个人怎么回应?让国家话剧院怎么回应?让其他进入文艺院团的明星怎么办?
现在易的一些粉丝已经连刘昊然都追究起来,吵着要看刘昊然当初的面试视频,易烊千玺难道想当镇北侯翟天临第二,牵出北电一堆人,再来一出《大轰炸》?
易烊千玺的公关团队决定退编,可能是想打悲情牌,强化粉丝的忠诚度,毕竟易的路人缘确实已经被败的差不多了,通过退编塑造一个悲情形象,至少能维护粉丝的忠诚度。
但这么做,直接把其他利益相关方坑了一圈,还真是……
舆论学教授的操作
类似编制的事情,其实也有前车可以进行借鉴,那就是何炅。
2015年5月北外教职工乔木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何炅,多年没有上班,但依然领取工资,成了吃空饷,并且罗列出《北京外国语大学工资在发编制内人员名单》。该名单是2015年1月26日,北外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要求开展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后公布的。何炅位列名单869号,类别为“在职”。
作为一个明星,何炅的收入肯定不低,北外每个月发的那点工资,估计他都不在乎。但这事儿被翻出来,网上自然也是一片骂声。
北外阿拉伯语系主任就证实了,何炅的编制和人事关系确实在还在北外,同时表示「他同时也是演艺界名人,学校想充分利用他的特长给学校作贡献」。
这相当于用校方背景,给何炅做了保证,但产生的结果,跟国家话剧院给易烊千玺做保证一样,迅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事情闹得这地步,何炅就不得不回应了。何炅的第一次回应做的不太好,只是表明了自己作为北外人初心,要回报母校,但丝毫没有提到吃空饷的事情。
这样的片汤文字,自然进一步引发了网友的不满,虽然当时北外已经公开声明,同意了何炅的辞职,但这反而证明了何炅确实是在职多年,并且领了空饷,因此何炅又不得不进行了第二次回应。
第二次回应虽然比第一次进步了很多,表明了虽然离职了,但依旧愿意为母校效力。但因为他部分回应了吃空饷,这相当于把矛盾激化了,因为大家看完这条回应,只会想「07年以前的工资去哪了」。
到这时候何炅都没明白,为啥网友揪着这点钱不放,其实归根到底,人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作为明星已经拥有各种特权了,还要不合规矩的占用体制内资源,肯定会引发很多人的不满。
厦门大学专门研究舆论学的邹振东教授,曾经模拟过何炅的身份,写过一份回应,这才是真正的公关范文:
也许是因为挚爱,也许是因为纠结,也许是因为模糊,也许是因为误解……也许是因为一切的也许,我的一个小小的身份引发了母校的困扰和社会的争议,巨大的不安让我意识到,争论只会加剧对立和伤害。目前,我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辞去北外的教师身份,尽管我对这个身份有自己的理解和一万个不舍。
辞去教职解决了以后的问题,但仍然留下了对过去的困惑。因此,我决定把毕业以后所有从北外领到的工资连同利息,全部捐给母校——打住,“捐”这个字眼,是我个人的理解,未必是所有人的认同,那就把它改成“还”吧,我愿意把毕业后所有从北外领到的工资连同利息全部“还给”母校。无论如何,一个人一生当中,总有某些人是你一定会欠她的,比如母亲,比如母校,你永远还不清她的债。过去,我一直在还,现在,请允许我继续还吧。
此外,我愿意将上述工资连同利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再捐同样的钱给母校,为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现在可以放心地说“捐”了吧!其实,这一部分钱仍然是“还”,作为曾经的北外教师,我没有用更多的时间来陪同学们,是我欠他们的,尽管金钱买不了时间,但总可以帮助他们一点点吧。
我真诚地感谢乔木老师,感谢所有的批评者,感谢粉丝,感谢你们善意地提醒我:模糊的事情尽量少做,正确的事情尽快去做。现在就开始,永远去努力!
我原来以为,人生最值得骄傲的身份是当母校的员工。现在我明白了,人生最美好的身份是做母校的义工,我愿意做母校永远的义工……
易烊千玺的正确方案
其实事情闹得这种地步,应该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这次公关操作,实在是把自己本来美好的星途来了个重创。
他的公关团队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公关方向。他们老想替易烊千玺证明,他是遵守流程的,是没有享受特权的,他本人也是很无辜的。
但这事儿完全证明不了啊。主要证明的方向,就不该是他没有明星光环效应,而是证明他确实有超人的实力获得这个职位。
国家话剧院招聘他这种顶级明星,本来就是一种双赢操作,明星获得编制保护,国家话剧院获得流量资源。
易烊千玺最应该证明,也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赶紧向国家话剧院表忠心,比如愿意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加入国家话剧院,未来用作品说话,一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他赶紧表态,以后会认真学习话剧,向诸位前辈请教,同时承诺参演各种话剧,帮助提高票房和影响力,甚至主动当期推广大使,不断宣传国家话剧院。
这一番操作下来,对自己来说,前途保住了;对室友来说,天塌了由他这个高个儿顶着;对于话剧院来说,虽然惹了一身骚,但获得了一只巨大的潜力股;对其他考生来说,他获得编制确实有瑕疵,可他如果放弃编制,空出来一个名额,自己还愿意当合同工,那就人人喜闻乐见了。
如果易烊千玺成了推广话剧的先锋,以后路人花几百块甚至几十块门票就能看见他一次。只要把剩下的争议交给时间,慢慢积累口碑,未来拿出的作品越多,口碑翻身带打滚的可能性就越大。
毕竟,德艺双馨,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在这一点上,我跟胡编的思路是一致的——在这种事情上,老狗逼所见略同。
明星的格局还是要尽量大一点,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作品搞得好好的,口碑自然就好转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拗学霸人设!一线明星有了钱和名,最好别争取正途科举清流的身份,否则很容易被学生们千夫所指,结果大概率会跟不知知网翟天临,或者《梦华录》中欧阳旭一样的下场。
比如某明星在2016级北京高考中,考了552分的成绩,就别天天说自己是学霸了。
背个杜甫的《绝句》、孟浩然的《春晓》,就千万别宣传自己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霸了。
毕竟,明星玩这个人设,容易倒霉的。
参考资料
[1]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流量非贬义词,不能忽视演员成名后的再教育过程: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3_10_6297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