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弱”文化风气,一定意义会助长类似PUA骗局气焰
为何说仇“弱”文化风气,一定意义会助长类似PUA骗局气焰
—从社会文化背景看穿类似PUA套路骗局的本质
艾君/文
今年我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修订草案中增加了禁止通过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规定。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的PUA也相继进行查处。
年初,新加坡某媒体就相关话题电话采访了愚翁艾君,与该媒体也算老友了,记得十年前该媒体曾采访过愚翁谈了谈闹洞房恶习话题。对于为何会出现这么多PUA现象,个人认为,其实类似puv、传销、庞氏骗局、保健品以及收藏套路、套路贷等这种套路骗局应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全民“下海潮”热流,西方一系列理论学说逐渐渗入中国,并不分青红皂白被知识界传播点燃,只是到了虚拟经济创业热后被假借“创新”名义而复燃开来。其有个共同点就是设立圈套后“洗脑”,也就是学术界讲的“精神控制”……这种危害不言而喻。 其实,所有的套路骗局都有个“洗脑”过程,控制你原有思想认知,从而为其所用。其危害极大,扭曲了社会道德价值,破坏了社会公俗良知,摧毁了善良诚信的人格,传播了邪恶学说和精神污染,影响了社会和谐安定,瓦解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损害了妇女老人儿童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全民奔小康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进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毒瘤,必须根除!
今日艾君将接受采访时的相关话题的观点进行整理,供朋友们讨论指正:
问题1.
社会上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类似PUA培训课?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理清PUA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实施精神控制有以下表现:使人意识不到存在着一个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计划;控制人的时间和生理环境(人际接触和信息);创造一种无能感、恐惧和依赖性(提出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美妙前景,而这个目标只有参加操纵者组织的活动才能达到。贬低现实生活、夸大美好前景,责备个体缺陷,使被操纵者逐渐产生一种无能感和依赖性);压制个性化的行为与态度;灌输新的行为与态度,成为操纵者的留声机和传声筒;提出一套循环论证的洗脑理论,改变被操纵者原有的认知,最后,被操纵者的思维方式成了其根深蒂固的新的思维定势,很难从中走出来。从学术或者理论看,精神控制则是PUA的一部分,是其核心。
那么,类似于PUA这种骗局理论现象是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呢?艾君认为,这种邪恶的理论在中国点燃由来已久,只是因各种因素造成近几年复燃开来。其实,PUA这种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所谓“性解放”“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产物,其本质带有某种邪恶的一面,与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倡导的诚信、家庭美德和相知相许、相敬如宾、白头到老的道德价值观是相悖的。尽管其在西方盛行并演绎成所谓一整套通过“系统化学习、时间、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的所谓培训理论,但其出发点、着眼点和本质决定,这是种带有欺诈或诈骗伎俩的邪恶和恶劣行为和策略,与传统中国文化一直所鞭挞和厌恶的“使诈”“空手套白狼”“ 顺手牵羊”等异曲同工。
那么,为何会在中国兴起和复燃,个人认为主要有如几点:
一是具有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中国大门逐渐敞开了,对于国人来讲,西方世界是陌生的天堂,也充满神秘而好奇。那时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足以说明问题—“西方的月亮是圆的”,只要西方的就是绝妙的上成品。一时间,“拿来主义、向西方看齐”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尤其在学术知识界成为时尚。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推行,随着一些知识界人士以各种名义出国交流或考察,往往不想空手而归,而对于一些西方价值观、理论学说,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优劣,不分是否适合国情和中国文化土壤,眉毛胡子一把抓硬是搬进来,在社会、在高校普及推广。看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高校社科类文章或照搬国外而出版的心理技巧、赚钱计略等图书可见一斑。随着时间推移,虽然促进了经济活跃,但因为认识不足监管也就不利,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几乎被摧毁,西方文化之风越刮越烈,道德出现滑坡。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美术馆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明显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西方画展,许多人却认识不到其隐含着的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危害性。直到东欧发生了颜色革命,这些问题才被重视起来。
二是发展中缺少有效的认识监管。回望和分析发现,在中国曾有两次经济无须发展爆发期:其一是“下海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倡导全民“下海潮”,许多知识分子或公务人员纷纷“下海捞鱼”,以赚钱为荣,从一定意义看,促进了社会流通,但同时造成了社会无序发展,尔虞我诈,“空手套白狼”盛行,几年后有的人成为了强者发展起来,而大多人却双手空空被迫上岸。其二是虚拟经济的盛行。进入新世纪后,西方经济在走下坡路,西方世界神秘面纱被揭开,随着创业创新兴起,而游荡在海外华尔街等地的所谓知识精英回国创业,许多利用互联网做虚拟经济活动,一些西方带有欺诈性质的“心理技巧、营销技巧”,甚至一些邪恶的“传销”“庞氏骗”等学说也在国内变相打着“创新”之名,在所谓虚拟经济领域活跃开来,一时间,“金融套路骗局、收藏品套路骗局、保健品套路骗局”等类似PUA的骗局爆发出来,许多个人或家庭陷入其中,深受其害,有的被骗的倾家荡产。尽管从一定意义看,解决了低档次就业和经济发展,但当时对这种无序发展在认知上缺失有效监管,导致虚拟经济盛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影响了全民奔小康和走共同致富之路进程。
三是利益的驱动。道德是法治基础,法制是道德手段。一个社会只有培育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健康安定和谐发展。一旦道德观、人生价值观被肆意扭曲,就会出现一些乱象。类似PUA骗局的产生,都是在丧失良知和道德观的基础上,一些高知受利益驱动冠冕堂皇带上一顶“理论桂冠”后而设置的骗局,一些高知海归派、学院派应是中国普及推广操控的操盘手和背后的“洗脑师”。所以,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类似PUA这种邪恶的理论在中国普及不是近几年,其点燃由来已久,只是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创新、创业热重新复燃开来。其传播了精神污染,扭曲了社会道德价值,危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摧毁了善良人格,影响了妇女老人的心理和身心健康。
问题2.
什么行为可以算是PUA?对PUA有什么具体的判定标准吗?
譬如,有些怎么增加男生自信的恋爱课是不是也算PUA呢?
个人认为,PUA起初虽以“搭讪达人”形式出现,但出现后经过一些心理学、营销学专家的演绎出现了许多变种。其欺骗手段说白了就是设圈套、画大饼后,以邪恶理论进行心理攻防、价值观洗脑,软硬精神打压后让你屈从于他的支配和行为。
一个人或组织的出发点和道德价值观决定其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出发点和道德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PUA这种所谓的学说,其出发点和道德价值观就含有与文明社会相悖的欺诈目的,因此其行为必然会带有邪恶的,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理念、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法律有关条文格格不入,是中华文明社会的毒瘤,必须根除。
你看看,转眼间,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世界出现了许多冠以“演讲师、培训师、心理咨询师”等头衔者,其往往属于某一个文化公司、收藏公司、营销公司、金融或公关服务公司培训出来,其实,许多是经过所谓的专家培训出来的残害人民身心健康、变相掠夺人民财产的“洗脑师”。大概二三十年来,社会上所出现的“套路贷”“p2p”“传销”“收藏品套路”“庞氏套路”“养生保健套路”“养老套路”等,其实其操作技巧和方法与PUA同出一辙。一个字就是“骗”,通过设置一个圈套,举办讲座或小恩小惠汇报,实例展示,用一切策略给你洗脑后,去垄断、束缚人的思想,使之被限定在一定的框框、范围之内而无法突破,让你屈从于他的支配和行为。这在妇女、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一种榨取妇女、歧视妇女、物化女性,侵犯女性人格权益、残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恶径,社会危害极大。
对于所讲的增加男生自信的恋爱课是不是PUA的问题,个人认为,主要看举办者的出发点、培训的内容、操作方法和动机行为。如果其出发点和内容不违背法律或是以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为基点,操作方法应不属于PUA套路,其动机和行为或属于社会公益,个人认为不具有PUA性质。而真正PUA传播了精神污染,扭曲了社会道德价值,危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摧毁了善良人格,影响了妇女心理和身心健康,这种套路,不要因为有需求就放纵,而要时刻防微杜渐。对于与妇女和老年人相关的讲课如果很难判断其出发点的或者无法监管的,个人认为应交由政府、青年团、妇联、工会或教育相关部门作为关爱活动来举办,不应该由私营公司操作。
问题3.
《民法典》增加禁止通过精神控制残害妇女规定其原因和意义
这些年来,妇女老年人受到类似PUA“套路”诱骗之苦的数以万计,有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毁,有的家庭破裂,有的倾家荡产,媒体也多次曝光,民众苦不堪言。
一些年轻的女性受到PUA伤害的女性的心理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很多受害女性会长期怀疑男性,有仇视、厌恶男性的心理,抗拒亲密关系,生不如死,这种精神污染,扭曲了社会道德价值,危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摧毁了善良人格,影响了妇女心理和身心健康和人生理想追求,对社会、家庭、人生造成极大伤害,必须在加强道德文明基础上,依法治国,加大法律管控。
尽管我国的《宪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网络安全法》等以及相关部委、人民团体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保护公民或妇女、老年人、儿童等合法权益,但与我国社会文明进步还有不足,去年12月20日至2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民法典》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通过后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次对“歧视妇女”的具体含义进行规定。同时,法律还丰富人格权益保障内容,对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行为作出禁止的规定。这进一步填补了我国立法空白,反映了我国法律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推动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推动了妇女权益保护的落地落实,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带有发展和促进意义。
问题4.
禁令会被很好的执行吗?是不是会有空子可钻?
个人认为,这要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一,从民俗现象看,长期以来,因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公序良俗被践踏,当今社会一些群体,有时存在一种“欺软怕硬”心态和“仇视弱者心理”,从一定意义上,助长了类似PUA“套路”骗子的操从气焰。从一些聊天室或者留言可见一斑,有时后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不是同情受害者,却把受害者说成“笨,活该”或者说成“十个被骗十个贪”,这种不分是非曲折、不分事物发展来龙去脉的仇“弱”文化风气,从一定意义看,助长了骗子的气焰。
其次,从司法现象看,尽管反腐倡廉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司法界腐败以及惰政懒政行为依然存在,还没有得到根治,从一定意义上会让设圈套、画大饼的骗局设计者觉得空子可钻。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民不告官不究”,当然更可怕的是“民告了官不究”。再加上社会背后还存在个别官商勾结所起到保护伞现象,执法者中也存在的个别的这种或那样惰政、懒政行为,不能真正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压案、应付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从一定意义上会让设圈套、画大饼的骗局设计者觉得空子可钻。
再次,从社会现象看,类似PUA这种高知推广而来的西方骗局学说,长期以来属钻法律空白进行貌似合法操作,对于“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行为”恐会存在举报难、认证鉴别难等现象。众所周知,与传统欺骗方式相比,类似PUA这种通过洗脑驯化、操纵女性精神、教唆女性自残自杀、自我矮化等,社会危害性极大。但个人认为,类似PUA这种由众多高知推广引进演绎而来的西方骗局学说的操作者操盘者,都有自己司法律师团队在做庇护,钻法律空子进行貌似合法操作,对于“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行为”这种文化范畴的操作恐怕也会存在一定的举报难、认证鉴别难等司法推诿现象。所以,个人主张应取缔公司运作的与妇女和老年人相关的讲座,交由政府、青年团、妇联、工会或教育相关部门作关爱活动来举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道德是法治社会的基础,而法治则是道德的手段。
一旦如果社会上昏官多了,就会滋生骗局。我们知道,法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个人认为,我们认知的传统文化中的清官往往把社会核心价值、道德观和社会公俗良知放在首位、作为出发点,来判断是非曲直,法律条文只是其辅助实施的一种手段,这种官员其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而我们认知的传统意义上的昏官则恰恰相反,往往先去寻找有无法律条文来定做或判断是非曲直,而把社会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公俗良知抛却脑后。这就让不法操作有法律空子可钻,对于“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行为”这种文化范畴的操作恐怕会存在一定的举报难、认证鉴别难等司法推诿现象。
当社会上“昏官型”一旦存在,惰政、懒政也就有了,不法分子就有可乘之机,会钻法律空缺,或在法律条文上玩“平衡木把戏”,社会上各种坑蒙拐骗偷等乱像自然也会多起来。当然,这仅属个人观察所见。
当今,只有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培育其社会的公序良俗等道德观念,在法律的保护下,类似PUA“套路”这种邪恶的诱骗经营伎俩,才能得到根治。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十八大以后,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在反腐倡廉、整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了整顿力度,经过几年的整顿社会风气和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信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新的职业道德观的建立,以及执法力度、社会的监督力度的加大,类似PUA这种操作模式一定会被遏制或根除。(艾君2022.1.15整理于北京释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