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分析,《未来的未来》如何助力细田守入围奥斯卡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 塔塔君
《未来的未来》让细田守的名字终于获得了海外动画奖项的认可,同时,这也是他收拾过往后,重新出发的佳作。
细田守的新作《未来的未来》从戛纳电影节首映以来,一路战到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成为了首个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非吉卜力出品的日本动画。
不仅如此,前不久本片还斩获了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此等荣誉,可以说在细田守的创作经历前所未有,可谓他的最巅峰之时。而在笔者看来,本片是收拾起细田守过往的作品重新出发,并取得成功的佳作。
置身于传统家族的小小仰望
细田守是一个守旧的人。
他首次执导原创的电影《夏日大作战》,便上演了一场大家族拯救世界的戏码。女主角夏希所在的阵内家族,几乎完全符合传统的日式大宗家族特征,甚至还保留了战国抗敌用的土垒山城结构。
《夏日大作战》阵内家全貌
而片末高潮,在夏希的带领下,全家使用花牌战胜了网络敌人,阻止了导弹的轰炸。这种看似儿戏般的解决方式,正是细田守重视传统(花牌),相信传统亦能战胜现代科技的价值观体现。
这样的家族本每个人都散落在日本各地,因曾祖母阵内荣的90大寿聚集在一起,因曾祖母去世而化解矛盾,因有了守护家族这个共同目标而同心。这种过程,宛如就是对小津安二郎作品中不断致以挽歌的传统家族做的一个还魂美梦。
关于这一点,同样是细田守导演、和《夏日大作战》几乎同一故事框架的《数码宝贝 我们的战争游戏》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数码宝贝》中的几个孩子所住的地方正是团地,团地集结了一个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核心家庭(指由夫妇和未婚子女组建的小家庭),象征着小家庭主义与集体主义。
《滚球兽的诞生》开头
在《夏日大作战》后的作品中,细田守无一不紧扣家族主题,《未来的未来》是细田守再次对传统家族观念的“清算”。只不过,和《夏日大作战》不同的是,比起《夏日大作战》的横向,《未来的未来》是纵向的,关于时间、历史的。
细田守多次提到台湾导演杨德昌对他的影响,《未来的未来》的灵感便是来自杨德昌的《一一》。《一一》选取的是小孩洋洋为视角,观察家族以及身边的世界。洋洋爱拍摄人的背影——也是当事人看不到的一面,且拍摄的对象都比自己年长,年幼纯真的他,却永远比任何人更关注那些被人忽略的一面。
《一一》海报
儿童总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一点,早已经是儿童电影中的一个基本设置。同样是细田守喜爱的电影作品,维克多·艾里斯的《蜂巢幽灵》(El espíritu de la colmena)中,妹妹安娜出走到湖边时遇到了只存在于电影中的科学怪人;
而被视为是《蜂巢幽灵》的变奏曲《龙猫》(宫崎骏年轻时看过《蜂巢幽灵》),姐姐皋月和妹妹小梅也同样只有她们才看得见龙猫与猫巴士等超自然生物。(《未来的未来》也可发现细田对《龙猫》致敬。)
家长对于孩子自然是是俯视的、威严的。《未来的未来》的第一个镜头——从对准天空的大远景下遥的俯拍,这是一个虚拟视角下的镜头。细田守将家族视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进行上帝式的观察。
人为何会相遇并结婚来巩固两人的社会关系?为何生儿育子?一个唠叨的父亲,希望孩子在变化中体验时间的流动,对家族这样的集合体敬畏、仰望。
片头曲一前一后两个俯拍体现了这个家的变化
在第二个俯拍镜头之后,故事正式开始。
建筑的影像
片头的蒙太奇不仅交代了小训和妹妹未来的出生,也交代了主角一家房子的变化。原本小屋外还有一块种着一刻木棉树的空地,也被全部挪用,房子的设计变成了中间围绕木棉树中空了一块作为庭院。
在未来出生回家之后的第二天伊始,细田守用了几个pan镜简洁地展现了这个家迎来新孩子第一天的日常,也首次为观众全面揭开了这个“怪房子”的结构之谜。
从门口进来经过狭长的楼梯来到庭院,而庭院下一层,也就是楼梯的旁边则作为儿童活动室使用,庭院上一层则是厨房与饭厅连体,再上一层则是起居室,最上一层便是卧室,加上庭院一共五层,每一个空间因为层级都呈半开放,并且紧紧相连,是充分利用了现有空间、地形建成的一个坡型别墅。
别墅的侧面平面设计图
而整个片子除了少有的几次外出之外,基本都发生在这个小别墅里头——因为小训只有4岁,他无法自己出家门。细田守利用了孩童的设定,将他从头到尾几乎都“困”在了这个拥有奇妙设计的内部空间中。主创班底如此设计这样一个构造奇特的房子,并且作为故事主要舞台,可见,自有其影像功能所在。
设计这个别墅的设计师叫谷尻诚,他此前的作品“毘沙门之家”,正是一间“挂”在斜坡上的坡屋。他对《未来的未来》中的房子如此设计,有着对细田守以往作品的考量,他认为细田守的作品共同处是坡道。
正如《穿越时空的少女》女主角真琴在坡道上的纵身一跃,《怪物之子》也有在坡道阶梯下行的风景描绘,《夏日大作战》中走向宅邸时也经过了坡道,可见细田守的作品十分重视空间纵深。因此他把整个别墅变成了一个室内坡道,小训作为顽皮的小孩也经常在这样的坡型空间中来回穿梭。
谷尻诚与片中别墅室内设计模型
片头曲后第一个镜头,小训透过玻璃窗户看着下着冷雨的室外世界,在等待迎接妹妹的到来时,无聊地在玻璃窗上呼气。玻璃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道具之一,细田守也在玻璃窗上做了一些有趣的演出。
细田守的玻璃戏法
细田守在自己以往的作品中,多次利用玻璃的特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出手法,以延伸出作品的更多解读意义,其玻璃的戏法,也构成了《未来的未来》中形式与内容的互文。
在物理学中,玻璃对光的作用分别有三种现象:透射、反射、折射。光透过玻璃是因为玻璃是透明的,玻璃反射光则形成镜像,玻璃对光进行折射则形成虚像。这三种现象放在影视作品中有多种作用。
《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第四季,下称“大合奏”)第40集《DoReMi与放弃当魔女的魔女》中便是关于玻璃的故事,主角DoReMi遇见了名为未来的前魔女,并在她的指导下制作玻璃杯。
在此集中标题卡后的几卡镜头,DoReMi放学路上几乎每一卡镜头都有透明物质存在:装了水的透明胶瓶、玻璃金鱼缸、发廊装饰水晶球、波浪纹玻璃窗,这些透明物质在剧中其作用主要是折射功能。前魔女未来送给DoReMi一颗玻璃球,DoReMi很喜欢透过这颗玻璃球看世界。
该集中讲述DoReMi对未来的迷惘,因此多次出现Y字岔口的场景,表示DoReMi正临歧,而这种临歧的状态在玻璃戏法上的表现正是折射——空间在玻璃球中因光的折射被扭曲、模糊,不再是直观且清晰。世界在玻璃球中宛如形成了一个拟像,DoReMi对未来的朦胧愿景正如此像般,是将来可能要形成的、却又是薛定谔的猫般的时空。
同样在TV动画演出作品中,玻璃的透射运用演出也有值得一书的一集——《数码宝贝》第21集《滚球兽在东京》。
这一集的氛围在全剧中特别突兀,主角太一好不容易从数码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却无法分辨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除了延续剧场版里大胆使用《波莱罗舞曲》外,细田守还在太一家紧闭的落地窗外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摩天轮来增强压抑的气氛。据细田守在采访中亲自证言,这个摩天轮是海市蜃楼。
太一家外的摩天轮海市蜃楼
此幕,玻璃的透明性发挥了作用,通过透射作用让外界本身就已经是虚像的景观刻印在上面,成为实像。其虚拟的特性将这个实像带入了另一种介质,也就是影像,这个落地窗也化作了一个巨大的荧幕。之后,太一走出家门,来自数码世界的数码兽的海市蜃楼不断出现在街头,却只有太一等人见到。
这当中,海市蜃楼(虚像)与玻璃透射的实像,现实与数码世界(虚拟),日常与非日常,对应对立的辩证关系为观众提供了复合的解读文本。
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折射还是透射,因为透明性,玻璃能让其他物理空间被编写成信息,并聚拢于一体,反过来说,玻璃可包含多层空间信息于同一画幅中。在影视作品中,玻璃为打破时空的单一、叠合多个时空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未来的未来》,能将多重时空叠合在一起的关键。
在视觉文化研究学者周诗岩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尽管各种社会理论都在倾向于赋予时间以优于空间的特权,整个美学世界却一直致力于‘把时间空间化’。”在《未来的未来》中,“把时间空间化”最为明显则是片头曲的蒙太奇,通过片头曲前后两个俯拍展现别墅的变化,中间用静止的画面——也就是照片简洁略过妈妈怀上小训到小训出生的时间。
细心的观众还能从照片中发现房间的内部设置是逐渐变化的,这便是时间推移遗留下来的痕迹,空间的变化让观众明显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上述的玻璃戏法,实际上是这类蒙太奇的另一种演绎,并且引申出个人与世界的浩瀚历史银河。
《未来的未来》中,玻璃的透射能穿透这个破屋的内部,突出景深,同时也方便自然物与室内的人造物同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影片开头,未来来到家里时,所有家庭成员聚集在儿童活动室的一幕,玻璃便已经开始作为一种视觉信息投射的屏幕而使用——父母之间、女儿未来之上,正是种植与庭院的木棉树,树与家庭的关系也正是影片后面所要揭示的。利用场景设置来对画面构图进行切割,也是细田守的常用手段。
而更能体现带有透明性的玻璃作为荧幕,则是在小训与母亲闹矛盾之后,庭院变成鱼缸的一幕。而玻璃鱼缸也通常带有通常带有一种“圈养”、“观察”的意象,这是因为玻璃鱼缸同样也是荧幕,鱼缸内外便是影像。
一方面从人的角度上看,自认为处于无限空间的外界的人观察的是狭小有限的内部空间;一方面从鱼的角度来看,它透过鱼缸之小小的一面屏幕看到的外界,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也完成了对立的转换,外界因为立场的不同成了巨大又有限的内部空间。
这正如银幕一样,观众通过有限的画幅偷窥电影中观众自认为有限的、被导演“圈养”世界,殊不知,有时候,鱼缸里的鱼也会脱离创作者的控制,反过来凝视观众,完成名为“后设”的动作。
玻璃鱼缸的意象屡见不鲜,同样是2018年的日本动画电影《利兹与青鸟》,也是一部形式感非常强的作品,从少女踏入学校后开始故事,直到影片结束少女才踏出校门,即便这之间的时间跨度有数天,却完全摒弃了校外的世界,利用电影将少女的世界围蔽成箱庭,对她们进行一种旁观式的观察。
影片中同样也有少女凝望鱼缸中的河豚的一幕,河豚被很多观众(包括我)视作我们观众的替身。河豚面对的是咫尺一面的玻璃——也就是银幕,观众的视线被安放于舞台下,因为被玻璃相隔,无法侵犯银幕内的世界,导演山田尚子多次用侧面的拍摄跟随着少女,让画面近乎平面的镜头(这也是山田常用的手法)可体现“观察”之意。
对于少女来说,她凝视的仅仅只是河豚,或者,是客体化的自己。总之,她凝视的与银幕外无关。最终,少女走出校门,走出那个观众永远不得知晓的、电影中的外部世界。可见,现实世界与电影世界的内外部同样也有着辩证的关系。
而《未来的未来》中,鱼缸作为电影语言的道具,其“圈养”、“观察”的属性也因为故事有了变奏——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欲。在庭院变鱼缸之前,小训因为想要自行车被母亲拒绝而闹矛盾,可见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一切是具备掌控的权力的,但这种权力也同样包含了关怀与爱。后来母亲还对熟睡的小训说了句“小训是我的宝物”同样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掌控式呵护。
而全片几乎具现在屋子内,包括穿越也同样在屋内进行,这个结构奇葩的屋子宛如家长对孩子掌控、呵护的实体化,可见让庭院变成鱼缸的意义也简单明了。下图当中,相对饭厅这室内空间来说,玻璃映射出的影像——小训处于一个过去(妈妈小时候)与现在(现在的小训),还有未来(高中生的妹妹未来),各种时空共存的场域,一个无垠的幻想世界,同样也蕴含了内外部空间的对照。
在小训几次穿越的瞬间,细田守都用了大幅度摇镜,从现实空间摇到幻想空间。若仔细观察小训背后的玻璃窗可发现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连接的瞬间,这是玻璃的反射作用叠合了时空,小训所处的空间结构被玻璃窗瞬间打破,其视觉上的透明性突破了物理空间与线性时间的限制。
小训初次穿越的摇镜截图
世界的场域,生活的驿站
对于《未来的未来》这部作品来说,细田守的玻璃戏法远不止如此,其文本的复杂性在全片看来更具厚度。
玻璃在影片中叠合了各个时空。而影片的高潮,小训乘着新干线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车站。该车站进驻的列车种类不一,宛如将世界各处的车站融合一起,不仅如此,各种语言构成的广播的播报、显示屏的文字,各个国家的人们络绎不绝。
车站光滑的地面同样也具备玻璃相似的性质,镜像反射出这些“时空”,各种各样的时空被“剪辑”到了同一平面上,这是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场域,不属于任何一处任何一刻,但是这又是全部的时间与空间的集合体。
这个高潮设置,使得本片在形式与内容上获得了绝妙的互文。小训与未来最后一次穿越,他们终于站在了一个上帝的观察视角俯瞰家族的历史,这些散落在各处的家族瞬间汇聚成一起,成为家族的成长史,成为故事。我们凝视的放映着这部电影的银幕,将这些时空一一映射,正如映射了各个世界的车站地面一样,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一切,在我们未经察觉之间早已在同一块面上形成联系。
因此片子也用了各种几乎无关联的小事件来构成,这些小事件似乎未经雕琢,也摒弃了许多戏剧上的高低潮设计,这些散落的各种日常同样通过电影这个玻璃镜面来呈现给观众。日常小事的重复也让单一的事件覆盖到了生活的全部,家族成员的往事与当下的现实时空涵括了整个家族的脉络,各个时空的重叠覆盖了无限,看似简单的结构却涵括了一与全的互文,生活既可以是一,也可是全。
即将穿越回到现实的小训,在最后看到了那个当下的高中生未来,与幼年小训所处的时空不同的是,起居室的玻璃被拆除。这或许意味着随着孩子的长大,鱼缸也随之消失,父母的掌控也逐渐放开,还有可能是对虚像的溃解 。
虚像的不在场意味着时空也即将回归平面,不再可以纵向穿越,此时幼年小训才是幻想之物——对于高中生未来说。因为幼年小训也找到了家族中的时空位置,他此后的成长不再迷失于时空中,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只有幼年的小训回归了属于他的现实,未来的时空才有可能成为存在。小训也只有在家族中找到自己的关系位置,家族作为独立的个体才真正完善,这些暗中联系着的脉络才不会因此断开。
家族的历史成为了家族成员之存在将家族成员自己客体化的契机。这种通过客体对主体的认识过程全部凝聚在一句小小的、把自己的妹妹称作“妹妹”的话语中。这种认识自身、确定家庭位置的任务,细田守却急于交代给一个4岁小男孩身上,让他过早承受这份艰巨的任务,他寄希望孩子能通过对时间流动的体验,重视自己与家庭的联系(无论不同时空还是同一时空的联系),可见这是他作为一个重视传统家族关系的家长,融合了严厉与慈爱的矛盾。
隽永的对望
戏内细田守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互文,戏外呢?
“或许,在未来的某处我们再见吧。”
“我在未来等你。”
“你一个人能回去的吧?不要再迷路了。”
这三句台词前两句分别是来自《大合奏》第40集和《穿越时空的少女》,最后一句则来自《未来的未来》。这三部作品可以分别看作是他作为TV演出家时的代表作、独立动画电影人之路的早期代表作,以及登上新高峰的里程碑之作,却皆与时空拉上了关系。
《大合奏》第40集致敬了大林宣彦的《穿越时空的少女》,大林这版饱含的是他对乡土、过去的回望。细田的《穿越时空的少女》将俯瞰过去的视角改为对未来的仰望,不是成年人的哀愁,而是正在进行时的凶猛青春,我们无法透过影片看到关于未来景观的任何信息,视线被安放在低处。《大合奏》第40集与《穿越时空的少女》动画一样,主角与观众盼望着长大成人,在未来完成对过去的邂逅。
创作《未来的未来》时,他是需要背负家庭的父亲,因此他在这部新作中开始回望过去——不仅是个人的过去,还有家庭的过去,甚至是过去的作品——并把仰望交给下一代。上面这三句台词中也折射了出美妙的互文:相比前两句台词对未来的仰望,最后一句却站在了未来回望、俯瞰。
仰望与俯瞰的轮回循环并非那么容易完成视线的交接,父母长辈或许会忽视哥哥对妹妹莫名的嫉妒,孩子或许无法抚平父母长辈不经意间的粗心与偏袒,在争吵与和好中,我们会发现难能可贵的对望早已在不经意间完成,对望诱发的“冥冥之中”在时空中隽永。
参考资料
1、赵和生,《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Lens、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中信出版集团,2018;
3、《
4、【映画『未来のミライ』】 建築家・谷尻誠が手掛けた"家"というもうひとつの主役,https://goetheweb.jp/person/slug-nd2a94ad2ded6;
5、和辻哲郎,陈力卫译,《风土》,商务印书馆,2018。
特别鸣谢观点启发: Deeper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