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克兰局势的个人看法

1、谁想打。

都想打,俄乌积怨已久,利益诉求和基本形势判断南辕北辙,不打一仗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外部来讲美国也希望打,大约只有欧盟不希望打起来,至少不希望大打。虽然很多人都希望俄乌干一仗,但是具体到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多大,各家各自有各自的小九九。

2、为什么现在打。

其实这个时机并不好,刨去国际环境和军事准备的因素,单单气候原因就很麻烦。东欧马上就要开春,翻浆之后对军事行动不利,所以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后面的事情就会很麻烦。俄乌双方虽然一直有军事准备,但并不见得都愿意二月份开打。

唯一希望这个时候开打的是美国,既能抢钱又能给冬奥会添堵。

3、为什么打那么大。

普京主动选择加上欧美反应无力的结果。

乌克兰只想在卢顿刷声望,没想跟大毛拼个你活我死。

美国只想震一震金融市场,也不想把乌克兰整亡国。资本市场最恐慌的不是“战争”,而是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对美国最有利的局面其实是像14、15年那样,俄罗斯不战而战,战局长期拖下去。那么美国就能一边在国际上制造恐慌,一边持续性的给俄罗斯放血。但现在的情况很可能迅速结束战争,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反复。也就是说俄罗斯能够为世界金融市场提供一个确定性的结果,对于美国制造恐慌情绪是不利的。或者说,如果俄军一战打掉乌克兰继续捣蛋的能力,俄欧之间缓冲区建立,欧洲的资本反而不需要逃离了。

接下来美国要想圈钱就不得不在世界各地继续制造不确定性,但这又使得美国暴露了自己是世界不确定性主要来源这一事实。那么资本为什么要逃向同样不确定的美国呢?实际上自从普京宣布承认卢顿并且命令俄军公开参战那一刻起,美国人就已经搞砸了一切。卢克文还在阴谋论说一切都在美国的计划中,这纯属入戏太深。

尽管是被迫打这一仗,打好了也就是止损,打不好就满盘皆输。但普京的选择显然是收放自如的,美国在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显然是针对俄国“不战而战”的形势的,对于全面大打并没有心理准备。普京一看这个反应,心里就有底了,既然如此,我干脆来个更大的。一场迅速解决的大仗,对俄国的损耗反而远小于长期摩擦。

国家决策,战略上把握大方向,战术上顺势而为、见机行事,庞大而精妙的阴谋设计是小说家言,现实中变数太多,并没有可行性。就拿这次乌克兰事件来说,都说是美国尽在掌握,但很显然有一个关键因素就不是美国能够掌握的——开战之前中俄签署的天然气协议。这个东西显然对普京的决策有重大影响,而且显然不是美国能够预知和控制的。

4、后果。

后果很复杂,最大的后果就是国际社会的道义基础荡然无存,但是公平的讲,乌克兰是科索沃延伸下来的必然结果,始作俑者不是俄罗斯。接下来我们要对现实的国际秩序有更清醒的认识,也要对“我们的实力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毫无疑问,在这个用“实力地位”说话的世界上,我们的行动边界远大于俄罗斯。但是道义基础我们还是要拿住,但不是简单的从国际法的高度,因为国际法本身是由强权塑造的。我们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人类的问题。

直接后果:

1.大概率不会出现美国人期望的美元潮汐。

2.美欧分裂,欧洲分裂,欧洲主要国家内部分裂。美国的盟友们意识到没有外部威胁时美国就是最大威胁。接下来看,德法意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对美态度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3.世界各方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实力边界,某些势力蠢蠢欲动,某些势力惶惶不可终日。对美国的外交而言,接下来很可能面对狼烟四起的局面。

4.世界前景呈现巨大不确定性,而确定性高地则会受到更多青睐。

5.美国没有底线可言,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接下来他们会丧心病狂的在全世界制造不确定性。但他们不是傻瓜,没有头铁到愿意和真正的强国做过一场。所以我们要用好我们的实力地位,创造确定性。

5、后续反应

1.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心无力,只要欧洲还要买俄罗斯的天然气,那么把俄罗斯踢出国际支付系统就是空谈,禁运之类的也只能是空谈。更何况中国去年刚公开和另一个被踢出国际支付体系的伊朗签下了大单(美国人装看不见),既然伊朗能行,俄罗斯自然也能行。如果欧洲也加入这个游戏,美元霸权就真的毁了。

如果为了天然气,欧洲制裁俄罗斯都制裁不下去,那么西方又能怎么制裁掌控了世界绝大多数产业链的中国呢?如果美国不能强迫欧洲强行制裁俄罗斯,美国在世界上说的话就没人听了。但如果美国强迫欧洲制裁又不能弥补欧洲的损失,过几年还要吃回头草,这个乐子可就大了。

2.美国大概率不会亲自下场,因为这会陷入泥潭。相反俄罗斯不会陷入泥潭。

3.乌克兰被打残而且被肢解是肯定的,但是留下一个亲俄还是反俄的乌克兰并不确定。一个意识形态上反俄但实力上无法反俄的乌克兰对俄罗斯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不再需要对西乌克兰的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负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