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看故事、鹅厂重体验,职场综艺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作者 / 乔治
——周文镛:新中国第一代法医工作者、湖北省首批主任法医师
——左芷津:新中国第一位法医学博士警察、原北京市公安局资深技术专家、原北京警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前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技术协调官
——刘良: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专家、华中大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亦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专家、华中大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静:法医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学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法医学教研室主任
——丛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法医学院院长
当法医学相关领域大佬出现在《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当中的时候,即便不是这个行业的娱sir,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恨不得立刻起立,敬个礼。
这就是职业加专业,所赋予的权威感。
他们可是法医界的“半壁江山”。
目前《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已经上线第一期的上下两集,进展迅速,八位学员淘汰了3位,只留下5个同学顺利进入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开始了正式的法医实习生活。
芒果系法医职场:人物和故事是精髓
毕业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向琴琴,得到了实习的机会。
这当然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观众永远无法抗拒逆袭和反转的情节。
法医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外行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来评价向琴琴的入围。
而从综艺操作的角度,非科班出身、学历最低、自学能力无法证明,但相关领域的实战经验丰富,对梦想有常人难以忍受的坚持,这些都包含着一档娱乐节目不可或缺的话题点、争议点、情绪价值以及热度。
别急着批评,没有这样的议题矛盾点,光靠硬核的法医学知识,节目很难引起讨论 ,更不用说科普了。那么多的法医学专业纪录片、故事片,其中也不乏有疑难猎奇案件的讲解,其传播效果远不如一部《法医秦明》。
芒果系综艺从概念到包装设定到“剧情”设定,甚至是对政策的敏感度,都有十分出彩的研究意义。还记得一期完成反转的丁辉吗?进入争议中心的方式,是不是和如今的向琴琴有几分相似?
同样的问题轮到向琴琴:现实里,她有机会吗?
大概率是没有。如同法医大拿们在节目里所说的,现实里,向琴琴的简历,可能都无法走完初筛。
但这就能成为判断节目专业与否的标准吗?
也不是。
一方面,有丰富观摩实战经验的向琴琴,在第二场根据真实案情所改编的群体技能测试中表现良好。虽然没有展现出多么惊为天人的戏剧性反转,但也确实证明了她有达到及格线的能力。
真法医知识输出上,刘良在前方向面试实习生,依据每个人的情况设定专业问题和具体的考核,周亦武则在第二现场,与嘉宾交流,解答前方现场的疑问,一个执行一个补充,搭档输出专业法医知识,堪称完美配合。
另一方面,在《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节目开播前,法医秦明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长文,讲述了开始创作《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其实都是源于一种“委屈”。
这份委屈里,有握手被拒绝的无奈,有“不吉利”的歧视和职业误解,也有“明明是在做奉献,为何却要被嫌弃?”的心酸。
这些秦明作为从业者的真实体验,也从侧面反映了热爱与坚持的难能可贵。
向琴琴可以用全场最低的3500薪水换取进入法医行业的机会,在无限弯路面前坚定前行,不惧前路之艰难。
从临床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接触到殡葬行业的观摩学习,这段弯路里,她接手的遗体数量就有两千多具,观摩一线遗体解剖超过200台。这样的“委曲求全”,可不仅仅是靠一腔热血和一锅追寻梦想的鸡汤就能完成的。
琢磨琢磨秦明所说的那份“委屈”,看看从事着严谨、不容有一丝一毫误差法医工作的刘良,面对每一个朝法医理想走近的孩子们时,那种珍惜苗子的慈爱。他一边不得不淘汰学生,一边又满脸都是不舍得。
或许,这就是刘良与周亦武两位专业法医愿意给向琴琴机会的主要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法医职业的特殊性,除了高标准的专业要求,也需要一份无所畏惧的热情。向琴琴的入局,理想化地表达了从业者们对勇于追求梦想新人的肯定。仿佛在告诉我们,别怕,努力干吧,或许有机会呢。
虽然鸡汤,但很有鼓励效果,不是吗?
鹅厂消防新兵蛋子:有成长线、重体验感
一档面向大众的职场综艺节目,无论其嘉宾是艺人多还是素人多,一旦涉猎如法医、消防,这些背负着高度社会责任的行业,其内容在社会性、普法性和专业性上的平衡,就势必会成为被无数观众摊开掰扯的核心点。
这些也恰好是国产职业影视剧综内容屡屡被吐槽的关注点。
如果说人物和故事是芒果系职场综艺精神表达的精髓,那么到了《一往无前的蓝》,搞笑又有代入感的体验视角,则带来了职场综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张翰、魏大勋、张彬彬、秦霄贤、张颜齐、张嘉元6位消防新兵蛋子们,从热情自信满满到一些奇怪搞笑的画面,只花了一期不到。之后这些消防新人,迅速开始了不睡被子只为保持豆腐状、60s极限出警考核接连失败之后为了节约时间集体蹲守楼梯的奇怪团体默契。
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完成考核。如同所有菜鸟一样,还在重视考核的阶段。
但从第一期初体验的嘻嘻哈哈玩闹感,到能做到听见警铃迅速放下篮球,从原本玩闹的球场,跑到集合处并跟随消防员们奔赴现场,神情凝重的听带教教官指挥,实地现场感受了解消防工作,也就只有3期的时间。
遭遇现实火警的出警速度之快,气氛之紧张,让娱sir都跟着张颜齐感叹,“坐在这个车里看外面,完全不一样。”
到了第五期他们已经开始能深刻的体会到消防员王宸宇说的“使命感”,以及“救人是会上瘾的”职业认同。而不是单纯的完成考核的“任务感”。
比较难得可贵的是,《一往无前的蓝》和《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都在呈现了相关领域专业的职业要求的同时,展现了一种鲜活的新生力量们向行业专业技能无限靠近的状态。
这个状态里,有热情、有人文关怀、有专业解读,还有让人动容的鼓励。
《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里的向琴琴,那份坚定和热爱,让娱sir不禁想起了《城市真英雄2021》中上海杨浦分局刑侦支队的法医吴瑕。她因《鉴证实录》而对法医产生向往,之后开始了七年大学三年民警的辗转,才最终得以实现梦想。
我们不知道向琴琴能否像法医吴瑕一样,最终实现法医梦,但我们相信,她追求梦想的坚定精神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驱动力,足够让她在每一个阶段的岗位上,都发光发热。
如同法医所强调的“程序”对公正的重要性,《一往无前的蓝》告诉我们,对消防员来说,每一个岗前实训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关乎安全的重要步骤。
比如,一开始对艺人们的体能基础要求,是为了回答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
“到底谁救谁?”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当进入真正的救援现场,体力都跟不上的“消防员”意味着什么,普通观众也能猜到。
规范出警着装也能很现实且有代入感的体会到,那是可能要面对战友牺牲的残酷和不容有失。在魏大勋没有戴好头罩的时候,教官张天水那句“假设我今天是你的队长,我带你去出警,去灭火,你没有戴头罩,你的脖子被火烧到。”
瞬间作为观众的娱sir就体会到“在救援环境中不能开玩笑”的严肃性。
《一往无前的蓝》,还有一条弹幕,娱sir追了5期都依然印象深刻:消防队如同部队,是一个令行禁止的地方。
这样的令行禁止,让他们面对无数普通人惧怕的现场和救援时都能勇往直前,但没有一场救援的投入,是以牺牲为前提的。所以当那些艺人以消防新人的身份进入消防体验学习时,消防员集体的神格就回归到了人格上。
逆行者不是“神”,他们也是会害怕,要学习,要学会先救己再救人的普通人。不要过于捧高且神话集体,要学会在具体的人里,找到他们发光的原因,并看到他们活生生的伟大。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最后,用一句《一往无前的蓝》中的张天水教官的话向无数逆行者致敬:安全事故,没有A,没有满分,没有等级,只有安全。
愿逆行者们的每一次出征,都能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