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是否被误解或误用了?

500

所谓“远交近攻”,望文生义,作为国策,也就是指联络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国家。原本是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秦相范雎为秦国主张并受到秦昭王采纳和支持的一种外交策略,出自《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也有:“范雎曰:‘远交莫如齐、楚,近攻莫如韩、魏,既得韩、魏,齐、楚能独存乎?’”秦国用这一策略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三十六计》将之概括为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文曰:

【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按语】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500

“远交近攻”策略把优先进攻的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魏赵三国,而暂时对较远的齐楚置之不顾或联络示好。这一攻占与外交相济的策略,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而且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 加快了秦国统一列国的步伐。

500

或因当今世界局势类似“远交近攻”策略形成当时的中国战国,“远交近攻”策略似乎也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尤其中俄周边的一些国家也边亲近远方大国,边骚扰叫板中俄。也许由于长期生活在熟人社会的国人,在讲话时自古至今习惯于省略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背景或条件,上述“远交近攻”的出处均未直接说明该计策的应用条件。当然,也可能由于使用者自己不动脑筋,甚至不如《东周列国志》作者。其实,该计策并非对任何国家都适用,使用该计策的基本前提应该是,使用者单挑其拟攻击之邻近国家而不至于落败,否则只能是自取灭亡。当时的秦,具备单挑韩、魏等一个近邻而不致败落的实力,这是秦“远交近攻”成功的必要条件。忽略这一点,格鲁吉亚、乌克兰挑战俄罗斯注定要失败;日本挑战中俄,百年前的最后机会没有把握住,大概再也没有获胜机会。至于越菲之类,亦取远交近攻之策,东施效颦,非愚即蠢,骚扰中国,无异自虐。

500

有鉴于此,不免感觉,“远交近攻”是否被误解或误用了?

其实,对任何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单挑并取胜的对象和机会,也就没有使用“远交近攻”策略的可能,只能远近并交

2014年8月15日晚初稿发于作者博客

2014年8月19日校订

2017年2月23日插图

2021年9月18日略校发于作者知乎号

2022年3月19日略校发于作者风闻号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