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为什么不如以前好吃了?竟然是因为“小猪佩奇”
猪肉为什么没有以前好吃了?年轻人或许对此感受不是很深,但家里的老人或许会经常叨念“现在的猪肉没有过去的好吃了”。看到有人说,现在的猪都是吃猪饲料,以前的猪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吃,并且以前的猪生长周期长,而现在的猪都是生长周期短的“速成品”。
其实,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餐桌上吃的猪肉的品种发生了变化。
据《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26日报道,从1980年到2000年,广东大花白猪的母猪数量从1.3万头下降至几百头。金华猪的母猪数量从1980年近25万头降至2007年的1万多头。有的地方猪种,甚至“已找不到公猪”。巴马香猪、江口萝卜猪、官庄花猪等猪种曾经陷入濒危状态。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等已经灭绝。
另外,据农业部在“十一五”期间组织的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显示,中国特有的88种地方猪种里,就有85%左右地方猪种的存栏数量急剧下降,其中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在农业部公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就有42个。
图片来源:农业部网站
国产猪的危机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原产于丹麦的长白猪、原产于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和来自美国的杜洛克猪等品种陆续进入中国,这些被称为“杜长大”“洋三元”的商品猪,迅速占领了中国的猪肉市场和养殖场。与此同时,中国地方品种的母猪迅速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成都市种畜场特聘专家姜延志介绍说,地方猪“打”不赢洋猪,一是因为“肥”,二是因为“慢”。比如成华猪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而洋血统的白猪瘦肉率可以达到60%,“肥肉大家都不想吃”。而且,一般中国土猪喂一年才能出栏,洋猪6个月就可以。“其实这是市场的选择。”
听完专家说的,再来听听养殖户是怎么说的。据微信公众号“农夫也疯狂”采访的养殖户介绍,现在的猪肉不好吃的首要原因就是猪的品种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所饲养的鸡、猪都是本地土鸡、土猪为主,可是现在养殖户所养殖的都是以三元猪为主,这些“洋猪”相比于本地的土猪而言,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等优势。
一篇瞭望智库转载的来自微信公众号“原乡味觉”的文章也说,来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来自丹麦的长白猪、来自美国的杜洛克猪,以及它们的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后代,几乎占据了中国所有的生猪市场。超短的生长周期、瘦肉率高达65%以上,没有养殖户再愿意养中国的地方土猪了。
知名猪肉生产商“壹号土猪”还曾做过一个调查,1994年之前,中国土猪约占90%市场份额,而在此之后被大型商品猪挤压,2007年,中国土猪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2%。
专家姜延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还曾说,前些年的时候情况更加危急,四川当地的成华猪,甚至只剩下了五六十头,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稀少。
对于国产土猪的危机,国家早已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加快生猪种业发展方面,我们国家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杜、长、大”品种的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
四川成华猪
为什么这些洋猪就是不如中国的土猪好吃呢?专家姜延志解释说,肌内脂肪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猪肉好不好吃。比如国产纯种的成华猪,肌内脂肪含量可以达到3.5%,而白猪的通常只有1%。
那猪肉不如以前好吃为什么与“小猪佩奇”有关系呢?原因在于,小猪佩奇的品种,就是“杜长大”“洋三元”这几个品种之一。
众所周知,《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人创作制作的学前电视动画片。动画片中佩奇粉色的皮肤,大大的鼻子以及竖起来的耳朵的形象深受不少小朋友喜爱。
据动物专家王忻介绍,从造型来看小猪佩奇一家为白猪,但白色品种猪有大白和长白两种,从佩奇一家的耳朵是竖起来的造型来看,佩奇一家是大白。而英国的约克夏郡是著名品种大约克夏的培育发源地。由此可以判断出,小猪佩奇一家其实属于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就比较清楚了。从造型与产地来看,小猪佩奇属于英国的大约克夏猪,而大约克夏猪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主要的猪肉品种之一。现在的猪肉之所以不如过去的猪肉好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小猪佩奇”们大量的占领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国产土猪很少能进入中国人的餐桌了。
快过年了,想必不少人家里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中国人吃猪肉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地区衍生出了对猪肉不同的烹饪方法,比如四川有回锅肉、东北有杀猪菜、金华的火腿。
过年期间,还有不少人习惯在家门口挂上腊肉,看着就非常喜庆。
希望大家过年期间路口某户人家看到他们家门口挂着腊肉,或是自己吃火腿、回锅肉、红烧肉的时候要记得,你看到的、吃到的这些其实很有可能就是“小猪佩奇”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