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节,你还会回家过年吗?
春节,是城市人大迁徙的日子。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又一下子分散回各个地方。大城市空了半座,三四线的小城镇又恢复了热闹。
虽然大家嘴上总嫌弃着家乡的年味越来越淡,临近过年,却依旧大包小包地往家里赶。
有人回家,交通工具都要换好几拨:乘飞机,坐高铁,搭大巴,一路风尘仆仆。纵使隔江千万里,也要把家回。
过年回家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回到家人身边,更有家里的各种日思夜想在等候。
可能是某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可能是楼下店里的一碗粉,也可能是某个老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那城团队都回到广州了,想跟你聊一聊,我们回到东南西北的7座城市过年,都是为了什么。
一整年没有回家了,攒了一年的年假,必须一次性给休了,提前回家吃吃吃。不然,等到放假再回家,长沙的粉店都关门了。
虽然广州到长沙的距离,不过两个半小时的高铁,但为了躲避家人的花式碎碎念,我基本不轻易回去。
却又不自主盼着过年,回去瞧瞧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而一旦回去,又绝不轻易漏掉想嗦的任何一碗粉。
从家楼下到南门口,几乎每一家粉店,都被我列入过年回家的嗦粉清单。
作为好奇宝宝的城喵喵,每次遇到熟悉的店老板,厨房可就不能错过了。从磨浆到出粉,亲眼见证美味诞生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在很多年以后,我或许会忘了家乡的模样,却一定会记得在长沙嗦粉的痛快。
还记得年前最后一周,上班全靠“过年回家吃好吃的”这个念头支撑着,连夜晚做梦都在吃妈妈做的家常菜。
谁料回家第一天,老爸就告诉我一个噩耗:我平日里最最最喜欢吃的粉店,由于老板年纪太大,开不动关门了,以后也不会再开了。
记忆中最温暖的家乡味道,终究成为了回忆。
粉店关门了虽可惜,但依然阻挡不了我回家过年的热情。不管离家多久远,头发为新愁旧愁掉了多少,只要回到家,就永远都是爸妈的小公举。
在家,懒癌可以放肆生长,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慵懒醒来吃妈妈做的饭菜,再美美地打扮上街吃几碗没有螺蛳的正宗螺蛳粉。
做人为什么要工作!在家躺着什么的最舒服了!
然而,新年还是开工了嘤嘤嘤。
广州人过年,永远离不开吃饭和逗利是。不管是多少岁的年轻人,只要还没结婚,就可以厚着脸皮向长辈或已婚同龄人讨红包。
就连平日里念叨着你已经老大不小,催着你相亲找对象结婚的三姑六婆,一到过年,也会封好利是给你早日成家的美好祝愿。
虽然全国人民都听说了,广东人包红包只图个利利是是的好意头,不在乎金额大小。
但其实不然,那些传说中只给5块、10块、20块的,多数是外围亲戚,熟人或长辈封的利是仍很可观。
只要你在过年期间,多跟爸妈去走亲戚、会朋友,嘴巴甜一点:“恭喜发财”常挂嘴边,过年7天,包你逗利是逗回一个月工资。
印象中的过年,除夕夜在老家,一家三口守着电视看春晚、包饺子。直到零点,新年的钟声响起,再一起把煮好的饺子吃掉,然后跑到室外放鞭炮。
彷佛只在一瞬间,所有乡亲们都开始放鞭炮,整座城市笼罩在鞭炮的烟雾和贺岁声中,无比欢腾。
但今年回家,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不认识我的家乡了。恰逢我家去年拆迁了,熟悉的地盘一个个消失不见,一切都是陌生的“雨后春笋”,连往年放鞭炮的习俗也“省”了。
好在乡下舅舅家的地还在,又重新感受了一回幼年时的传统春节。
在乡下过年可比大城市好玩太多了:偌大的田野,风吹草动,撒开了欢在田野里遛狗、逗鸡、放风筝,直到天黑了回屋里继续胡吃海喝。
但这次回家过年后,我也很认真地跟爸妈商量,明年过来还是接他们来广州过吧,感受一回南方温暖的年。
大概是出来工作独立久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少到后来几乎演变成:只有到了过年,才会回家待几天,而回家最大的理由,当然还是看望爸妈。
只是凑着春节,顺便还能见见其他亲戚朋友,感受大城市所没有的,独属于大潮汕的传统年味。
家里小一辈的孩子路都还走不稳,就开始有模有样地拜神;妇女们诚心诚意地做红桃粿鼠壳粿小米粿,祈祷新年天地保佑。
图/微博@瓷本不旧
如果说,有些老地方是每次回来都会去逛一逛的,大概只有小公园了。
但如今的小公园,已经变成标准的商业街。翻新的建筑,一整条小吃摊净是网红的烧烤撸串臭豆腐,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可能也怪我太久没回去了,不知道它竟发展得如此快速,从前的记忆消失殆尽,大概以后也不会再专门来一趟了。
我时常在想:如果故乡没有了爸妈,大概就不再是故乡了。
小时候,总觉得一个人出生、长大、成熟都在同一个地方,得多无聊,拼命想要去远方,看看外面的世界。
直到去过好几个大城市过年,才发现最有趣的地方,依然是家乡。只是,它的发展太快了,快到我差点跟不上。
曾经住在老城中心,以家为原点,步行半小时可抵达全部的生活圈,如今老城中心褪去繁华,变成了没落的住宅区,反倒是从前不知名的荒地,建成了一个个新商业中心。
每一次回家,都努力地熟悉和接受家乡的新变化,虽然以后不会再回来定居,但这座小城镇永远是我幸福的童年回忆的全部,还有我永远最爱的家人。
回家见见阿嫲,看84岁的她开心得像个孩子,听没有念过书的她讲讲以前的故事,再带着身体健朗的她,大年初二围观英歌表演,大年初三追看醒狮大锣鼓。
图/微博@raint儿
彷佛一回到家乡过年,就穿越到了童年。
春节时的海南岛,春暖花开。我偏偏要和一群东北人挤来海南岛,他们旅游,我回家。
这次专程去中西部市县转了转。回家的乐趣之一,在于可以近距离观察家乡,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最不“安生”的省份。
过冬客的房子已经遍布全省,在很多县城里的市集上,已经能买到山东大葱和哈尔滨红肠了。
在西部县城昌化,一个看木棉花的景点外,外地车一辆辆进出,哪怕木棉花都还没开。
海边上,一片千年古盐田遗址静静躺着,没有指引,没有讲解,当然,也没有门票。讲着四川话东北话广东话的游客一波波的,5分钟转完,嘟囔着“这也没啥看头啊”掉头就走。
景点外围了30个大棚,黝黑的阿婆招呼着烈日下的游客:“砍个椰子咯?还有粗盐和盐焗鸡嘞!”
这是游客和这片千年盐田唯一的互动,何况这55元钱的盐焗鸡,并不是用这里的盐焗的。
著名楼盘海X岛,之前因为违规填海停工,却意外变成了景点。周围不给车进,成群的游客聚集在海对面的草坪上,和背后这价值1600亿的“废墟”合影,顺便猜测这背后的种种故事。
春节是海南每一年的戏剧高潮:外来人热闹狂欢,离开后剩下本地人生活的一地狼藉。
自贸港的政策快一年了,但房地产也限购了,钱是个大问题。海南的未来是什么?人们一边等着,一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父亲说,今年他手下的一些人,每天下班开始去送外卖了。
这就是2019年春节的海南,天气炎热,骨子里却冷得很。
春节回家,对于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城市人来说,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如果连过年都不回去,平日里更没有什么机会,专门回家看看。
回到熟悉的故乡,除了和亲朋好友相聚,沿途的点点滴滴,也是对儿时记忆的一次次刷新。
一碗粉一个人一条老街,或许是我们和故乡仅剩的连接。
当这些连接物逐渐消失,我们在新的城市落地生根。春节,还有值得你回去的理由吗?
虽然很好奇2019年的春节,你们都在哪过年。但我更好奇:明年春节,你还会回家过年吗?回去,又会有什么新的含义吗?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