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少年杀人的事情

作者|  关注未成年的

来源|   法律先生

500

  韩剧《少女法庭》剧照

  最近看了一个韩剧,堵得慌。

  这就是《少年法庭》,讲的是几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以及背后的思考。

  具体的内容你可以网上搜一搜,如果你此刻正被居家隔离,不妨找来看看。

  让我想起的电影,是当年大学一年级时寝室里看的VCD《大逃杀》,一群中学生相互杀戮的故事,血腥残暴,估计现在都已经成禁片了。

  少年何以杀人?当他们杀心突起时,那种恶是如何被放大的?面对这些恶,我们能做什么?

  把杀人的少年当成成年人来对待(比如降低刑责年龄),也许无助于解决问题,他解决的不过是成年人的愤怒与无奈。

  今天再聊几个少年杀人的真实故事,我们不分析原因,也没有解决方法。你看后,或许有很多话讲,那不妨先读一读。

500

  仁川女童碎尸案犯罪嫌疑人逮捕现场

  01

  这只是一场“游戏?

  2017年,韩国仁川两名未成年合伙杀害,并分尸8岁女童。

  其中一个少年,叫金智妍,他辍学在家后沉迷网络,并迷恋上一款角色扮演游戏。

  似乎是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将8岁女童骗至家中,勒死对方后,又将其肢解。

  后来,警方在楼顶的水箱找到了女童的部分尸块,可唯独缺失了手指和部分肺部。

  对于消失的尸块,金智妍说:送给朋友了。(另一名从犯)

  这个事件,很像前几年我遇到的一个案件。一个小县城的孩子,觉得父母呱噪,趁熟睡之际,割了父母的喉咙。

  然后,盖上被子,自己若无其事去网吧打游戏,回来后准备像游戏里一样“复活”父母,结果发现无能为力。

500

  赵力宝接受审讯画面

  02

  一句话有多大危险?

  2004年,黑龙江13岁的男孩赵力宝,强奸了同村14岁的女孩明芳。

  未成年的身份,让赵力宝遭受唯一的「惩罚」,是向明芳家支付的9021元精神损失费。

  这个事件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这笔钱,因为赵力宝的父亲非常在乎「损失」的金钱。

  他日复一日的痛斥赵力宝:当初你不如直接杀了明芳害得总问我们要钱!

  于是,不到14岁的赵力宝,潜入明芳家中,对明芳的母亲宋惠丽足足砍了19刀,直至死亡。

  也许,只有这样,他觉得才不会被父亲骂。

500

  弑母凶手,吴某康被逮捕

  03

  管教会带来仇恨?

  2018年,湖南12岁的吴某康对母亲狂砍20多刀。

  在法庭上,他说出了一句令人难以震惊的话:我杀的是我母亲,又不是别人

  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吴某康,从小就享受着隔代亲的「溺爱」。

  他的母亲,在生下弟弟后,才将吴某康接回家中抚养。回家后,他感觉到不适应。

  因为处处被母亲管教,他心生怨怼。他把母亲当成了仇人,但同时也当成了亲人。

500

  杀人犯韦进木


  04

  孤独的少年,杀人的心

  母亲改嫁,父亲在外打工,韦进木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村里生活。

  2010年,他刚满13岁,因小事掐死了同村一名6岁男童。因为未成年,他得以「逍遥法外」。

  14岁,又持刀砍伤4岁女童,并试图将其溺死。但这次,也只判了六个月。

  刑满释放后,回到家里游荡。村民无奈,也只能对他避而远之。

  19岁,他再度犯案,又将魔爪伸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11岁女童,将其杀害并「奸尸」。

500

  《大清律例》

  05

  是否“情有可原”?

  人性的邪恶,难以猜测;人类的暴行,却复杂异常。

  如果一概而论,有时也难免令人遗憾。再聊一个200多年前的少年杀人案。

  14岁的丁乞三仔,在挑土过程中,经常被丁狗仔欺凌。

  有一次,丁乞三仔忍无可忍,拾土块反击,却不料打中要害造成丁狗仔死亡。

  按照当时的《大清律例》,丁乞三仔应该处以绞监候(略等于今天的死缓)的刑罚。

  但雍正皇帝览此判决后,做了改变,觉得这位少年因为其受欺凌在先,情有可原。

  于是下旨:“丁乞三仔情有可原,着从宽免死,照例减等发落,仍追埋葬银两给付死者之家”。

  后来这事引起了争议,最后把这种特例,附了一个条件,就是少年必须被欺凌在先。

500

  2016~2020未成年人犯罪数据

  2020年起犯罪数量在下降(可能受疫情影响),

  但其恶劣程度在上升。

  图片来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诸如此类的案件,其实很多。

  什么样的原因让少年杀人?其实太过复杂,任何简单的归类都是一种逃避。

  遗憾的是,把责任抛向别处,依然无法消除此起彼伏的少年暴行。《少年法庭》的可贵之处,是撕开了我们的幻想,把责任推回给了整个社会。

  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甚或,少了任何一方的责任,我们都无法消解这种“罪恶的嫩芽”。

  很多人给出了简单的方法,比如降低刑责年龄,比如同样适用死刑。如果复杂的问题,能够如此简单就能处理,那当然很好。

  可惜,这无助于解决问题,甚至这种方法还有种“社会净化”的残酷味道。

  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不仅仅问的是那些少年,还有此刻的你和我。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不如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点击「法律先生」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