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世卫组织公布新冠导致直接间接死亡人数近 1500 万?

当地时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全球与新冠肺炎大流行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死亡人数约为1490万。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一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内部统计数据,通报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突破100万例,“曾经,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损失”。(这已经是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第二次突破100万例)

另据法新社5月6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来印度约有475万人死于新冠,实际范围在330万至650万人之间,占全球因疫情死亡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一数据既包括了直接死于新冠肺炎的人,也包括了死于疫情对医疗系统和社会更广泛冲击的人。

世卫组织将这一数据称为超额死亡率,指的是某段时间内一个地区死亡人数与其他年份同期通常死亡人数相比后的结果。

而据印度官方统计,2020年至2021年,该国死于新冠的人数是48.1万人。即使包括今年在内,该国累计死亡人数也不到52.5万人。

这个数字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勇闯夺命岛》。

在《勇闯夺命岛》里,汉默将军为了向美国政府讨要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把VX毒气弹对准了旧金山市区,并且说如果美国政府不支付1亿美金,就用导弹袭击旧金山。

然后,美国政府不得不面临这个“艰难的抉择”,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500

可是旧金山市区的人口是多少呢?2018年的数据是88万。

也就是说,就算当年汉默将军没控制住,几发导弹打到旧金山,也就是死个七八十万人。

如果说当年的汉默将军算是恐怖分子的话,那如今让新冠病毒四处流窜而死了百万人的美国,又该算什么呢?

在过去两年的疫情里,我始终不太理解的问题是,如果我问一个人,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在整个国家随机杀死10万人、50万人或者100万人,又或者在地图上随便找个城市,然后投上几颗原子弹把这个城市抹掉,这样做是否可行。

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我,肯定会被当成反人类分子。

但是,如果把问题换成,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用死50万、100万人的代价,来与新冠共存是不是可行,那很多人就能说出一二三四各种各样的理由。

不谈新冠,用10万人来换经济就是反人道的,一谈新冠,用10万人的死换共存就是能接受的。

不得不说,很多人在这个事上的确是有灵活的道德底线。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我在知乎上见到过很多在欧美生活的人。令我尤其感到不舒服的一点是,在明明知道疫情已经让很多人死亡,特别是底层民众会面临更多的死亡风险的情况下,很多人的嘴脸是“我没受什么影响啊,我居家办公,公司的待遇可好了,不仅没降薪,还发了慰问礼包bulabula”。

在他们眼里,似乎只要自己的工资没下降,那百万人的死就是无足轻重的。

当然,客观来讲,中国的防疫搞到现在,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新冠传播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可能原有的防疫措施都会失效。除此之外,因为频繁的防疫,很多人的生计的确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部分人,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补助或者一些相关的政策帮助,这些都是应该要说的问题。我也完全支持就这些问题发表相关的讨论。

至于说当下中国在防疫中面临的问题,其实只用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你认为当下的这些问题到底是由“防疫”引起的,还是“过度防疫”引起的。如果是“过度防疫”引起的,那应该解决的是“过度”而不是“防疫”。这本是一个不怎么需要纠结的问题,但如今却因为“过度”,而让很多人偏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个人是不想在清零与共存之间当二极管的。我一直以来的态度,也是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但即便假设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只有最初新冠的1/3,那么对中国来说,如果达到英国、美国式的共存,每年的死亡人数也会达到百万量级。而在中国,城区常住人口百万人以上的城市就已经可以叫大城市。在英美国家,很多“城市”的人口量级也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

如果有人一边喊着“每个人生命都是无价的”,一边却明知某些措施会让更多的人死去而不管,那这种双标可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