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乌克兰脱离波兰,“加入”俄罗斯

 乌克兰的东正教徒领袖是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他是哥萨克军官,曾为奥斯曼苏丹和波兰国王效力,学会了土耳其语和法语,后来解甲归田。不料他的十岁儿子被一名天主教贵族杀害。赫梅利尼茨基发动了一场大叛乱,其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哥萨克对波兰天主教领主的仇恨。但他和他的叛军还怨恨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常常为波兰权贵效力,是他们的爪牙。被西班牙和西欧大部分国家驱逐之后,不少犹太人来到比较宽容的波兰。赫梅利尼茨基叛军对波兰的大量犹太人展开了报复。赫梅利尼茨基当选为扎波罗热哥萨克的盖特曼,驱使他那些如同《启示录》四骑士[1]般凶残的骑兵,野蛮地清洗天主教徒和犹太人。被屠杀的犹太人数量在2万到10万之间。叛军乐呵呵地用五花八门的残暴手段杀人:开膛、肢解、斩首;把儿童削成肉片并烤熟;叛军强暴妇女,然后当着她们的面吃掉她们的孩子。在东欧的血色大地,在20世纪的屠犹惨剧之前,不会再发生这样恐怖的事情。

500

赫梅利尼茨基得到了克里米亚可汗的撑腰,可汗的精锐鞑靼骑兵帮助赫梅利尼茨基连续多次击败波兰军队。1648年12月,赫梅利尼茨基骑着一匹白马进入基辅,宣布自己不仅是一个新的哥萨克国家的盖特曼,还是罗斯大公。他这惊世骇俗的崛起非常短暂:他的克里米亚盟友抛弃了他,波兰人打败了他,他绝望之下向一位新的保护人求救。1654年1月,他向沙皇阿列克谢宣誓效忠。阿列克谢承认赫梅利尼茨基的盖特曼地位。在俄国人看来,这就是乌克兰成为俄国一部分的时刻;乌克兰人则认为,这是俄国认可乌克兰独立的时刻。[2]事实上,这是一项情急之下便宜行事的军事联盟,阿列克谢赞助赫梅利尼茨基的战争,以便攻击波兰、征服乌克兰。【7】

500

 

赫梅利尼茨基同意提供2万哥萨克去攻打波兰,于是阿列克谢对波兰宣战。1654年4月23日,数千俄国官兵带着宗教狂热,聚集在克里姆林宫,接受尼康的祝福。“战斗打响之后,你和你的士兵必须勇往直前,完成上帝的使命。喜悦地投入战斗吧!”阿列克谢给他的将军尼基塔·特鲁别茨科伊公爵写道。这话听起来很像他的同时代人奥利弗·克伦威尔。阿列克谢也要御驾亲征,所以他授予尼康“伟大君主”的头衔,阿列克谢的祖父曾拥有这个头衔。或许阿列克谢与尼康的关系就像米哈伊尔和菲拉列特。

5月18日,在莫罗佐夫和米洛斯拉夫斯基陪同下,年仅二十五岁的沙皇率领他的大军从莫斯科出征,开往斯摩棱斯克。他身穿镶嵌钻石的长袍,手拿圣球和权杖,乘坐一辆镶鲜红色锦缎的镀金马车,拉车的马的蹄铁上都镶嵌钻石。二十四名骠骑兵和二十四面旗帜护卫着沙皇,他那带有金鹰图案的私人旗帜在马车上方飘扬。他围攻斯摩棱斯克,开始炮击那里的防御工事。阿列克谢指挥炮火时表现出弹道学才华,他的儿子彼得大帝也会有这种才华。8月16日,他尝试猛攻城墙,但波兰人引爆了一座挤满俄国士兵的塔楼下方的炸药。阿列克谢后来安慰自己留在莫斯科的姐妹:“不要为这次进攻失败而哀伤,我们给了他们一顿猛揍。”9月23日,斯摩棱斯克陷落,随后还有三十座城镇落入俄军手中。有了经验之后,沙皇得以更为严苛地评估自己的亲信:他仍然挚爱莫罗佐夫,但鄙视米洛斯拉夫斯基。“有两个人和我一起骑行,”他抱怨道,“一个欢快、可靠而令人充满希望,另一个放荡、暴烈而恶毒。如何能信任两面三刀之辈?”

   1657年2月,刚刚从瘟疫中恢复元气的莫斯科人迎接班师回朝的阿列克谢,他展示了六十面波兰军旗。这是自伊凡雷帝以来第一位庆祝重大胜利的沙皇。

[1]典出《新约·启示录》里的“启示录四骑士”,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分别代表征服、战争、饥荒和死亡。

[2]正是为了纪念赫梅利尼茨基向阿列克谢宣誓效忠三百周年,距离死期不远的斯大林决定将克里米亚(当时是苏联黑海舰队的基地和苏联精英阶层最喜爱的度假胜地)转交给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1954年,他的继任者尼基塔·赫鲁晓夫也认可斯大林的这个决定。他俩都没想到苏联有朝一日会解体,乌克兰会变成一个独立国家,使得克里米亚脱离俄国。(作者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