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者还是种族主义者?

我发现,现在国内媒体上的用词很不规范。对于人们事实区分现实现象,造成一定混乱。

比如,俄罗斯指称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其实应该翻译为“种族主义者”。这样才能区分,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有的民族主义者与乌克兰那种以纳粹为特征的民族主义者。

这里的历史演变关系太复杂太长,只能简单说说。

英语中,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其实是同一词源,可以合称为国家民族主义。

作为现象归纳的词源,本没有什么褒贬属性,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家主义”主张与实践,是德、意、日三国的轴心同盟。纳粹的所作所为,其实用种族主义来形容更贴切。

二战后,大量地域民族获得了独立的国家主权地位,包括我们中国。很显然,这些广大的民族主义者,与纳粹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需要加以区分。

我不想说太多理论化的东西,就说点观点结论。

1、民族主义理论上如同每个人的利己初衷,本无值得批判指责的地方。

2、现实中活生生的民族主义,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形态。

3、当民族主义从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走向“与他人争夺利益”,则它的政治谱系开始向右走。

4、当大量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自己国家与他国的利益关系非此即彼,并认为只有非精英化的平民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利益,则开始走向民粹化。

5、当这样的民粹化倾向,发展出现实的组织者,并开始掌握国家政权,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名义,对内镇压一切异己,对外发动不择手段的“竞争”,则纳粹出现。

6、纳粹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崇尚彻底的自由竞争与优胜劣汰,因此是极右的坐标。已经不能称之为民族主义者,只能称为种族主义者。

举个现实的例子:法国目前的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现国民阵线主席。

她是国民阵线创建人让·玛丽·勒庞女儿。让·玛丽·勒庞,在21世纪初以其近乎纳粹的主张,差点登上法国总统的位置,只是败给了希拉克。其实,这是个预兆,即全球在经历相对安宁的一段时期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民众,开始走向民粹化。

国民阵线鼓吹民族沙文主义、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排斥移民声称要保持民族纯洁性,经济上排斥全球化、主张高关税壁垒等等。让·玛丽·勒庞最著名的口号是“法国人优先”。基本上就是个法国希特勒。

21世纪初,二战的历史记忆,政界与民间还在,极右翼才被压制。随着西方政治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迎合民粹倾向可以增加选票,导致近二十年西方民粹风愈演愈烈,并弥漫全球。特朗普的上台,标志着又一次轮回的到来。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历史绝不会简单的重演,也没有什么宿命,我坚信这点,因为这次有中国力量的参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