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楷化、标准草书与简化字——刍议汉字字形演变及简捷、普及使用需要与审美

草书楷化、标准草书与简化字

——刍议汉字字形演变及简捷、普及使用需要与审美

【导语:敦煌写本中有大量草书楷化字,但那是书写者为了书写便利而自发、零星创制的。“标准草书”,是整理历史上留存的草书,经过研究、整理、规范,有“楷化”意涵的草书。标准草书作为现代有“楷化”、“标准”意涵的草书,从其创制者于右任先生的创制初衷和其普及大众的实际需要看,是可以、应该向国标汉字的“标准”接近的。……】

近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人认为草书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简化字比较难看呢,能否结合汉字美学的理论具体评价?”

此问提及“草书楷化”,由此想到汉字的发展、简化以及标准草书乃至汉字书法及其艺术、美学评价,这里拟作如下简略探讨性议论。

一、

什么是“草书楷化”?为何有“草书楷化”?如何看草书楷化与标准草书?

看中国汉字字形变化发展,人们会看到,中国在汉代出现、形成草书,这可说是对隶书的变革。这一变革,应该是由于隶书书写虽然规范但还是书写速度较慢所引发。隶书由于笔划仍然多、书写字形还有“波”形等特定要求,在书写上还是比较繁难,因此才有草书出现。

但在草书书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过于随意、不易辨认的问题。这就需要改进为比较易识规范的字形,以便抄写且易识而能较快的记录传流信息。而草书楷化,是用连笔和简省笔划来辅助隶书、楷正草书,这样书写比较简捷且易识,有利于达到书写便利和易写易识的目的。

可以说,草书楷化的简化汉字之法,是用连笔和简省笔划、以草书结构来改造笔画繁多的汉字,从而达到简化汉字的目的。

草书楷化字,或可说是依据草书形体楷化而来的汉字。而在由草而楷的过程中,这些字也发生了形体或结构的改变。资料显示,敦煌写本中就存在大量的草书楷化字。

这样看,“草书楷化”,可以说是对草书的“楷正”、楷书化,也可以说是对草书的一种“标准化”。

而说到草书标准化,不由想到“标准草书”。

“标准草书”,是被誉为“千古草圣”的百年巨匠于右任,为汉字书写“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挥全族传统之利器”,取百家草书之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制。

于右任先生在他的《标准草书与建国》中说,之所以创制标准草书,是因“吾国文字,书写困难,欲持此自立于竞争剧烈之世界,其结果则必遗不变,不变则全部落后”。他希望,能以标准草书作为“大时代中生活进取的利器”,“将此利器转赠大众”。并说,这是他“竭尽心力,提倡标准草书的唯一原因。”他还说:“文字只是人类思想的符号,以便利实用为主”,“国家之建设,尤利赖于进步之文字,以为推动而速其成功。”“欧美日各强国,科学进步,文字亦简,印刷用楷,书写用草,习之者,皆道其便。”

2020年8月《辞海》发行的第七版新增了“标准草书”词条,其文指出,“于氏自1930年起,致力于草书的实用性推广”,标准草书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历史上留存的草书,使之趋于规范。

也就是说,标准草书是于右任先生为了使“全体国民”书写使用汉字更便利、省时而创制的。

这就是说,标准草书与“草书楷化”的原因、目是相近、相同的。

可见,简化字,源于草书楷化。人们或许可以概略绘制汉字字形发展的“脉络线”: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草书楷化(标准草书)……

虽然,敦煌写本中就存在大量的草书楷化字,但那是书写者为了书写便利而自发、零星创制的。而“标准草书”,是整理历史上留存的草书,经过研究整理规范的“草书标准化”,是现代对草书有“楷化”意涵的重要改良。

二、简化字源于草书楷化,标准草书是现代有“楷化”意味的草书,可以、应该更向国标汉字的“标准”接近

如果仔细解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大力推广的简化字,比较简化字与“标准草书”和敦煌写本中大量的草书楷化字的字形,可以发现:简化字,是源于历史上的草书、草书楷化和近现代的“标准草书”的。

而标准草书是现代的“草书楷化”,是为了更好地便于“全体国民”书写、认读汉字而创制。为此,标准草书可以、也应该向国标汉字的“标准”接近。

看到网上有人说到,堅持漢字簡化者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傳統漢字書寫速度慢,因而採取了“草書楷化”的策略,即把草書的字形楷書化、符號化為新字形。假如, 提升書寫速度是一個極重要的漢字改革理由, 我們可否接受, 把標準草書(例如于右任先生所定之字帖)定為書面印刷體?

对此议,这里以为,这可能是一个至少值得引发思考、有部分参考的意见。

首先应该看到,简化字有利于汉字普及,是汉字字型发展——金、篆、隶、草、楷、行……以及新中国大众识字运动可以证明的。只是,现代科技发展,击键乃至语音录入汉字的便捷,使得手写汉字的时间和必要性减低,但作为文字功能性的手写汉字,不会也不可能消失,且更会趋向简约。

当然,也要看到历史上“草书楷化”的一个现象:出现了“既区别于原字,而部分甚至全部全部构件又与他字同形的情况”。

而标准草书,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标准草书对汉字的部首、很多字的部件,有整套的明确具体的规范、“标准”。但是,据标准草书研究者研究,标准草书的"部首"有300-500多个,"代表符号"有100余,"单独符号"有150-180多个。由于草书简省了笔划,疑似字可列出320组,易混字有177组。

应该说,这一情况还是对大众普及使用标准草书这一现代有“楷化”、“标准”意涵的汉字字型,是有影响的。

而从于右任先生创制“标准草书”的初衷和目的出发,作为现代的标准草书,是可以、应该更向国标汉字的“标准”接近的。这应是实现于老使中国汉字能有“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的宏愿所必须,这也会符合汉字字型不断简约的历史进程。

人们应该看到,于右任先生说:“文字只是人类思想的符号,以便利实用为主”。他在《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凡例”中就明确:“凡简字之草体亦可采用。凡过于简单之字,不必作草。凡过于冷僻之字,可不作草。”可见,于老从普及出发,是把标草做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有规制,但并不一律要求“必须按此、分毫不差”。其所制“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也以“易识”为首。因此,可以说,在标草的创制人于右任先生看来,用标草写的字,不完全用标准草书九十年前创制的“标准”,而是“与时俱进”,其字形向国标汉字的“标准”接近,也是允许的、应该的。

而要实现于老使中国汉字能“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的宏愿,作为现代的“标准草书”,是可以、应该更向国标汉字这个“标准”接近的。

三、汉字的繁简与美学创作与审美

这里还想到引发本文的那个提问:“为什么有人认为草书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简化字比较难看呢,能否结合汉字美学的理论具体评价?”

对此,或许可以简略的说,汉字简化,使笔划减少,也减少了不同笔划可构建的对称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可能减弱了耐看、揣摩等美感创造的空间和可感受度。

但文字的核心功能是记录和表现信息,是实用。汉字简化的必要性,会随着人们对汉字使用的实践,不断有所体现。汉字的书写乃至书法,还是应该在此核心功能之上,追求美的表达。

当然,繁体汉字中有历史文明的积淀和传承等厚重内涵,艺术观赏、文明传承也可也应存留此精华。而普及与传承、提高,均应依其必要性,而有各自适度的比例。

同时,草书书法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能传承至今,这就最好的说明了其美的魅力。而书法作为艺术和审美创造而言,其对简化倒并无特别的需求。

当然,刻意标新立异的丑书和“神仙认不得”的过于潦草之书,恐怕也不会为艺术界和大众所认可。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

http://www.陶文庆.cn

个人主页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user/personal-homepage?uid=80966

个人知乎主页 

https://www.zhihu.com/people/twq5105

参阅资料——

论敦煌文书中的草书楷化字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9993777017826.html

对书法作品谁美谁丑发问的随感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250169

对书法家及书法作品良莠评价的几点思忖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464046

刍议于右任标准草书多重价值与传承普及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14560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