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状给中国的警示
这是为“俄乌冲突”写的第四篇文章。本篇内容不准备写冲突本身,而是想讨论俄罗斯的国家现状,他在国际博弈中的形势给中国的警示。
我们都听过这种说法——政治、军事是“经济”的延伸。国际博弈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财富生产由三部分组成:方法、劳动和资本。
一个国家想获得较好的经济实力,要么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要么有高效的劳动组织能力(社会科学),要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本)。
俄罗斯从苏联时期的世界第二滑落到目前的状况,与上述三项生产要素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首先,科技实力下滑,不敌欧美。许多尖端技术,尤其是与民生经济相关的技术,俄罗斯没有优势,甚至不及中国、日本和韩国。
其次,劳动组织能力不及中国。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是发达国家,人们生活富裕。优渥的条件使得现在的俄罗斯人无法在国家层面回到艰苦奋斗的时代。从一些新闻报道和自媒体内容看,俄罗斯人虽然收入不高,但不喜欢加班,也很少听到血汗工厂的报道。这让他们的生产力与期许的大国地位难以相称。
第三,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仍然稳住了基本盘。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提供了经济基础,并且对世界经济有较大影响。
正是由于科技下滑,劳动力缺乏竞争力,仅靠军事技术和资源储量苦撑国家地位,俄罗斯才遭遇到目前的困难局面。
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想成为大国,成为“游戏玩家”而不是别人的“棋子”,就必须在“科学技术”、“劳动生产”和“自然资源”中至少有一项是世界领先的。如果要成为巅峰对决的一方,就得有两项是世界一流的。
俄罗斯在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方面的落后,是导致其当下被动局面的主要因素。这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首先,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以劳动生产的高效和超大规模享誉世界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进入制造业工作。新闻中有大量关于工厂招不到工人的报道。这对我国的“根基”是有严重伤害的。
其次,在科技方面,我国不是领先水平。不仅基础科学创新不足,技术创新也不足。大家都知道我国还处在“追赶状态”,而不是“原创主力”。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放缓,这与基础科学缺少突破有关,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低速期。欧美的科技封锁更是对我国产生很大冲击,使我国创新也进入了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
第三,中国地大物“薄”。自然资源其实并不太好。主要的工业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都需要大量进口,自给量不足。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不足,劳动力优势下滑,自然资源缺乏,使得我国在国际博弈中形势不容乐观。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1、在科技创新方面,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条件当然是“头脑”。有多少人的“智力”能够为我所用,是我国科技能否实现突破的重要条件。而“智力”为我所用的关键是——“意识形态整合能力”。虽然我国有14亿人,但我们的竞争对手作为“灯塔”,拥有数十亿人的号召力。这对我们非常不利。如果我们不能熄灭他的“灯塔”,点亮自己的“灯塔”,那么想在智力资源上超过对方,在科技领域超越对方,是很难的。
2、在劳动生产方面,我国的劳动者虽然比“西方人”更勤劳,但是相比我们的前辈是明显下降了。面对愈加激烈的国际博弈,我们必须保持劳动力的优势,但又难以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去比照其它落后国家的劳动条件来要求我们的劳动者,这就需要用三个办法来解决:
一是,降低生产成本,以便为缓解劳动强度提供更大可能。当集约化(这里指城市化、大城市化)不再能降低生产成本,而是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时候,就要转换思路,通过科学适度地分散资源和人口,降低土地价格来抑制生产成本的上升。目的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保住劳动力的优势。
二是,更公平地财富分配,增加劳动者的获得感,提升劳动积极性。
三是,在世界上更多地联合劳动者,形成更大的统一战线,共同对抗西方发达国家的残酷剥削,尤其是对我国的打压。
这三个方法其实都与“意识形态”有紧密关系。发展思路从“集中集约”到“适度分散”,靠市场经济是无法做到的,必须靠计划经济才能完成。因为竞争本身就是“资源集中”的,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困难期,激烈的竞争更是让市场主体不愿做“资源分散”。这只能靠行政力量来完成。因此,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而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全世界劳动者的联合则更是意识形态问题。
3、在自然资源方面,由于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自然资源。本国资源肯定不够。因此需要全球资源为我所用。那么,如何获得资源国的支持和信任,尤其是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获得资源国的支持,就要求我们必须与西方的做法“明显不同”。这个“明显不同”落实到经济利益上就是“双赢”、“共富”,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也表现为意识形态的迥异。
综上所述,自从苏联失败以后,俄罗斯遭遇的诸多困难都与意识形态劣势有关。在没有科技优势的情况下,西方的“自由思想”毁掉了俄国人协调劳动(力)的能力,至今不具备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当财富逐渐减少,经济不断下滑后,科技创新又遭重创。经济的失败使得意识形态凝聚力更加衰弱,人心涣散。不但国际人才不能为俄国所用,就连本国人才也大量流失。至此,俄国彻底失去了科技和劳动力优势,处处被动,而且越来越被动。缺乏意识形态支撑的俄罗斯只有靠普京唤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下,才在危机重重中勉强保住了国家利益。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趋势下,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不可能打败西方“国际化”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当全球人才视西方为乐土,移民都往西方涌入的时候,俄罗斯怎么能赢?
俄国的困境对我国是巨大的警示。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巨大,但时当我们不能像西方那样吸引全球人才发展科技,不能进一步获取全球市场和资源,而劳动力优势却在逐步下降时,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反而是极其危险的。这意味着我们在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丛林逻辑)里,是必须要被肢解和毁灭的。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中国已如大象一样不可能躲在拐角里。成为“第二”就意味着无法逃避“巅峰对决”。这是一个“绝境”,尤其在世界经济下滑的时代。当然,这个经济困难的时期,科技创新放缓的时期,也恰恰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第一”也无法实现科技突破,而财富在不断减少,于是这个财富分配变得愈加紧张的时期,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有了空前的联合愿望。这正是“第二”战胜“第一”可以利用的绝佳条件,是百年难遇的良机。
资本主义,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改掉“私有”、“竞争”加“剥削”的制度基因的。这种“基因”使他们无法去除自私和压迫的本性。因此,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越是成为广大劳动者和广大制造业国家厌恶和反对的目标。此时,如果还向西方学习,向“第一”学习,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必须走一条新路,必须集全部力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富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目的是取代“丛林法则”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唯此,中国才能实现人类“智力、劳动力和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趁着经济下行和科技创新停滞的短暂“历史窗口期”,逃脱被击败和肢解的命运。一旦科技创新再次恢复,经济发展再次上行,而“丛林法则”及其秩序还能起死回生,继续发挥“灯塔”作用的话,那么中国的结局将是恐怖的。
总之,当自然科学创新放缓,经济下滑时,社会科学的创新就一定会“复兴”,意识形态竞争就一定会成为决定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在这样的时期,把握住意识形态创新的机会,取得意识形态对决的胜利,成为人类智力、劳动力和资源的最大运用者,那么苏俄的现状就是我们的未来。俄罗斯给中国的最大警示就是,必须把握住宝贵的历史时机,去夺取意识形态竞争的胜利,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富裕”变为“灯塔”, 重塑世界秩序,中国才能避免厄运,人类才能走上正确的、光明的道路。
可参考本人文章:《说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大舆论战役》、《有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两个严重错误》、《模式之争背后的历史玄机》等。可在主页获取。
本人风闻社区、知乎、微博用户名相同,欢迎关注、探讨。部分文章因审核原因在其他平台发布,欢迎移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