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像风一样自由 95后“秒辞”你懂多少?

看到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95后“秒辞” 他们的人生剧本你能读懂多少》,可能是因为第一批90后明年就30 ,已经没有“报道价值”了(笑),所以标签都打95后了。

文章开头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大意就是有个大四学生家长吐槽,自己儿子大学四年级不准备考研,也不准备出国,整天就是捣鼓他的架子鼓。最近还迷上了直播,花很多时间泡在社交网络上。

她儿子的态度是: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喜欢,我愿意!

这位母亲认为孩子不思进取,想法也太过幼稚,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个性,缺少危机感和奋斗精神。

500

  视觉中国供图



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了。有年轻人因为公司没有空调/电脑开机慢就辞职,也有人因为“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离职,也有人因为住的地方离公司太远了跳槽。

中国青年报的该报道也提到了,经过三轮面试录用的女孩子,上了3天班就要辞职,理由是:下了地铁站走到公司的距离太远,觉得太累了。就像网络上一位因为辞职信走红的95后一样,她的辞职信只有一句话:我要像风一样自由。

作者说:“他们的直白、自我常常让年长一辈的人看起来难以理解。”我想说,我的离职从来没有离职信。想走,先和直系领导沟通,然后和hr说,之后填单子滚蛋就完事了。啊,果然中国这么大,每个公司的离职程序都不一样。(幸亏没有让我写什么离职信!)

很多研究报告同时显示,95后职场人的离职率相当高,平均7个月就辞职。这里有一点,之前说年轻人工作不稳定,是因为他们频繁跳槽。但就我周围朋友的情况而言,他们离职大概率并不是跳槽,而是“裸辞”,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多次更换工作。

公司环境不好、电脑太烂、午餐难吃、人际关系复杂、感觉不顺心、累了想歇歇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秒辞”的理由。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都不愿意将就,他们更注重自我感受、能够发挥个性。

有的公司说:不敢聘用95后这种小年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要求高。也有人说:这种自由、个性,是要付出代价的,等信用卡刷爆就知道现实是什么了。无论你怎么看,95后,就是有着他们独特的时代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有年代感的

任何人对事情的看法、态度,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是和他所处的年代有关。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70后、80后是“奋斗版”,就像佟大为、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奋斗》一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享受生活,藐视虚伪、敢于创新、追求,思考人为什么活着。

电视剧体现了80后的爱情亲情事业,在现实中的摸爬滚打,也告诉大家:奋斗从来不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到了90后,他们成长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更多元化,性格自信又敏感,思想更叛逆,更加依赖网络。

到了95后,网络更无处不在,网络即生活。他们拥有很多电子产品,沉迷动漫、社交网络、斗鱼直播。95后的注意力更短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个性夸张、敢说敢为、八卦逗比……

95后从小养成的主角意识让他们不甘于配角的存在,更渴望与众不同,也因此愿意为不同的、有个性的价值观埋单。

同时,95后也有能力从事和网络相关的新兴职业,这些职业好玩、自由,比“铁饭碗”更容易让他们接受。随着时代的变化,95后的价值观,包括对爱情、亲情、职业选择的看法早就和70后、80后产生了巨大差异,其实,这背后只是时代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最近,听到一部有声读物在给孩子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之一。那时的我很佩服愚公坚定不移的信念,但现在听起来,我有了别的想法:一定要移山吗?这样成本岂不太高了,还不如搬家呢!这么美丽的大山应该留给自然,人们可以来旅行啊!看来我的想法也在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变化了。

不同的时代,人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观念也在变化。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出于爱和关心,都想为孩子设计一个人生的剧本,带着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理解,也带着局限和偏见。但这个设计通常是没有用的,年轻的一代一定会有自己不同的剧本,因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理解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95后勇敢表达自我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在一些人看来,95后敢想敢说,表达太直接太自我了。现代文化通常鼓励表达自我,认为自我的身份认同是通过自我表达获得的,而传统的沟通方式,则会赋予自我表达更多的意义。比如,一个孩子说今天的午餐不好吃,可能只是一个孩子主观的想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

但在传统的东方文化看来,这句话就可能代表:孩子在抱怨,不懂得感恩,这样的表达是不被赞许的。人们更喜欢关注群体、他人的愿望,放下自身感受的做法。

然而,能够勇敢表达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和情感长期被压抑,无法表达,就会引起内心的冲突,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说过:当你能把经历的事件和伴随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的症状就可能会消失。心理咨询之所以有可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自由表达,避免积压大量负面的能量。

很多心理创伤都和压抑自我表达有关,一项针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那些用诉说、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了自我感受的病人,会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态、更少的急诊预约、更高的积极情绪以及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此外,压抑自我表达和睡眠障碍、如心血管疾病都具有相关性。很多心理学的临床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自我表达与更好的身心健康状态直接相关。

当一个人能够体察到自己的情绪、想法、行为,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自身,这些新的理解,又会构成新的表达的欲望和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辞职,“闪辞”和“裸辞”,在刚辞职的头几天,是十分痛快的,就和学生时代刚放长假的时候一样。但过了一段时间,尤其需要不断找公司、面试时,就会进入懈怠期。两份工作之间的“空窗期”越久,赶下一份工作时就越想辞职。

对此,中国青年报给出的意见是:

  第一,作决定的时候慢一点。

  既然都知道这时作出的决定有可能会后悔,那就给冲动的情绪来个“缓兵之计”。给自己一个冷静期,尽量避免陷入鲁莽、轻率的被动局面。你可以暗示自己:先睡一觉再说,过两天再作决定也不晚。当你发现情绪很难克制的时候,也可以邀请你信任的人给你一些建议。

  当你冷静点的时候,可以再问问自己:这是最适合我的决定吗?有没有其他解决方式?如果作了这个决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目前有能力承担吗?

  第二,生活中多一些对情绪的自我觉察。

  任何情绪都有它的意义,冲动也是一样,每次冲动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去了解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前面讲到的“秒辞”的女孩,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她慢慢觉察到:当时非常想得到公司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当认同没有被满足时,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用“秒辞”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为的是赌一口气。

  所以,当我们通过冲动的情绪看到背后的心理需求,就是在更深的层面了解自己,疗愈自己,给自己心理营养。经常在生活中进行这种自我觉察,就是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走向成熟。

  每一代人都会在青春年少时冲动、叛逆,被人批判,被长辈认为幼稚不成熟、缺乏吃苦精神,等等,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还年轻。终有一天,他们将扛起未来的重担。透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也许更能了解,95后其实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代:有个性,有成长,有未来。

500

对此,不少微博网友表示不是我想辞职,是公司想要我命。

500

500

500

500

至于老板人好,同事和善,公司午餐好吃,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简直就是神仙日子好吧!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