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帮我整成自拍里的我
529D实验室·出品
ID:the529dlab
修图是每个精致女孩儿的必备技能
无论是过个年胖了几个吨位
还是刚起床眼屎都没来得及擦干净
手机里那十几个自拍app总能助你妙手回春
打开美颜功能
摆个婀娜的pose,调整好角度,按下快门
再拉个大眼,磨磨皮,祛下皱
最后整个美美的滤镜
一张在票圈吸赞无数的自拍就大功告成了
在社交平台发自拍先修图是基本的礼仪
虽然修了几十分钟的图有多少水分
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经过二次加工掩盖了长相缺点的照片
总比粗大的毛孔和满脸的痘坑
来得更加赏心悦目
不过这也造成很多人对自身的颜值
产生了认知偏差
觉得精修过的自拍里那个完美的人
才是真正的自己
近两年,国外很多年轻人正在通过整形手术
把自己整成自拍里的模样
18岁的女大学生Bianca是
Snapchat的深度用户
希望通过打针瘦脸从而更接近滤镜里的形象
但她妈妈不同意
和她说这样看起来会很假
结果还是拗不过一意孤行的女儿
“我喜欢Snapchat的瘦脸功能,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更苗条的外观,但我希望不止是把它拿在手机上,这是一种明确的方式来实现我想要的外观。”
——Bianca
Marla Frezza在纽约市从事销售工作
她认为良好的社交媒体形象
有利于她的职业生涯
自从手机面部修改程序开始变得流行以来
她就沉迷于使用它们
然后将编辑好的照片发到网上
她将其描述成一种瘾
“Facetune就像是手机上的整形手术一样,当你编辑得越多,获得的即时满足感也就越多
。”
——Frezza
去年Frezza拿着Facetune上修好的自拍
去一家整形机构弄了鼻子
现在她如愿以偿地
过上了本人和自拍一个样儿的生活
Anika是Snapchat上的小网红
坐拥4K+粉丝,被称为SnapQueen
她每天要自拍25次
每次发自拍都能得到300+条回复
可在离开了滤镜回归到现实社交场景后
她并不自信
总会选择坐在角落,生怕被人看见
一次粉丝向她提出线下见面的要求
这时她才意识到
自己必须看起来和自拍上一样
于是她开始在ins上联系整形医生
“我们活在一个很多人都看起来很完美的线上世界里,所以在现实中我们也想努力达到那个高峰。”
——Anika
这些绝不仅仅是个例
社交媒体和自拍软件的兴起改变了
年轻人想要变成的外貌
人们不再拿着Kylie Jenner之类的照片
去整形医院对着整
而是拿着手机上美颜版本的自己
渴望把虚拟的遐想带到现实
“Snapchat dysmorphia”
(Snapchat畸形)
就是用来描述这一现象的词语
这个术语是由伦敦一家整形诊所的创始人
Tijion Esho所创造的
从2018年开始
他注意到很多18-25岁的患者
提出了“更趋向于自拍”的整形要求
近几年要求整成看起来像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上添加了滤镜的图像的患者增加,包括让皮肤更光滑,鼻子更细长,嘴唇更饱满,开眼角等。一项针对整形外科医生的调查发现,16年有这种需求的人高达55%,而在13年这个数字仅为13%。
医学期刊JAMA面部整形外科
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
像Snapchat和Facetune这样的应用程序
允许自拍实现以前
只能在美容杂志中看到的物理“完美”水平
精修后的自拍
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界限
可能会引发BDD(身体变形障碍)
使人们过度关注外貌上极小或不存在的缺陷
导致自卑抑郁,过度美容等
BDD作为一种强迫性的精神疾病
却出人意料地普遍存在
平均每五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该病
并随着千禧一代受社交媒体的影响
而不断增长
患有BDD的人最好去寻求心理干预治疗
整形反而会加剧潜在的BDD
我们越来越习惯通过扭曲的方式
去看待自己
在一个几寸大的屏幕上对着虚假的照片
忘乎所以
这也是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
社交媒体改变了什么?
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好像连自己也渐渐分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