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小花,“马思纯们”还能找到哪些女主戏路?

上次见到马思纯还是在《第一炉香》,虎背熊腰的葛薇龙被嘲的体无完肤。

没想到在《江照黎明》里,马姐支愣起来了。

从疼痛青春女主到绝望的主妇,马姐终于和自己迎来和解。

除了“小白花”,女演员们还可以找到哪些戏路?

500

NO.1

放弃小花,“绝望主妇”活了

《致命女人》《江照黎明》《福斯特医生》

无论是八十年代《篱笆·女人和狗》中勤劳善良、老实淳朴,对丈夫霸权缄口不言的“枣花”,还是如今《致命女人》中从小梦想成为家庭主妇,费尽心机讨丈夫欢心的贝丝。

影视剧中总有这样一群女性:

她们辛勤劳作,努力经营着一个家庭。

《江照黎明》中的李晓楠白天上班业绩常年第一,晚上摆炒面摊攒钱买房。

500

《江照黎明》剧照

她们始终无视自我,将丈夫和子女的需求放在第一。

《致命女人》中的贝丝一条裙子穿十年,照顾老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500

《致命女人》剧照

但朴素的衣着和满是老茧的双手换不来丈夫的尊重与爱惜。

最终丈夫对婚姻的不忠让她们用尽一生粉饰的完美家庭变成泡影。

比如说《江照黎明》中李晓楠的丈夫苏睿赌博借高利贷,为了钱卸下温文尔雅的伪装,三番五次家暴甚至藏药杀妻。

500

《江照黎明》剧照

《致命女人》中贝丝的丈夫和自己的秘书偷情,间接导致女儿被车撞死。

500

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对女性进行了认识和界定:“人类是男性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相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的,女人不被看做一个自主的存在。”

将这句话带入这些女性角色中再合适不过。

500

©Patty  Carroll 《匿名妇女》摄影作品

在影视剧中,绝望过后是思考和反击,逃离泥沼后,她们都开启了新生活。

500

©Danny Galieote

《三十而已》中顾佳带着儿子经营茶厂。

《回家的诱惑》中林品如完成对洪世贤的反杀。

《致命女人》中贝丝有了新的女儿。

500

《福斯特医生》剧照

但现实往往却像《福斯特医生》一般,尽管福斯特救人无数,却无法挽救她病入膏肓的婚姻,令人唏嘘。

500

NO.2

拒绝恋爱脑的事业女主

《甄嬛传》《后翼弃兵》《小妇人》

21世纪也被人们称为“她世纪”,体现在影视剧方面就是“大女主剧”层出不穷。

要说中国最经典的大女主剧那必然是《甄嬛传》,精彩的剧情被网友津津乐道,各种名梗翻来覆去被盘包浆,一句“宛宛类卿”牵动了无数人的DNA。

其实孙俪之前演的也多是“小白花”,自从演了“甄嬛”这个大女主之后,就开始尝试其他戏路。

500

《甄嬛传》剧照


自强的女主往往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

她们自尊自强,既保持传统美德,又勇于突破传统,反抗不公,即使偶尔犯错,也能不断反思自己。

比如说《后翼弃兵》中的国际象棋手贝丝·哈蒙凭借天赋和努力打破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

500

《后翼弃兵》剧照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的米琪被丈夫抛弃后励志成为了一名女脱口秀演员。

500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但实际上不少剧都是披着大女主的皮,行玛丽苏之实。

《XX传》、《XX传奇》一次次站在艺术审美的至高点上侮辱观众智商。

500

NO.3

让人沉迷的性感杀手

《吉尔达》《落日大道》《热情如火》

中国当红女演员很少能演好“性感杀手”,但好莱坞电影工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感多情的女郎形象。

500

©Danny Galieote

《落日大道》中葛洛丽亚·斯旺森身着一袭黑色拖地长裙,过气的默片女星重现昔日古典风韵辉煌。

500

《落日大道》剧照

《吉尔达》中丽塔·海华斯身材傲人举止优雅,斡旋在一众绅士之间,被称为“爱之女神”。

500

500

《吉尔达》剧照


《热情如火》中玛丽莲·梦露在舞台上扭动身姿媚眼如丝,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女神。

500

《热情如火》剧照

但无论是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还是喜剧片中的俏皮佳人,她们都在男性凝视下产生,最终以承担男性的错误为结尾。

正如希区柯克所说“金发女郎最适合谋杀”。

500

她们鲜廉寡耻、欲壑难填,被传统道德唾弃,但又危险迷人,让人甘愿沉沦。

不只是好莱坞,在著名导演孙瑜的镜头下既有《阮玲玉》式的美丽和哀愁,也有《天明》中含蓄而隐晦的东方性感美人黎莉莉。

历史上的一些“红颜祸水”也是这一女性形象的体现。

500

NO.4

手撕渣男的“疯癫”美人

《消失的爱人》《孤儿怨》《死寂》

十五世纪末至十七世纪,西方历史上曾经掀起了一场残忍的“猎巫行动”,女性作为一种牺牲品遭受大规模屠杀以抚慰社会的伤疤。

500

©Danny Galieote

实际上无论是女巫还是女鬼都被视为邪恶异端的象征,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宣泄口和牺牲品出现。

500

©Danny Galieote

在恐怖片中,女性常常作为“鬼”的载体出现。

比如《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恶鬼画皮、辛十四娘,《午夜凶铃》中的贞子,《鬼影》中的女大学生,《死寂》里的Marry Shaw。

电影的结局往往是恶鬼被消灭或者被净化。

500

©Danny Galieote

而在现代剧中,疯女人、偏执狂则取代了女鬼,成为新的邪恶代表。

《消失的爱人》中妻子艾米为了报复出轨的丈夫设计了一场谋杀案,形象地展示了什么叫做“腹黑心机婊”。

500

《消失的爱人》剧照


《孤儿怨》中一位三十岁的女人借助少女的身体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中弑母恋父,这一类形象无疑是现代影视剧中“邪恶”的展示。

500

《孤儿怨》剧照

米歇尔·福柯曾经在《性史》一书中这样说过“权力有一套特殊的机制,其中就包括了对女人肉体的歇斯底里化,而母亲及其负面形象——神经质女人——便构成了歇斯底里化的最明显的形式。”

歇斯底里化是父权结构下的生命政治控制女性身体的战略。

500

©Danny Galieote

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常常是种种矛盾的集结点,同时也是解读电影叙事的钥匙。

在传统叙事中,女性往往以客体的形式出现,而如今女性形象的丰富也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

我们希望未来在荧幕上能够看到更加丰富、真实的女性角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