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里”号大屠杀:西方帝国主义开始从海上侵犯印度?

  达伽马和他的索德雷亲戚年轻的时候可能在摩洛哥沿海从事过类似的行动。他们的任务是扼杀印度与红海之间的穆斯林贸易,但也要为卡利卡特大屠杀复仇。很多人无疑也热切希望为自己捞一笔油水。1502年9月29日,机会来了。一艘阿拉伯三角帆船出现在北方。达伽马率领一队船只出海,射石炮严阵以待。

  好几位目击者记述了随后发生的战斗。意大利商业代理人马泰奥·达·贝尔加莫大感震惊,在写给自己雇主的信中语焉不详。“我们没有参加。葡萄牙人告诉我们,这不关我们的事。”他写道,“而且此事的一些细节,此时此地还不方便透露。”【9】葡萄牙文书托梅·洛佩斯就没有这么沉默寡言了。他可能是第一个对葡萄牙人征服印度洋的手段与心态加以批评审视的人。

500

  这艘船叫做“米里”号。它刚从红海返回,船上载着约240名男子和一些妇女儿童,其中很多是去麦加的朝觐者。这艘船显然有武装,载有一些火炮。乘客中有一些富裕的卡利卡特商人,其中一人是马穆鲁克苏丹在卡利卡特的代理商朱哈尔·法基,他是一位颇有地位的富商,拥有好几艘船。

  达伽马或许感到意外,“米里”号未作抵抗便投降了。马拉巴尔海岸沿线有一些得到严格遵守的规矩。如果在某些海域遭到当地海盗拦截,只需要付一笔买路钱就可以了。商人们腰缠万贯,自信可以用金钱换得安全通行。法基首先提议了一个价码。他表示愿意出资修理一艘葡萄牙船只损坏的桅杆,并在卡利卡特为所有葡萄牙人提供香料。达伽马拒绝了。商人又试了一次:他愿意把自己、妻子之一和一个侄子作为人质交给葡萄牙人,随后给达伽马的四艘最大的船装满香料。这个条件显然比刚才提高了很多。人质将留在葡萄牙船上。他的另外一个侄子会上岸去安排交易。另外,他还保证促成在卡利卡特被扣押的葡萄牙货物都物归原主,并在卡利卡特和葡萄牙之间确立友好关系。这等于是邀请葡萄牙人参与香料贸易。如果过了十五或二十天,这些承诺还没有兑现,总司令就可以任意处置人质。达伽马依然不为所动。他命令法基告诉商人们,交出手头现有的所有财产。法基越来越感到震惊,他带着尊严答道:“我指挥这艘船的时候,他们都服从我的命令。现在你是主子,你自己告诉他们!”

  据洛佩斯记载,商人们“没有受刑”,交出了自己愿意交出的财物,显然船上还藏有大量财物。根据某些记载,葡萄牙船长们对达伽马颇有些讥讽,因为他顽固不化,既不肯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也不愿意彻底洗劫商船。洛佩斯显然十分震惊。达伽马秉承某种怪异的原则,不肯直截了当地去抢劫,真是不可理喻:“想一想船上留着的那些珠宝和其他贵重财物!那成罐的油、黄油、蜂蜜和其他商品!”【10】

  达伽马有其他的计划。令“米里”号乘客难以置信的是(或许葡萄牙船队的许多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也无法相信),“米里”号被拆除了舵与索具,然后被长艇拖曳到一段距离之外。葡萄牙炮手登上“米里”号,安放火药,然后将其点燃。穆斯林将被活活烧死。

  “米里”号上的人们现在意识到事态严重,精神百倍地想办法自救。他们设法扑灭了火,并搜罗出能找得到的所有武器、投射兵器和石块。他们决心战斗到底。葡萄牙长艇返回,准备重新点火,遭到“米里”号上男女乘客一阵冰雹般的射击。长艇被迫后退。他们企图炮击丧失了活动能力的“米里”号,但长艇上的火炮是很轻型的那种,无法对大船造成严重的损害。在远距离,葡萄牙人也能看得到“米里”号上的妇女捧着珠宝和其他贵重财物,恳求总司令饶命。托梅·洛佩斯写道,有些人举着自己的小孩子,“我们明白他们是在恳求开恩”。他的记述语调越来越心烦意乱,对达伽马的暴行也越来越无法理解。“男人们打着手势,表示他们愿意付一大笔赎金……毫无疑问,他们愿意交出的钱足以赎回所有被囚禁在非斯的基督徒,还会剩下极多的财富给我们的国王陛下。”【11】达伽马躲在船上,透过一个观测孔,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作出任何回应。“米里”号上,乘客们开始用床垫、围栏和能找得到的一切东西来构筑壁垒。他们决心死战到底,即便牺牲,也要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

  一连五天,丧失机动力的“米里”号在酷热难当的海上漂流。洛佩斯所在的船跟随着它,船尾拖曳着一条缴获的穆斯林船只。第五天,他们奉命消灭“米里”号。“我们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12】洛佩斯写道,“今天是10月3日,星期一,我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

  他的船逼近“米里”号,来到它侧舷。一门大炮在抵近距离在“米里”号甲板上轰出一个大洞。但葡萄牙人严重低估了对方的抵抗意志。“米里”号用抓钩抓住了他们的船,“事出突然,非常迅猛,我们都没有时间从战斗平台上抛掷一块石头”。战局旋即逆转。葡萄牙人遭到突然袭击,吃了大亏。“我们当中许多人没有携带武器,因为我们以为对方手无寸铁。”【13】他们不得不匆匆将甲板下方舱室被囚禁的穆斯林俘虏锁起来,然后去面对“米里”号的猛烈攻击。“米里”号船体更高,向葡萄牙船只甲板倾泻出暴风雨一般的投射武器,以至于炮手无法接近自己的炮位。葡萄牙水手用弩弓打倒了一些攻击者,但有四十名水手在长艇上。他们人手不够,不得不退缩:“我们当中只要有一人在敞开的甲板露面,就遭到二十或三十块石头的袭击,有时还有箭射来。”【14】

  两艘船缠斗起来。激战持续了一整天。穆斯林打得非常疯狂,不畏惧任何伤痛;“他们凶猛地向我们扑来,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景。我们打死打伤很多人,但他们丝毫不犹豫,似乎感觉不到自己身上的伤。”【15】洛佩斯看到自己周围的形势越来越危急。“我们全都负伤了。”【16】十四或十五名葡萄牙水手被堵在艏楼内,成群的穆斯林企图猛攻进去。大多数葡萄牙人放弃了自己的岗位,逃向甲板下方。只有洛佩斯和船长乔万尼·博纳格拉齐亚还留在上层,为自己的生命而奋战。博纳格拉齐亚不知从何处找到一块胸甲来保护自己,此时胸甲已经在石块的齐射打击下凹陷变形,系带也脱落了。一名敌人冲到他面前,胸甲却从他身上滑落了。博纳格拉齐亚在战斗嘈杂中转过身来,喊道:“文书托梅·洛佩斯,大家都走了,我们还在这里干什么?”【17】

  是时候逃走了。两人放弃了岗位,把艏楼让给了“米里”号乘客。“他们高声呼喊,仿佛已经战胜了我们。”穆斯林还占领了艉楼。集合起来支援船长和文书的水手们看到形势已经绝望,于是跳入大海,被小艇救起。“我们的船上已经只剩几个人了,几乎全都负了伤。”【18】更多人从“米里”号跳到葡萄牙船上,替换伤员,不过有几个人不慎坠海淹死了。船上剩余的葡萄牙人被包围在艏楼下方的甲板处,尽可能地躲避敌人的投射武器。“他们打死了我们的一个人,打伤了另外两三人。我们很难保护自己、抵御石块的袭击,尽管船帆对我们有一定的掩护。”【19】

500

  对葡萄牙人来说惨败已经近在眼前,这时他们的敏锐思维救了他们。另一艘克拉克帆船“若亚”号驶向“米里”号,佯装要强行登船。战局又逆转了。穆斯林攻击者为自己的船担心。他们匆匆逃回“米里”号,解开抓住葡萄牙船只的抓钩。精疲力竭的葡萄牙幸存者为自己的好运气感到欣慰。

  “米里”号乘客的奋起自卫失败了。他们的末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达伽马率领六七艘最大的船只,紧跟着因为没有舵而在广阔海域漂流的“米里”号。风浪很大,无法强行登船,所以“米里”号的死期被推迟了很久,这最后的垂死挣扎十分恐怖。随后四天四夜,葡萄牙人追踪自己的猎物,向其开炮,但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第五天早上,有人从“米里”号游泳过来,带来了一个提议。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愿意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在“米里”号上,好让葡萄牙人把它拉近并烧毁。他还告诉葡萄牙人,“米里”号上已经没有战利品可以掳掠了;所有贵重物品、货物和食物都已经被投入大海,免得落入葡萄牙人手中。洛佩斯对穆斯林的斗志和勇气作了最后的致敬:“战斗期间,我们有时看到中箭的人自己把箭拔出来,扔回我们的方向,并继续战斗,仿佛完全不知道自己负伤。”【20】“就这样,”他严厉地谴责道,“在许多战斗之后,总司令残酷无情地烧毁了那艘船,把船上的人全部烧死。”【21】

  据说,在“米里”号沉没之前,达伽马从船上救起了一名驼背的领航员和约二十名儿童,并命令他们皈依基督教。

  “米里”号缓缓走向末日的恐怖命运令许多后世的葡萄牙评论者震惊而困惑。尤其印度历史学家视其为从海上侵犯的西方帝国主义的开始信号。这是两个自给自足、互相无法理解的世界之间的第一次暴力碰撞。“这是闻所未闻的,”一位穆斯林统治者曾说,“竟然要禁止别人在大海航行。”【22】尽管葡萄牙人被定性为海盗,达伽马的动机——并非为了掳掠财物,而在海上大开杀戒——实在令人费解。他可能相信要以恐怖手段震慑敌人,并且他的这种信念过于极端。但这样想的人不是只有他一个。葡萄牙人来自一个充满激烈竞争、根深蒂固仇恨的环境,并且在那个环境里的人们致力于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航海和火炮。他们来到印度洋的时候,对伊斯兰世界的观念非常狭隘,是在摩洛哥海岸与穆斯林冲突的条件下获得的。1494年在托尔德西利亚斯瓜分世界的两大伊比利亚强国受到历史与环境的塑造,只相信垄断贸易和十字军圣战的责任。

  在马拉巴尔海岸,“米里”号事件不会被遗忘,更不会被原谅。数百年间,人们对它铭记不忘。有一句西班牙谚语说,严重的罪孽会投下很长的阴影。但达伽马的暴力活动才刚刚起头。他已经热血沸腾。

  延伸阅读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500

500

  通过“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罗杰•克劳利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我们这一代研究欧洲伟大航海帝国的卓越历史学家,也是十字军东征之后东西方冲突领域的专家。在《征服者》中,克劳利讲述了葡萄牙崛起的史诗故事。由于莫大的勇气和它的探险家们高超的航海技能——这种战术优势在当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个贫穷的小国在一个世纪里主宰了海上霸权。葡萄牙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道、对抗穆斯林统治者的帝国主义征服战争和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将永久性地扰乱地中海,并建立第一个全球经济体。

  克劳利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蕞尔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全副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幸运的”曼努埃尔一世国王、“完美君王”若昂二世、四处劫掠的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和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这些人物玩弄着他们个人的野心和帝国的公共目标,为了追寻全球的财富,往往要蒙受惨重损失。葡萄牙崛起的故事的另一个核心是,它努力要消灭伊斯兰文化,在印度洋建立一个基督教帝国。为了寻找神话中的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约翰,葡萄牙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他们还残酷无情地攻打印度的港口城市,力图垄断贸易。


  绕过非洲之角去往印度的航道的发现,是航海史上的伟大突破,但也预示着世界秩序被彻底打乱。在随后一个世纪里,没有一个欧洲帝国比葡萄牙更野心勃勃,没有一位君主比葡萄牙列王更掠夺成性。在这过程中,他们创建了第一个远程的航海帝国,释放出了如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全球化力量。在克劳利笔下,葡萄牙帝国的完整故事及其野心造成的人道代价,终于得到了讲述。

  作者简介

  罗杰•克劳利,出生于英格兰的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英文专业,后在伊斯坦布尔教授英语。他在多年时间里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对其历史文化以及航海史和亲历者历史有着广泛兴趣。他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现居英国格洛斯特郡。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500

500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500

500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第一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500

500

  地中海史诗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财富之城》则可算是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不过侧重于其在地中海上的外交与战争,尤其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数百年间,威尼斯从礁湖渔村崛起为海上贸易强国,并且开疆拓土,盘踞了爱琴海沿岸许多地区,凭借狡黠的外交手腕、强悍的海军和金钱贿赂,左右逢源于东西方势力之间,与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做生意,在不同时期与双方都发生过武装冲突,此中故事非常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