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年审片】 《狙击手》高开低走但值得一看
与抱着极低期待去看的《水门桥》不同,我对《狙击手》并没有什么预期,而且狙击手的宣发也比较少,是看人讨论起来才想起这电影也是春节档。可以说这电影和名字一样,存在感非常低。最早《狙击手》并不叫《狙击手》而是叫《最冷的枪》,就我个人而言的这两个名字都不太喜欢:前者是因为当时我军并没有狙击手一说,只有神射手或者特等射手;后者名字虽然切合当时朝鲜战场上的冷枪冷炮运动,但名字实在是让人有些一言难尽。当然一道菜叫佛跳墙还是叫海鲜羹并不影响菜的味道,电影的名字也不影响电影的质量。今天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狙击手》这电影。
先开宗明义,《狙击手》这片虽然高开低走、虎头蛇尾之感,但是故事完整,狙击戏部分到位,有牺牲、有集体主义以及近几年抗美援朝电影都没有的东西:朝鲜百姓。老谋子不愧是国师,政治站位足够,该点的题都点了,连带着别人没做的附加题都做了。因此我给《狙击手》打个8分,作为横向对比《长津湖》7分,《水门桥》8.5分,《李延年》9.5分。以下是我对《狙击手》的评价。
狙击手这个题材其实非常讨巧。无他,因为抗美援朝我们在阵地战阶段发动了大规模的冷枪冷炮运动,而且诞生了以张桃芳为代表的一系列英雄,而且得益于张老爷子长寿,留下了大量的访谈材料有不少真实素材。狙击手对决以特种作战为主,没有大规模的战场调度,避免了我国导演在拍摄战争电影时的短板。同时狙击手本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天然是个吸引人的题材。如《兵临城下》、《生死狙击》无不都是描绘狙击手之间的巅峰对决。
然而遗憾的是,《狙击手》并没有讲述张桃芳的故事,也不是改编自张桃芳的真实战例。《狙击手》没有张桃芳早已知道,但真在银幕上确认这一点依然是让人非常失望,光是张桃芳老爷子自述的和美军狙击手对决的战斗经过就比电影更为精彩。电影创造了一个新的志愿军狙击手:死神。而整个电影也是围绕美军设计想要活捉死神展开的。
必须得说,张国师到底是张国师,整部电影就围绕着一场围伤打援的狙击战展开,情节完整节奏紧凑。前半部分我军顶尖狙击手死神率领的五班面对美军王牌狙击小队时那种高手对决胜负只在毫厘之间的气氛非常到位。美军狙击手各个都是顶尖高手,他们冷酷、无情、强大、专业,用伤员来诱杀我军战士。他们周密策划,他们装备精良,他们诡计多端。在近几年的抗美援朝电影作品中,《狙击手》里的美军对手应该是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了。我军死伤惨重,设计狙杀美军,美军再进行报复,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十足的表现出了巅峰对决。可以说影片前半部分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而且情节紧凑节奏合理。单以前半部分论的话,《狙击手》的表现好于《水门桥》。
然而正如标题所说,狙击手高开低走。在影片过半,我军狙击手准备用自己交换受伤的战友时剧情开始电影逐渐走向崩坏。仅存的我军狙击手在美军大部队赶到后开始突然天神下凡大杀四方,最后甚至美军狙击手放弃狙击选择开坦克来对抗我军狙击手,与电影前半部分判若两人,使得整部电影一下子落了下乘。但除却这些问题,整部电影依然让人有不少惊喜,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狙击手》第一次在电影里正面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因此《狙击手》虽然高开低走,但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
最后,《狙击手》这电影也逃不开卖惨,强大的美军让我军战士的牺牲一个个都非常惨烈。但是一味的卖惨换不来胜利,而美军再强也注定会失败。如果要卖惨那就让美军更惨;如果美军强大那我们的战士就更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狙击手》用美军凄惨的死相告慰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
优点:
1. 展现了我军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抛弃战友在劣势环境下与敌人斗智斗勇。
2. 正面描写了我军与朝鲜百姓之间的鱼水情,让人不由想到了罗盛教烈士
3. 展现了美军的强大以及战场上的种种反人类行为
4. 对狙击手对决的气氛渲染很到位
5. 我军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的悲壮斗志与美军的消沉形成鲜明对比,让残存美军产生疑问“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该死的战争”
6. 服装道具没有明显漏洞
7. 惨重伤亡之下一个战士崩溃喊着美军有步话机,有瞄准镜,有测距仪,有火力,啥都有而他们什么都没时,班长呵斥到我们虽然没有这些但是我们有战士,阐述了我军能战胜美军的关键:人的因素。
缺点:
1. 影片的美军目标让人有些莫名,非要活捉我军王牌狙击手死神而不是击毙
2. 泪点的营造过于生硬,让人感觉为了哭而哭。属于是“我该哭”而不是“我想哭”。
3. 有一个场景是我军战士背着钢板顶着火力去营救战友,实在是让人遭不住。
4. 美军狙击手被爆头的死相不够凄惨,莫辛纳干爆头的话伤口不应该那么小。
5. 美军狙击手最后选择不用狙击进行对抗,改为开坦克。我甚至都脑补出了这样的对话:
“狙击手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我从短暂的人生中学到了一件事,越是打狙击就越会发现狙击手是有极限的……除非超越狙击手”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不做狙击手了,我去开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