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新版有哪些变化?我们怎么吃才最健康?

真的太卷了~ 我还没动笔,菜妈和初夏老师已经写完了...我已经准备摆烂了...hhh

1.2022版本的膳食宝塔,和之前比有什么区别?

500

直接看图

总体上看:

1.膳食宝塔还是「5层塔1条路」,小人和水杯也没换,食物大类没有调整

2.宝塔里“食物贴图”,从矢量图变成了实物

3.能量水平没变,依然是适应1600kcal~2400kcal的健康人群,而能量决定着食物的大类和数量,所以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只可能微调。

4.美工水平依然不在线

另外,乍一看两个版本的指南和宝塔差别挺大,但其实框架基本没动,更多修改的是「表述」以及「可执行性」。

(有朋友问怎么买书呢?当当、京东、天猫都已经预售了,大约都要5月10号后发货)

1.1主食:把谷类和薯类拆开来,但总数量不变

16版指南,谷薯类推荐共250~400g,其中包括精制谷类 + 全谷物和杂豆(50~150g)+薯类(50~150g)。

新版中,直接把薯类拆了出来,即谷类每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50~150g),另外建议每天薯类50~100g。

从食物总量来看并没有变化,只是强调了薯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食物大类,最好每天都有,全谷物的比例基本没变,应当还是占总谷类的1/3~1/2。

虽然谷薯类总的摄入数量不变,但有可能会使得总热量和碳水摄入有小幅下降:

比如你之前的300g谷薯类,完全来自于谷类和杂豆。那如果按照现在按照新宝塔去吃,在谷薯类总量恒定的情况下,虽然主食的数量总数(比如还是300g每天)不变,但用薯类(50g)去替换原先的谷类(50g),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下降,毕竟薯类碳水比例低一些(15%~30%)。

1.2动物性食物:禽畜肉、水产、蛋类合在了一起,总量没变

这么改,主要是为了日常更好操作,不用特意再去考虑每一种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比如你配餐的时候你需要考虑既要有红肉白肉,也要有水产,现在只需要保证总量就行。另外,健康人群每天一个完整鸡蛋,别弃掉蛋黄。

之前:禽畜肉(40g~75g)+(水产40g~75g)+( 蛋类40g~50g) = 动物性食物 (120g~200g)。现在:动物性食物120~200g,其中包含1个完整鸡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

当然,你要是问我,我强烈建议把“少吃猪肉”写进指南,国人猪肉摄入太劲爆了,另外水产可以增加到2~3次每周。

注:掌心大小的瘦肉和鱼大约50g

1.3奶和奶制品:健康成年人还是300g,长身体的人群建议500g

对比宝塔,奶制品的增加非常直观(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奶企给专家们送了水果)

我倒觉得很好理解,奶类食物在钙、蛋白质、维生素B2的营养素密度高,几乎不可替代,尤其是钙含量和吸收率几乎独一档。

我一开始觉得,成人500g每天奶制品也么啥问题,也一直秉持「300g选全脂,500g选低脂、脱脂」的理念。

后来参与「指南」修订的老师表示,成人还是推荐300克奶制品,最多是个300g+,但是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每天500g奶制品,一顿牛奶一顿酸奶真没问题。

从钙满足率的角度,如果只吃300g的奶制品,那么在豆制品和蔬菜选择上需要特别用心才比较容易达到800mg的钙,但是如果是500g的奶制品,相对来说其他食物选择就可以宽松点。

不过,对于成人,如果每天摄入500g,最好通过选低脂或者脱脂奶制品,适当控一下热量和饱和脂肪。

1.4盐:每天6g变成每天5g

盐这个,真不是摆烂,无论是5g还是6g,想做的太难太难了

理论上,钠摄入过多对身体只要危害,根据DRIs2013,,钠的PI—NCD(预防慢性传染性疾病的建议摄入量)是2000mg,推算出盐就应当是5g(这还是把所有的钠来源都归在盐上的情况下)。

学会也说,之前6g/d的盐用量是个“过渡”,国民营养计划和WHO给的盐推荐一直是<5g,所以这次干脆“一步到位”。

改标准不难,难得是执行。杨理事长今天发布会也说了,国人盐平均摄入量在11g左右,仅有20%的人群能够达到<5g的标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90%的人都不达标的...

从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控盐的方法有这么几个:

1.多用醋少放糖,利用其他香辛料和食材来赋予味觉,比如番茄

2.精心设计食谱,比如清蒸鱼和白灼虾可以几乎不放盐(只放点酱油),但是红烧肉和水煮鱼肯定油盐不会少。

别想着明天开始我们家就用5g盐,先一点一点来吧,能降一点就降一点。

2.2022膳食指南的8条核心原则和2016的6条核心原则有什么区别?(待补充)

(先吃饭,回头再说)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