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引进的化肥和化纤项目,极大增加了粮食和布匹的生产量

【本文由“西方朔”推荐,来自《为什么印度没有快速建设大量化肥厂?》评论区,标题为西方朔添加】

60年代,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冲突后局面更加恶化,这可以说是我们建国后最危险的时刻,一旦美苏沆瀣一气,后果不堪设想。

四位老帅分析国际形势后,认为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中美矛盾,战争风险总体可控。果然,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工业发展机遇。在这场石油涨价造成的经济危机里,全部欧美工业国都遭受重创,其二战后经济奔腾的局面彻底终结,而苏联实力依靠石油价格暴升反而大涨。

欧美国家碰到了经济危机,产品卖不出去、工人失业,急需开拓新市场,而中国工业底子薄,正好抓住机会,低价采购需要的工业装备和技术。而且我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和西方世界外交困境已经打破。30年代的大萧条被苏联抓住,使其能快速工业化,这次终于轮到咱们了。

咱们想买,欧美想卖,双方迅速达成共识。这就是“四三方案”的产生背景,我们在5年内引进了价值43亿美元的26个项目。中美的贸易额从1971年的490万美元急剧增加到1974年的9.3亿美元。日本、德国等也先后与我国在设备购买和技术转让上达成共识。

我国80年代的经济腾飞,很大原因就是“156项工程”和“四三方案”所奠定的基础。70年代引进的化肥和化纤项目,极大增加了粮食和布匹的生产量,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改善,继而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世上没有救世主,命运永远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