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与古今中外的谍战
近年来谍战片盛行,《风声》之后,又有《秋喜》。《东风雨》尚在热播,另一谍战大片又在开拍。可见间谍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1991年出品的电影《大决战》是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其中自然也不不了隐蔽战线的叙事线。淮海战役打响前,伟人的办公桌上有5份同样的文件,他们分别是: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参谋次长刘斐、国民党党部秘书沈安娜、国民党机要参谋长韩练成、国民党南京军部通信总站传来的。国民党国防部的作战命令、一举一动,甚至蒋介石的生活起居,都有可能被我党秘密人员掌握实时信息。
隐藏的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对中共在三大战役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汝瑰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深受蒋喜爱。他在淮海战役期间,作为国防部作战厅长直接参与指挥作战,并向蒋提供作战方案,定期向其汇报战况,同时向解放军传递了大量军事情报。其实,郭汝瑰曾经险些暴露,揭发他的正是他的长官,同时也是我党另一位红色间谍刘斐。随着淮海战役的不断进行,蒋介石越来越怀疑他们内部有人泄露了军事机密,此时的他选择去询问刘斐,让他来分析,谁是卧底的可能性大。刘斐并不知道郭汝瑰是同志,但看到郭汝瑰一直以来生活简朴,为官清廉,于是刘斐便以此为由向蒋介石控告郭汝瑰。另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也怀疑这个郭汝瑰可能是共产党的卧底,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郭汝瑰这个人不贪财、不好色,生活很是清贫。当然,他提出的这理由,让蒋介石感到难堪,难道国民党的将军们都是贪财好色之辈?可能孟良崮战役是另一番惨烈景象。他凭着自己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极力促成擅长平原作战的重装备74军部署在山路崎岖的鲁南地区。并让张灵普非常看不上的83师师长李天霞来指挥他,其结果可想而知。淮海战役中刘斐让黄百韬拖延一天撤离,也是因此,黄百韬部队被共党的华野军队围歼。
本来,黄百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但是,镇守东线防务的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国民党东线防线大开80公里通道,解放军先头部队和山东兵团迅速穿过防线,吃掉了黄百韬兵团撤退的先锋部队,并切断了其退路。张克侠早在1929年7月就秘密入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也是地下党员。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5个军被歼灭。蒋急调黄维兵团和李延年兵团救援徐州,廖运周的110师及所属85军也因此被编入黄维兵团奉命增援。黄维兵团被围之后,想要以四个主力师强行突围。廖运周将黄维想逃跑的想法紧急送出去之后,还主动请缨担任前锋部队,并表示“如果司令官信得过我,110师愿为开路先锋打头阵”。在和刘邓报告之后,廖运周率领先锋部队在我军故意开放的口子当中冲出,并将黄维兵团的另外几支部队带出。结果那几支部队被解放军收口,损失惨重。在连续多轮迷惑黄维之后,廖运周切断了和黄维兵团的联系,并调派炮兵营阻击突围的黄维兵团。廖运周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我党,并在国民党军队的进步军官当中积极发展党员。后来,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党组织遭到敌人的大规模破坏,廖运周因此奉命长期隐蔽,以为后来酝酿机会。黄维实在没想到,自己的突围部队居然是卧底,他也最终被俘。
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不顾个人安危,配合党组织做通父亲傅作义和平起义的工作。一方面她身为一名地下党员要坚定的拥护中央的政策方针,为保护北平免受战火而竭力的劝说其父亲放下武器、达成和解;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地位又极其特殊,作为拥有“一言而决北平两百万人民生死”的最高长官的女儿,她也不忍见到父亲半生的奋斗化为乌有,这是一个女儿心疼父亲的人之常情。但是,在小爱和大爱的交织和割舍中,傅冬菊并没有动摇,她对傅作义说:“父亲一人的心血和积累与北平两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比算不了什么”。傅冬菊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人,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大爱的境界是许多人都难以达到的。还有一个人也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他就是阎又文,傅作义的机要秘书和贴身幕僚,国民党少将,也是红色特工。
其实古人的孙子兵法九篇,“用间”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间”,不仅仅指间谍而言,更类似于今天所说的第五纵队。统一六国的秦王政便是用间的高手。公元前237年,亲信尉缭向秦王政献计说:“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也出类似计谋。于是,秦王的“第五纵队”出动了,“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史记·李斯列传》)。
秦国第五纵队最辉煌的战果,是在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领大兵攻赵,为一代名将李牧所败。第五纵队于是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使言李牧欲反,赵杀李牧。次年,王翦灭赵。
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弱,却首当强秦之锋芒。韩王左思右想之下,也依样派出第五纵队。此人名郑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游说秦王政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秦王政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此计也算阴毒,但渠未成而“疲秦”的阴谋已经泄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史称郑国渠。渠成之后,秦国经济实力大增。不数年第一个就把韩国灭了。
当秦先后灭韩、赵、魏、燕、楚五国时,齐相后胜接受秦的贿赂,又使宾客受秦金,共劝齐王“去从(纵)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五国既亡,秦兵于公元前221年,攻破齐国,俘齐王建,齐亡。
秦国仅仅用了十三年时间,便完成了海内统一的大业,第五纵队功不可没。而秦帝国的败亡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而且第五纵队——我指的是赵高——也起了关键作用。
可以这样说,凡争王争霸的,几乎没有不使用第五纵队这一法宝的。西方列强玩用间,更是出神入化。17世纪,英法为当世两强,也是百年世仇。法国为削弱英国海外势力,派军队抗英联美,最后美国虽然脱离英国独立,法国在贡献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却也元气大伤,财政出现了问题。这时候法国有个业余的大经济学家,路易十四(太阳王)的宫廷御医魁奈医生,提出了增印钞票的“积极财政政策”。此计实施后,皇帝和贵族固然能够维持其奢侈的生活,但国家已经债台高筑,社会上物价飞涨,不数年而大革命已成。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不说,法国也陷入多年内乱,对英国而言,实是去了心头的大患。这位搞垮法国的经济学家也是从英国来的,这仅仅是巧合吗?
有意思的是,魁奈医生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写过一本当时对法国政界影响重大的著作《中华帝国》。魁奈从中国黄老道家的放任无为思想中,汲取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灵感,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的老祖宗。
除法国之外,德国也是英国的大敌。十九世纪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曾揭露,英国为了鼓吹损人利己的“世界主义”潮流,精心炮制了“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巧妙地将破坏别国工业化的错误政策,伪装成有利于全社会利益的正确政策。李斯特还提到英国曾不惜破费金钱,利用“机密费”操纵各国的社会舆论,以至于德国的众多学者和新闻记者,都不自觉地站在英国立场上讲话。
80年代中期以后,前苏联许多经济改革措施都被引向于瓦解国有经济和推行私有化。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彼得·施瓦茨,96年出版了《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八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佣一大批专家,策划瓦解前苏联的秘密战略的幕后活动,先千方百计迫使前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进而巧妙诱导其上自杀性改革道路。他还在书中透露,“前苏联垮台不是上帝青睐美国,而是里根政府奉行的政策所致”。施瓦茨洋洋得意地在该书序言中露骨地说道,“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的原因究竟何在?病人吃的是真正对症的药方吗?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介入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的改革,如指使索罗斯赞助和参与制订“五百天计划”,国际货币基金通过提供贷款的附加条件,规定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改革方向,等等。
苏联改革年代的第一号人物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后宣称他最初的目标就是“推翻共产主义”。第二号人物雅科夫列夫,被称为“灰色的协调者”。1959年,他曾经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和他一道去的共有6个人,包括一个也成为美国间谍的克格勃将军。苏联解体后,雅科夫列夫接受《消息报》记者的采访,当时记者问他:您是共产党培养的干部,有最高的职位,您怎样把自己的职位和反共观点结合在一起?他的回答是:“我对共产主义失望了,认为共产主义是最大的危害,最僵硬,应该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有两条道路。一种是持不同政见者,公开去反对。第二条道路是从内部摧毁它。我发现,持不同政见者的道路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站在反共的立场,但是要从内部来反对。”雅科夫列夫一伙人的分裂活动,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几乎没有人重视他的美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