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交的四年,凡是遇到导师,硕博甚至本科学长,对不学英语的声音都是嗤之以鼻
【本文来自《反对全民学英语自然可以,但是也有几个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长风
你这个本质可真有视野。
什么叫“铺开教学”?为啥要“铺开教学”?人家现在没有铺开教学,也没耽误沟通交流的职责,所以为啥要“铺开教学”?
数理化地生,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这可真是“开拓视野”,但是外语,除了交流工具的用途,还能干嘛?开拓视野?就开拓成你这个视野?
外语大多是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本身就分别代表两种思维模式,汉语和外语都是人类智慧,你一定要带上自我意识去排斥那没有办法。
所谓铺开教学,就是有学校组织的教学,不耽误沟通交流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接触,因为对语言有要求的工作不会要你,你还沾沾自喜哦豁我没用到啊。
我在上交上了四年学,凡是遇到导师,硕博甚至本科学长,对不学英语的声音都是嗤之以鼻。
我作为机械行业准硕士,属于是已经完成了英语的学业,后来者学不学跟我毫无关系,但是惊诧于社会上如此多的《真知灼见》和我在高校里同仁的浅见南辕北辙,我不得不讲一讲高等教育对英语乃至外语学习的普遍看法,泼点冷水。
至于观点精英不精英,本科教育是要普及的,大学论文不是混学历的,至于职校,二本三本,你认为去掉英语和国家资源有哪门子的关系?难道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什么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
不面试的时候就有英语环节,我是很顺利的就过关。并拿到了offer,但是我。9年下来我的英语水平不升反降。到最后几乎用不到什么英语。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说这么几点?
1,之后他必须有一个指标来甄选应聘者的能力高低。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你在企业里的能力。甚至不能代表你以后能用得到多少。
这就好像你必须有个文凭,必须有分数,考大学你才能以后走上社会又一块敲门砖。
2,在国内的公司,如果不是研发,用到英语的机会是很少很少的。我的办公室里的邻居就是加拿大人,一个办公室有4个老外。说实话,工作用英语的时候其实很少。平常聊天当然都是英文。
3,说实话,现在聊天几乎可以用AI来代代替。AI同传的水平坦率说比很多人工同传的水平还要高。
4,这一点才是重点,10年以前老外到中国开会,全程都是英文,而且我们还要给老外配一个翻译。大概从5年前开始,我们的会议全部是用中文,老外自己带翻译过来。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语言和市场。越来越强势。
不面试的时候就有英语环节,我是很顺利的就过关。并拿到了offer,但是我。9年下来我的英语水平不升反降。到最后几乎用不到什么英语。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说这么几点?
1,之后他必须有一个指标来甄选应聘者的能力高低。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你在企业里的能力。甚至不能代表你以后能用得到多少。
这就好像你必须有个文凭,必须有分数,考大学你才能以后走上社会又一块敲门砖。
2,在国内的公司,如果不是研发,用到英语的机会是很少很少的。我的办公室里的邻居就是加拿大人,一个办公室有4个老外。说实话,工作用英语的时候其实很少。平常聊天当然都是英文。
3,说实话,现在聊天几乎可以用AI来代代替。AI同传的水平坦率说比很多人工同传的水平还要高。
4,这一点才是重点,10年以前老外到中国开会,全程都是英文,而且我们还要给老外配一个翻译。大概从5年前开始,我们的会议全部是用中文,老外自己带翻译过来。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语言和市场。越来越强势。
制造型企业技术性的工作才是对于英语需求最少的,因为技术语言转换成产品就是标准和要求的图表化,数字化,具象化的过程,可以替代语言的交流模型太多;而其他的岗位PM,Sourcing都是商务型工作,反而需要英语,否则你需要大量的资源把可以说的东西转化成图表。(软件企业可能不一样,没深入接触过,没法评价。)
外国人学中文的很多,但是如果市场份额不是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并不会把中文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外语”。我就见过在中国采购多种部件但是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几乎是零的欧洲企业,他们自己英语都很烂,给我们配的是德语拉丁语翻译,还是汉译德这种。
作者上交所处的魔都这个圈子本身对英语的追求就很高,算是幸存者偏差,放到全国来看都是很执着的地方。
你的认识有误区,大家都希望降低外语比重,而不是不学外语,你的思维是典型的非黑即白!外语重要不?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人很少,只要懂就可以。降低外语比重,有利于大家拿出更多的精力学习数理化,再说了现在翻译软件很成熟了,看专业文献软件可以辅助翻译。
作者的导师,学长之所以对不学英语的声音都是嗤之以鼻,大概率是因为此专业在应用上具有国际通用性,需要掌握英语以应对将来的研究、实践、交流。
国人自古以来好学,且思维长远,多学为未曾可知的未来添加一枚砝码倒也值得称赞。
但,中国人为人处事总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美德,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到头来总是我们在迁就别人。无论是学术研究、国际贸易、语言交流等皆如此。
空间站上用中文作为唯一操作文字,是个好的开端。
不面试的时候就有英语环节,我是很顺利的就过关。并拿到了offer,但是我。9年下来我的英语水平不升反降。到最后几乎用不到什么英语。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说这么几点?
1,之后他必须有一个指标来甄选应聘者的能力高低。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你在企业里的能力。甚至不能代表你以后能用得到多少。
这就好像你必须有个文凭,必须有分数,考大学你才能以后走上社会又一块敲门砖。
2,在国内的公司,如果不是研发,用到英语的机会是很少很少的。我的办公室里的邻居就是加拿大人,一个办公室有4个老外。说实话,工作用英语的时候其实很少。平常聊天当然都是英文。
3,说实话,现在聊天几乎可以用AI来代代替。AI同传的水平坦率说比很多人工同传的水平还要高。
4,这一点才是重点,10年以前老外到中国开会,全程都是英文,而且我们还要给老外配一个翻译。大概从5年前开始,我们的会议全部是用中文,老外自己带翻译过来。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语言和市场。越来越强势。
至于老外自己带翻译,就是非常搞笑的事情,合资公司或者外国小公司可能会是这样子,但是跨国大公司绝对不行,压根就没有配翻译这个岗位。很多年前,我还在美国上班的时候,陪同公司(法务)副总裁去中国工厂给国内供应商们宣讲美国反贿赂的国内法(美国的长臂管辖呗),居然让老子我这个项目经理去翻译,还好都是些常规词能搞的定。(朗讯的中国贿赂门事件是在通信行业比较大的事件,而美国用他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腐败案例修理整了很多跨国公司)
实际上,不是能说能写英文流利就行的,这些跨国公司各个国家的人都有,什么口音都有,能适应各种口音环境下沟通的才是真正需要的。
现在的孩子已经发展到还没学会说话就开始学英语的地步了。我见过有在地铁上对着婴儿车里还不会走路的娃飚英语的妈妈。也接触过出于关心让我家三岁的娃早点学英语的幼教老师。在国内对英语学习的重视是远在中文之上的。这说白了就是文化入侵。
而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改变,需要改变我们学英语去跟外国人交流,而是让外国人来学中文。现在应该要开始慢慢做起来了,我相信等我家的娃长大的时候,英语应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且我相信如果只是简单的和外国人交流,到时候翻译软件就够用了。当然我不是不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只要学校还要考,我肯定是会重视的,但重心肯定是放在国语之后的。
你娃学好英语找好工作没毛病。
但是不能证明没有学好英语的找不到好的工作。
你再想一想在一个公司里面需要熟练掌握英语的岗位有多少,而不需要英语的岗位有多少?
我也从来没说过不让学生学英语。
我想表达的是,今天,英语,已经不是企业评判员工能力的标准。
那你是不是抬杠说过。你肯定能找一个用英语评判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