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老子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
老子作为星官和史官,身处乱世,看到礼崩乐坏,民不聊生,所以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百姓是抱有深切的同情心。通过阅读历史和观察天象,他认为,这个世界(包括天象、自然界、天地人)运行都有其规律,这种规律如周而复始、对立统一、柔能克刚、静以制动、事缓则圆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无论是君王还是老百姓)的意志而改变的。这些规律是可以找得到悟得出,是可以学习到的。遵从这些规律,人就可以保全自我,进而可以发展壮大。老子的这些思想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演绎了易经的思想,从而演化出易经的道家学派。
老子写“道”“德”的初衷,是希望老百姓能格物致知,顺天“道”行已“德”,从而在乱世中保护自己。他的思想中没有儒家的进取心,没有要人“修身齐家”后“治国平天下”。所以,他对孔子本人也好,孔子思想也好,都是持批评和不屑的态度。
古今中外,统治者其实都是有意无意秉持老子的思想,如中国历朝历代“愚其民”、现今西方世界给中下层提供的“奶头乐”,都是希望绝大部分的老百姓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好好过日子就好,不要有太多的进取心,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社会思想不一致,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危及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