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但我看普京恰恰用的是“熬鹰”战略
毛子善于打持久战,曾经用持久战打败过拿破仑和希特勒。现在换成了美国,开始“熬鹰”,也是持久战。《孙子兵法》并不崇尚打旷日持久的战争,认为兵贵胜,不贵久,国家不可以因好战而透支国力。孙武自己就是自己兵法的践行者,他和伍子胥带领的吴军因粮于敌,长驱直入,五战五胜,很快就攻入了楚国都城。而后他发现吴国国君热衷于争霸,于是归隐江湖,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吴国为伐齐开凿运河,等到大军北上之时,被越王勾践背后突袭而亡国。
毛子现阶段战线比第一阶段要短了很多,把乌克兰北部的兵力都撤出来了,只打乌东部和南部。但是战线依然很长,因为北部边境实际上也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守,以免乌军越境突袭。结果是几千公里长的战线,仅用合同兵去跟乌克兰的“全民战争”打,这等于是放弃了进攻力。假如按照孙武的战法,毛子大可以合兵一处,从白波边境南下,直取利沃夫,像重锤一样,砸烂所有阻挡者,关闭乌克兰与北约的边境线,然后对乌克兰来个大包围。开战之初,我就是这么想的,俄军完全没必要打基辅、哈尔科夫、赫尔松、马里乌波尔。新纳粹的老巢在利沃夫,既然要去纳粹化,阻止北约东扩,直接打利沃夫就好了。即使不打利沃夫,那么从基辅西郊南下切断乌东西部的交通联系,与德左一起形成一个对乌中东部的大包围圈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使在敖德萨还留了个口子,通过轰炸也是可以切断外援的。但是毛子在第一阶段依然没有这么做。
现在到了第二阶段,俄军在顿巴斯对乌军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就是不着急扎紧袋口。我设想过两种扎口袋的作战方案,一是扎小口袋,通过空降兵部队在利西昌斯克与斯拉维扬斯克之间空降,构筑防线,敌人发现被围后必然东西夹击企图打通逃生通道,这时靠轰炸机投弹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的这1.5万人可全歼,剩余的乌军也会大败,损失所有重武器,逃到第聂伯河以西去,哈尔科夫恐怕也保不住。二是扎大口袋,打断乌克兰的铁路线,尽可能破坏乌东现存的燃料储备,让乌军火炮无法转移阵地,坦克也无法机动,被迫放弃重装备,俄军就可以开着战车追歼乌军步兵了。
但是俄军似乎并不想通过一场大胜来鼓舞民心士气,早日停战。还是在整个战线上有攻有守慢慢消耗乌军。大多数情况下,俄军损失会远小于乌军,但也可能被偷袭出现一次较大损失,比如莫斯科号被击沉、渡河部队被半渡而击,俄军被偷袭之后似乎也不打算报复乌军,不打算在战场上用一次较大胜利来挽回面子,随便被国际社会嘲笑,还是不紧不慢地打。这说明俄罗斯的目的就是“熬鹰”,主战场是经济战,而不是乌克兰。
现在美国的400亿援助开始了,欧盟日韩澳等盟国的援助肯定也少不了。普京的用意达到了,他就是要用持久战把西方经济熬死,把石油价格保持在高位。俄罗斯固然失去了竞争高科技的机会,西方也会因为战争失去很多东西,拖得越久,失去得越多,如果拖到冬天,拖到美国中期选举,恐怕会有严重的经济危机,美西方有可能出现衰退,而如果短期内战争结束了,西方反而止损了。如果美国经济被中国赶超,俄罗斯可以和中国分享很多发展成果,西方却不能。
对于乌克兰前线士兵来说,也是一种熬鹰,特别是顿巴斯的乌军,东南北三面到处是敌人,整天精神紧绷,睡不了觉,还不得不根据乌国防部的命令往口袋阵里去填。这种被自己人和对手双重整蛊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如果挂了彩被送回后方,那算是很幸运的事,他会把失败情绪、恐惧心理等满满的负能量带给周围人。让西乌老百姓思考支持民族主义者打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自己还要不要参军。
普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没有吞并乌克兰领土的野心,俄军进入乌克兰变成了一道人墙、一堵长城来保护当地俄罗斯族人。他们是防御方,而乌军才是进攻方。这样的打法充分体现了俄军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正义性。普京对乌克兰新纳粹手下留情,是在用低烈度的战火来教育他们,彻底根除滋生纳粹思想的土壤,包括东欧国家主流民意中的仇俄思想也会因为这场战争的没完没了而悄然改变。俄罗斯事实上已经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谁是好战分子,谁是真纳粹,事实摆在眼前。普京和俄罗斯历史上那些以扩张更多领土、控制更多人口为目的的俄罗斯领导人不同,他已经看淡了胜利带来的荣誉,失败带来的耻辱,他要彻底改造乌克兰,改造西方,哪怕赌上俄罗斯的未来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