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华人的路在何方
2019年4月3日,南海南端的东南亚小国文莱宣布将全面实施中世纪的《伊斯兰刑法》。这个几百年前就开始伊斯兰化、一个曾经的佛教国家,经历了被侵略殖民、独立解放的漫长历程,今天终于又把历史的车轮硬生生往后倒退。
文莱的《伊斯兰刑法》规定:
1、同性恋和通奸者将会被处以“石刑”,而此前虽然这些行为在文莱也是犯罪,但最高刑期不过10年。
2、盗窃罪最高将被判处“断手”酷刑。
3、堕胎女性将被判处公开鞭刑。
4、让穆斯林儿童接触非穆斯林宗教被判为犯罪行为。
这样残酷的刑罚,是否还能以宗教习俗的名义对之理解和尊重呢?生活在文莱没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华人群体也要,该如何面对?
1984年1月1日,文莱正式宣布独立,宣布“马来伊斯兰君主制”为国家立国原则,即马来人至上、伊斯兰至上、君主至上。这个立国原则对华人来说,就是华人为二等公民,大多数文莱华人直到今天都没有国籍。
按照文莱苏丹博尔基亚的说法,颁布《伊斯兰刑法》是为了保持淳朴的社会风气。博尔基亚给伊斯兰教法的合理性做辩解时,表示这是“文莱伟大历史的一部分”、提供来自真神的指导,就像其字面意义一样把国家领向“水源之处”,成为他所谓的“伊斯兰化的新加坡”。。实际原因真是如此吗?文莱王室与中东的阿拉伯王室一样,以奢靡、荒淫著称于世,现任文莱苏丹博尔基亚收藏就有数千辆豪车,个人资产200亿美元,博尔基亚和他的弟弟杰弗里都是有名的花花公子。 文莱苏丹博尔基亚颁布《伊斯兰刑法》规定同性恋和通奸者将会被处以“石刑”,可笑的是他的儿子阿卜杜勒 阿齐姆 Abdul Azim,就是因为同性恋感染艾滋病于2020年10月24日38岁去世。
图:文莱王子阿齐姆的葬礼
文莱实施伊斯兰教法的真实原因是文莱的油气资源渐渐枯竭,支撑文莱王室在文莱存在的基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开始摇摇欲坠,这种情况下加强王室对社会、百姓的控制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才是文莱王室的实施伊斯兰教法的真实原因。
文莱目前大约有 10% 的人口属于华裔,是除了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马来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约为 4.5 万人。文莱华人人数比例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达到过 26% 的水平。但高比例的人群和曾经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不能弥补华人身为移民、以及在中庸思想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在政治上的表现力不强的缺陷。
当 1984 年文莱获得独立时,只有大概 9000 名华人获得了文莱国籍,另外的约两万人,反而变成了无国籍人士。而这些,都是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作出了贡献的“公民”。2013 年,中国日报中文网有过一篇关于文莱华人无国籍现状的报道。文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就无奈地感叹过:“我们在英国殖民时期拿的英国护照。独立之后,我们却成了无国籍。为什么会越来越糟?”
文莱对入籍的要求不仅作出族裔的区别,还曾经要求所有申请人通过复杂的马来语和文化考试,并需要连续居住 25 年以上,并且设置每年 200 名的限额。“复杂的马来语考试要求具备对当地动植物有很全面的理解,这导致了很多华裔选择往外移民”,中国日报表示。
虽然后来通过一些推动,入籍法律有所松动,比如五十岁以上老人的考试从笔试变为口试,年度配额也有所增加。但这种进步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在当下,仍有半数左右的华裔护照上显示为“永久居民”,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人是文莱公民。
而永久居民这个称谓,只不过是政府在几经要求之后用来替代“无国籍” 的一种说法,在享受文莱著名的福利政策和土地拥有权上,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华人还是“无国籍人士“。
然而,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国籍歧视只是保守的文莱政府在针对外族高压统治的一个方面而已。在正式开启伊斯兰化之后,文莱境内的少数族裔的日常生活还将面临更严苛的管制。比如,2014 年宣布实施第一阶段的教法之后,政府就频繁对其它族裔或者宗教的相关活动出台禁令式的管理办法。例如,2016 年春节开始,对华人社区新春期间的传统舞狮活动进行定时定点的管理。“不可在酒店、餐厅、商业大厦和公共场所进行……遇到祈祷时间也须休息,以示尊重”,星洲网的一篇报道说,其它还包括“不可燃放烟花爆竹,且舞狮成员必须是华裔”。这也凸显了文莱颁布伊斯兰教法的一个目标——让华人伊斯兰化。
在 2016 出版的《无国籍:我,和那些被国家遗忘的人们》中,有一部分关于文莱华人的描述,一名从“无国籍人士” 转为 “永久居民” 的人对作者心有余悸地表示:“因为国家和我们华人的想法不同,在这里出生的华人,只能忍气吞声,还是不要太多嘴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