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隐身”叛军

在《流浪地球》电影中,大家都在谈,说希望看到小说版里最震撼人心的全球叛乱,地球派的冰雕,以及氦闪的场景。

但是,电影中的世界和小说的世界并不一样,在电影里,太阳的不稳定已经造成了相当显著的影响,并且导致了一系列灾难,其存在也得到了确认。同时由于技术设定远比小说版的要低(至少差了一个时代,至少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反重力飞行的交通工具,可以单人跨越太平洋的核动力雪橇,正如我在之前挑刺的时候写的,这导致采用重聚变技术原理的地球发动机看起来完全超越了影片里其他人类造物的技术水平),因此人类的生存环境要比小说里艰苦。按照小说里的描写,地下城的生活在正常情况下还不至于非常糟糕——书里对于那个时代人之间互相的关系也有描写,可以说这正是很多哲学家(包括马克思)都说过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性的论断。

在电影中,政府并没有如小说里那样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监管——估计是为了避免给观众造成过多的联想——地下城里至少我们没有看到根据不同功能划分的城区,没有看到几乎取消艺术、人文教育,中学生们还在正常的学习近代散文。

同时,电影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地下黑市和非法活动,虽然已经没有钱这会事儿了,但街头还有小店,我不知道这些小店是怎么经营的,但看起来有些店员穿着制服,有些没有,不知道是不是表明还有“国营”小摊?

这些设定显然是为了让地下城更接地气,显得更有活力,避免小说里那样近乎于社会生活军事化的社会让人骂是“1984式的社会”。

当然实际上小说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比电影里强得多,同时生活的限制比电影里更多,两厢平衡,就塑造了“叛乱”的基本基础——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类社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出现过这样的状况,可以参考的可能是军营、监狱——这里的军营还不是指现代军营,可能更接近于古代军营。因为现代军营的军人管理制度更严格,基本一举一动都有管理,而古代的军营更像小说和电影里描述的地下城社会,对于士兵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

我们知道热力学上,分子之间互相碰撞的更加激烈,就会导致物体温度升高——现代军营的管理让分子们之间尽可能减少碰撞,而古代的军营因为管理水平不够,实际上——更像是现代一些国家的监狱——士兵们之间摩擦、碰撞……内能集聚到一定的程度,一旦有风吹草动,往往就会发生“营啸”,或者说“集体歇斯底里”,人们失去理智,毫无逻辑的采取激烈行为,甚至互相殴斗,砍杀。

某种程度上说,《流浪地球》小说里的全球叛乱,就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反理性的集体歇斯底里,当社会压力聚集到一定的程度,突然爆发了出来。当然这其中太阳的“稳定”表象,也是导致这一事件的诱因。

在电影中,事情似乎和小说不太一样。电影中的社会更加混乱一些,因此地下的暗流更多——当然,这可能是我们想多了,但电影中地球的“推进方式”和小说不太一样。小说里,流浪地球是把西半球顶在前面,由于大气层的凝固,顶在前面的这一面,不仅处于“永夜”,而且还要承受小型天体的撞击,环境极为恶劣,连地下城都不太容易建设。相比之下,“永昼”的东半球环境就好一些,地球发动机附近相对较高的温度甚至可以制造一个小范围的可呼吸的“正常”环境。

而在电影中,我们发现,地球不是这样飞的,而是……被扭转了90度,把南半球顶在前面,北半球……

设定里面也确认了这一点——但注意影片开头的新闻字幕,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赞同这么干的,至少流浪时代开始前,各国之间的分歧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关于抽签的问题……有些国家强烈反对抽签决定进入地下城资格……

但是吴京看到的启动火种计划的页面,只有中美英法俄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签字——在这个空前残酷的世界上,显然发生了一些电影中没有正面描述的故事……

换句话来说,仇恨的种子,在电影版《流浪地球》中是存在的——在电影版故事中的叛军,可能比小说版出现得要早得多。

电影中已经出现了墙上的“谎言!”涂鸦,还有结尾处“还我阳光”的游行……

而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据影片制作者的微博,他们剪掉了一段在通往苏拉威西路上补给站发生的枪战——这解释了为什么电影中的所有救援队都要有一辆装备有重型火力的装甲车伴随,并且要有军人护卫,携带自动步枪和转膛机枪——如果只是用来破障的话,显然有比机枪更有效的工具。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何李一一在被救的时候不是对有人上车欣喜若狂,而是极度恐惧——因为在原设定中,这些飞机或许不是因为空气密度变化而坠毁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火石”要集中保护——因为它们很可能是核弹。

在《流浪地球》中的叛军,可能还不是“回归派”,而是真正的“反人类”,或许他们身负着家园毁灭,国族消亡的深仇大恨,或许他们是受够了地下城的恶劣环境,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止救援,毁灭世界……

当然了,如果加入这些内容,对于电影的节奏感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破坏,把一场感人的全球救援戏,拉低成了好莱坞警匪大片。

当然这样可以更有趣,但一部电影里的元素太多,真的就会让人受不了。

所以,我推测,《流浪地球》电影版就是出于这些考虑,最终取消了“毁灭派”叛军的戏份。

而在人类经过木星,开始进入逃逸太阳系的这段时间,可能太阳也将迎来一段平静期——这可能也正是电影中,在木星事件几年后,“回归派”突然就壮大到出现街头运动地步的原因。

不论如何,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走向了,如果有续集的话,我们期待着在影片中看到刘慈欣重要的一项对人类理智的拷问。

在木星事件中拯救了地球的,人类不同于AI的,不可能永远保持理智的特性,将在回归派叛乱的剧情中走向其反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