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盒马很少面临救急与算法之间的抉择,但非常时期还都是人的经验更管用
【本文来自《我在盒马当司机,才明白在上海送菜到底难在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上海疫情前,盒马很少面临救急与算法之间的抉择。新零售主要解决的是效率,算法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写好订单分配的效率最优解,再交给电脑计算,打交道的对象是代码而不是人。到了保供作战,数量不多的救急物资被排到了最先,算法必须让开一条道,因为攸关性命。
4月5日,车队成员何艳君在黄浦送菜的时候,得到调度的通知,附近有出生不久的宝宝,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急需特殊的水解奶粉。有个盒马门店有货,但在浦东。她临时改变行程,过江往返几十公里送过去。
“我女儿刚刚一岁,看到群里有人发奶粉的需求,我会想起她。这一单算是我替女儿送的。”落下的订单,她只能再多跑一趟。
理想状态是算法决策会比人工高效,但是非常时期还都是人的经验更管用,判断理由也更充分。
摸索人工决策与机器决策的边界,两者如何高效结合,这种状况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