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风雨飘摇的二十年!
1999年3月24日,北约部队轰炸南联盟。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陷入了良久的思考,北约就这么肆无忌惮的轰炸俄罗斯的小弟,而且居然没有提前告知俄罗斯。
美国人说的“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怎么转脸就打了俄罗斯一巴掌?
俄罗斯还是强大的国家吗?
叶利钦在极度自我怀疑中宣布辞职,把总统大权交给了47岁的总理普京。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最后一次总统演讲:“我想请求俄罗斯人民的原谅,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连以前我们以为轻而易举的事,在今天都十分艰难。”
2000年5月7日,普京发表了第一次总统演讲:“这是近300年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国家有变成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俄罗斯人民应该警醒了”。
一个属于俄罗斯的新时代就此开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的时代。
但留给普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1.1991年,叶利钦上台时,俄罗斯GDP约占世界的2.2%。
等到叶利钦把俄罗斯交到普京手上时,俄罗斯GDP约占世界的0.77%。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甚至不如苏联解体前。
2.俄罗斯的经济基本上被七大寡头掌控。
这些寡头嚣张到什么地步呢?
七大寡头之一的别列佐夫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愿意的话,其实可以找一只猴子来做总统”。
3.俄罗斯深陷车臣战争之中。
普京接任代总统的第一个夜晚,就亲自开着苏-27飞跃车臣战区,并到前线会见士兵,鼓舞士气。
从这一刻起,大家才开始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是个狠人。
果然,普京没有让所有人失望,以雷霆之手段迅速控制了局面。
普京直接出动十万部队进攻车臣,经过大规模的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消灭了车臣境内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对车臣境内的全境控制。
与第一次车臣战争不同,俄罗斯终于露出了凶猛的獠牙,所有的恐怖分子和拒不合作的人员全部就地枪决。
2009年,普京宣布全面结束车臣战争,车臣的总统小卡德罗夫,从此对普京“俯首帖耳”。车臣军队甚至在后来的乌克兰战争中成为俄军的生力军。
俄罗斯的寡头们也在普京的强硬干预下,分崩离析。
除了弗里德曼,其余六个寡头不是入狱就是逃离俄罗斯。
至此,俄罗斯开始触底反弹。
2000—2007年是普京任前两届总统时期。这是俄罗斯转型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8年间,俄罗斯GDP年均增长率为6.9%,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但俄罗斯头上永远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西方国家。俄罗斯的“原罪”刻画了他们骨子里的敌视。
西方国家一面向俄罗斯抛橄榄枝,一面不断实施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但是历史证明,普京在上任初期是对西方抱有美好的幻想的。
2001年9月,上任一年多的普京第一次去了德国一会演讲,他说俄罗斯是个很友好的欧洲国家,欧洲大陆的稳定和和平是俄罗斯的最高目标。
(大家看见默克尔了吗?她此时还只是议员)
此时的德国议员毫不吝啬的送来了掌声。
2001年,俄罗斯首次申请加入北约。
西方国家开始为俄罗斯裹上糖衣炮弹。一面在媒体上称赞普京的功绩,一面加紧了瓦解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亲俄总统被赶下台。
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
2004年11月,北约一次性接纳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七国。
此时,俄罗斯仍然对北约抱有幻想。
普京以为北约是一个可以“包容万象”的组织,毕竟加入北约的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领土相邻,何不直接把俄罗斯东扩了呢?
俄罗斯在同年第二次申请加入北约。
但北约又一次的拒绝了。
普京的希望慢慢被磨灭,他似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是不可能被北约完全接受的。
于是,普京也开始不淡定了。
普京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毫不客气的说:“有个国家,当然是美国。他已经从各方面超越了他的国界,把自己的权力中心、力量中心、决策中心强加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不屈从美国的国家,都会被他消灭。”
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敢在国际重大会议上指名道姓的骂美国。
在北约步步紧逼下,俄罗斯果然炸了。
2008年8月,格鲁吉亚战争爆发。
南奥塞梯原本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苏联解体时时期宣布脱离格鲁吉亚独立。
2004年,格鲁吉亚亲欧美的总统萨卡什维利大选获胜,格鲁吉亚积极推进加入北约的进程,并得到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与俄罗斯关系开始恶化。
有了美国的支持,萨卡什维利对南奥塞梯发动了军事行动,企图收复独立的格鲁吉亚领土。
但俄罗斯这次果断介入了,俄罗斯军队于8月8日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
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
8月26日,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以及另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格鲁吉亚地区阿布哈兹独立。
9月2日,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断交。
这是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第一次强力反击。
但是俄罗斯仍然抱有一丝幻想,希望用实力向西方国家证明,俄罗斯是打不死的,是有手段的,要么和我正面硬钢,要么接纳我。
于是,俄罗斯第三次申请要求加入北约。结果仍然是被拒绝。
此时,另一个与俄罗斯领土接壤的国家乌克兰也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一直在谋求加入北约,他在北约举办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发出了乌克兰战争的灾难之声:“乌克兰请求加入北约”。
尤先科并不是说说而已,随后乌克兰与北约国家在敖德萨和克里木地区举行了军演。并且在任期间,多次与北约国家领导人通话会晤,企图尽快加入北约。
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如此之深,尤先科加入北约的美梦要比其他国家困难百倍。
俄乌间隙首先出现在克里米亚地区。
早在1954年的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便大笔一挥,将克里米亚赠与了乌克兰。
赫鲁晓夫也许只是为了方便或者私心,而埋下了一颗地雷。
虽然克里米亚从1783年以来就是俄罗斯领土,但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陆上联系被刻赤海峡切断,反而与乌克兰在陆上接壤。从俄罗斯向克里米亚输送物资和人员往来的困难要大于从乌克兰出发。
问题就在这。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变成了乌克兰的领土。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大本营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也成了乌克兰的军港。
但此时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仍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俄罗斯不可能把克里米亚要回来,俄罗斯便采用租借的方式,继续享有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使用权。
到了2010年8月,尤先科下台,新上任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向俄罗斯妥协,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协议,同意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期顺延至2044年。
可是每到世界和平的时候,都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现实扇的面目全非。
俄乌关系开始缓和之际,乌克兰国内爆发了动荡。
一些来自亲西方利沃夫等地的示威分子开始聚集在基辅,他们打砸抢杀,要求乌克兰和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罢免总统和提前选举,暴乱持续了93天。
2014年2月21日,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
乌克兰要求:俄罗斯黑海舰队必须在2017年5月29日前离开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核心战略位置,俄罗斯不可能就此作罢。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举行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第二天,俄罗斯通过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请求。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绝大多数民众支持脱乌入俄。3月18日,普京正式签字,克里米亚重新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俄罗斯兵不血刃的将克里米亚从乌克兰手上收回,整个世界都陷入震惊之中。
西方国家反应尤为强烈,纷纷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关于"克里米亚是被俄罗斯侵占的”最新决议中,66个成员国投票赞成,19个国家反对,72个国家弃权。"
除了谴责,西方开启了制裁大棒。
2013年,俄罗斯GDP是2.3万亿美元,到了2019年,俄罗斯GDP只剩1.6万亿美元,6年累计损失至少7万亿美元。
至此,普京终于明白了,俄罗斯和西方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对中国人来说,2014年来自俄罗斯的两个重大新闻:第一个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第二个是中俄签订4000亿的天然气大单。
当时俄罗斯天然气负责对接的总裁阿列克谢·米勒说:“合同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是俄气公司历史上的最大一单,没有和任何公司或国家签过这么大的单子。”
其实早在十年前,中俄就天然气合同进行谈判,由于俄罗斯迟迟不肯降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克里米亚事件的爆发。
历史上很多看上去没有关联的事件,实际上存在必然的联系。
俄罗斯不想失去大国地位而希望加入欧盟,欧盟则害怕俄罗斯而必须去除其大国地位,他们永远尿不到一个壶里。
俄罗斯这艘大船要转向了。中国和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日益严峻的打压,开始走向抱团之路。
普京也成为中国人眼中的“大帝”。
(当年他骑熊的ps图在中国的网络上引起热议)
2014年后,中俄关系不断升温,中美关系越来越差。俄罗斯和欧洲、美国的关系也在绷紧的钢丝绳上晃悠。
2017年,中俄关系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那就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了。
特朗普把中国视为第一竞争对手,试图拉拢俄罗斯。
普京似乎看到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曙光。
但是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人,一半人可能很喜欢他,另一半人可能极度厌恶他。
民主党为了扳倒这个“奇葩总统”,拿出了致命武器—通俄门,远离俄罗斯成为美国的“政治正确”,哪怕是无所顾忌的特朗普也得忌惮三分。
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情况下,普京没有等来美国的松绑,特朗普干了四年就被拜登取代了。
拜登似乎天生就仇视俄罗斯。
刚上任几个月时,拜登在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毫不掩饰的称普京为“杀手”。而普京则回怼:祝他身体健康,并强调了一句,我没有开玩笑(普京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拜登登机时连摔三跤)。
于是,美国和北约又开始给俄罗斯出难题。
他们又向乌克兰抛出了“橄榄枝”,试图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乌克兰的喜剧演员总统泽连斯基亲手将乌克兰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他可能演了太多的喜剧,完全不了解政治的残酷性,这里更多的是悲剧。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始了全面军事行动。直到今天,这场战争仍在继续。
从车臣、格鲁吉亚、克里米亚,再到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仿佛身不由己的成了一个“战争机器”,也只能通过不停战争,才能在生存中获得一线生机。
俄罗斯也成为被欧美国家制裁最多的国家。2014年以来,俄罗斯被制裁项达8064项。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达到“变态级别”,俄罗斯的猫、字母Z等等都进入了制裁名单。
俄罗斯还有未来吗?
普京上任之初曾对俄罗斯人民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二十年来,俄罗斯义无反顾的保住了自己的底线,但GDP相继被中国的广东省和江苏省超越,普京是否还能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我想,这一切美国说了不算,欧洲说了不算,我们说了也不算。大概只有俄罗斯人民说了才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