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里吃喝拉撒14天:280万人围观的,不只是他的行为艺术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喻汀

500

疫情之下,一些人无奈被隔离,一些人却主动选择隔离。

4月23日,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要开启一场为期14天的直播。不卖货,不唠嗑,也不表演才艺,而是在一个6平米的高台上上演“隔离真人秀”,简称行为艺术。

500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这个决定引发不少网友好奇:这是在干嘛?是哗众取宠还是收割流量?上厕所怎么解决?

华小妹想到24年前的一个日本变态真人秀,节目组找来一个搞笑艺人“茄子”,让他全裸着在一个房间里独自生活15个月,并许诺结束后给他丰厚的酬劳。

但茄子不知道的是,他在房间里的一切,被全程现场直播,1600万人实时观看着他的表演。

500

● 节目最后,茄子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庞宽的这场大型直播,与茄子当年的经历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庞宽是自愿的。

那么,庞宽为什么要做出这个看似荒诞的决定呢?

500

画廊14天的诞生

2019年,在综艺《乐队的夏天》中,摇滚乐队新裤子夺冠,主唱兼键盘手庞宽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500

● 庞宽

搞怪,有趣,率性,天马行空,是这位音乐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500

庞宽是设计师出身,除了爱音乐,还爱思考,想事儿。

画廊14天直播,起源于一次谈话。

4月20号,庞宽和艺术家朋友房方、朱砂在一起聊天。

一场主题为“野人也有爱”的行为艺术,在庞宽的脑海中早就“蓄谋已久”。

早在半年前,他就选中了西藏的一个山洞,打算一边闭关一边直播,但因为疫情只能作罢。

疫情当下,朋友圈有人在发牢骚,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沉默不语,但他想融入其中。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庞宽悲壮地想,或许自己可以通过“自虐”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态度。

庞宽的这种荒诞不经的设想,竟然得到了两位朋友的认可,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个严肃的艺术事件。

——在一个禁锢的空间里,将14天的“隔离生活”,360°无死角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人一起商量细节时,朋友问:“怎么洗澡?”

“不洗。”庞宽回答得很干脆。

“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

三天后,2022年4月23日下午4点,庞宽没有和乐队成员商量,走进了一座80年代的画廊,开始了长达14天的艺术创作。

500

● 直播中的庞宽

500

被凝视的一天

行为艺术的名字叫《拜拜迪斯科》,庞宽说,它更像是一场party,让大家看到一个“野人”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快乐”地生活。

一个2.5米×2.5米(6.25平方米),高1.2米的台子上,有一箱速食饭、一箱酒、一箱衣服、一箱零食、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只手机、纸笔、一卷卫生纸、一个椅子和一个马桶。

这是庞宽这14天的“全部家当”。

500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一开始,观众可以进入画廊参观,像观摩一件展览品或者一个稀有动物一样,近距离“窥探”庞宽的行为艺术,有人现场评头论足,还有人拿出手机不时拍照。

庞宽则旁若无人,自顾自地干着自己的事情。

500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结果第二天,画廊贴出公告,为了配合防控需求,行为艺术展暂停对外开放。

这下庞宽真的被“隔离”了,但直播,不能停。

500

● 图片来源:刺猬乐队吉他手兼主唱子健微博

早上7点,庞宽从睡梦中醒来,比他率先一步醒来的,还有成千上万双眼睛。

然后他慢慢悠悠,开始上厕所。

简单收拾一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偶尔看书,偶尔刷手机,偶尔发呆。

中午,庞宽拿出一个自嗨锅,然后并配上一杯啤酒。

饱餐一顿之后,打开音乐,刷手机,开始看杂志。

500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看困了,便躺下睡觉。

下午,庞宽醒了,继续刷手机,吃零食,用笔在纸上写下什么。

到了饭点,开始吃饭。

晚8点,换个衣服,抠脚,上厕所。

晚10点半,庞宽翘着二郎腿,品起了红酒。

一杯下肚,他缓缓起身,随着音乐的旋律左右摇摆,兴之所至,再来一段蹦迪自嗨。

500

夜里1点,庞宽终于躺下,他似乎还没有睡意,又拿起了手机,从手机外放的声音推测,他正在重温《甄嬛传》。

凌晨1点17分,他终于睡了。

庞宽的一天结束了,留下不断涌入的网友,和“晚安”。

500

比起怎么打发时间,人们最好奇的就是他怎么解决方便的问题。

庞宽最开始也有顾虑,好歹给个私密的空间吧。

但两位策划朋友建议,就把它当做挑战的一部分吧。

小号就背着镜头直接解决,丝毫没拿观众当外人。

500

大号则是用被子遮住坐在马桶上,随后有工作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和一次性手套,过来帮他倒掉。

500

500

除了吃喝拉撒,围观群众还会看到一些有趣的场景。

由于北京朝阳区要全员核酸检测,庞宽也不能例外。

4月25号下午,有工作人员来到直播现场,因为身体不能离开高台,庞宽干脆躺下,让工作人员为他做核酸。

500

再比如,也许是压抑的情绪需要发泄,他突然大声发出“啊”的一声嚎叫,吓得屏幕外的网友一哆嗦。

在这场“云围观”里,当现实与艺术相碰撞,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500

赞美与非议并存

今天(4月25号)是庞宽直播的第三天,截至目前,已有累计280多万人围观。

对于这场行为艺术,众网友的看法不一。

有吃瓜群众单纯围观:

“哈哈哈哈哈,快被笑死了。” 

“瞧,他又在发呆。” 

“他的矿泉水还有55瓶。”

有粉丝表示尊重和欣赏:

“太酷了!” 

“不愧是我喜欢的音乐人~音乐很有品位,求歌单!” 

“感谢宽哥陪伴上海人民无限循环的14天!”

有人忙着刷礼物,甚至有好事者搞了一个“庞宽14天观察记录”,记录他的日程,整理他的歌单,总结自己的观察心得……

500

也有网友操不完的心:

“怎么洗澡?怎么换内裤?怎么解决生理问题?”

“宽儿,起来做做运动,老是不动不好!”

“会自闭吗?搞艺术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当然也有嘲讽和质疑:

“理解不了,哗众取宠!”

“低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找罪受?”

“无聊,有那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好吗?!”

500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友的参与,本身也是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当赞美和非议同时来袭,庞宽已然成功了一半。

短短三天,不时去看看庞宽在干什么,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习惯。就像学生时代养的电子宠物,总想去看看它吃了没,饿了否。

有人从庞宽的直播中收获了共情,感受到了快乐和治愈,这或许便是它的意义。

500

“野人也有爱”

14天之后的庞宽会什么样,他会有怎样新的思考?谁也不知道。

不过,类似的行为艺术,庞宽也不是第一个践行者。

2018年,陈冠希在北京798办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名叫《我拉和吃都在这儿》。

他在一个玻璃房里生活了72个小时,将自己完全曝光在大众面前,以此来探讨在公众审视之下如何“做我自己”。

“你们不是对我很好奇吗?那我就完全把自己展示给你们看。”陈冠希说。

500

● 陈冠希《我拉和吃都在这儿》,2018

美籍华裔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曾推出过近乎酷刑般的《一年行为表演》系列。

在作品《笼子》中,他将自己囚禁在一个牢笼中,整整一年。

500

● 谢德庆《笼子》,1978-1979 

牢笼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面盆,和一个马桶。除了一日三餐,除了大把的时间,他什么也没有,没有娱乐消遣,没有人与之交流。

每过一天,他便在墙上划下一道印记,每一道印记,都代表着世界这个牢笼下,人们深深的孤独和虚无。

500

● 谢德庆《笼子》,1978-1979 

在作品《打卡》中,他不仅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年,他的枕边有一个闹铃的装置,提醒他每隔一个小时打一次卡。

365天,每一天都被分为24等份,这意味着他无法睡上一个完整的觉。

他像一个苦行僧般,表达着时间的流逝,而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做的都是机械性的重复。

500

● 谢德庆《打卡》,1980-1981

庞宽的行为艺术,不同于陈冠希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粉丝对公众人物的窥探欲,也没有谢德庆的严苛和残酷。

因为是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这画廊的14天,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回归这场艺术行为的本质,或许它也不是艺术,而是眼下很多普通人的生活。

500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当时间因为疫情停摆,当我们被病毒困住,我们该如何自处?

纵然自由被限制,当基本的生存条件被满足,人类依然享有快乐和思考的能力,正如现在的庞宽。

可是,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确保,我们又该如何去思考其他?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这样的体验,你我都不必经历。

● 参考资料

1. 不谈艺术丨话赶话就有了画廊十四天

2. 华西都市报丨谢德庆的“酷刑”之作

《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授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