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这些年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演员穿上航天服没有违和感
刚刚看了一则采访导演郭帆的视频,发现其为了拍好《流浪地球2》,做足了准备。
首先,在《流浪地球》上映半年后,郭帆和团队做了一份观众复盘调研,重新了解观众对影片不足的看法和对续集的期望。
因为那时候观影热情降下来了,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比较客观,对第二集的创作很有帮助。
观众在第一集中不满足的点在哪儿,希望在第二集中看到什么,包括主题、角色、故事情节,甚至是特效等,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需求,我们在做第二集时就变得有了方向和目标。
其次,郭帆谈到了多亏了这些年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为科幻片的创作带来现实支撑,让科幻片没有违和感。
第三,流浪地球中充满了专属于中国人精神内核的表达。郭帆谈到了和美国电影视觉特效公司工业光魔谈故事梗概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个想法很奇怪:
在唯一的一颗小星球上,我们如何能够互助团结地活下去,所以这就变成了我们的主题,这就是中国科幻。
第四,北京电影学院派了二十多个实习生,来到剧组帮忙记录错误:
我们一定要把犯过的错误记下来,然后复盘整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不断去积累这些工业化的经验,到最后让更多学生,更多同行去使用。
对于未来创作,郭帆坚定文艺创作为人民的方针:
“会更加关注观众的期望,以及如何去满足观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