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珠海工厂关闭,员工工作30年换150万补偿?这样的赔偿属于什么水平?

据时代周报报道,近日,一份署名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下称“佳能珠海”)的《关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优待方案的公告》在网络流传。公告给出的补偿方案中,包括经济补偿金、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奖金以及春节慰问金等五大部分,被不少网友评价为“良心企业”。

1月20日,佳能中国相关人士确认了上述赔偿方案的真实性:“公告给出的方案是一个标准,每个员工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目前正在跟每个员工进行商谈。”

次日,刚拿到补偿款的前珠海佳能员工李青(化名)表示,厂子决定关停前,他的月工资是7千元到1万元,如今拿到约25万元的补偿,他有个同事在这边工作30年,最终拿到150余万元的补偿。

在此之前,佳能珠海因经营面临困难,决定终止小型数码相机(又称卡片机)的生产。佳能中国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关停上述产品线主要受到全球疫情影响,上游芯片供应限制,以及智能手机的冲击。

在专业相机市场,最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两个品牌当属尼康和佳能。5年前,尼康已经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给出的理由同样是受智能手机冲击,小型数码相机市场已逐渐萎靡。

500

今天只讲一个经济模型:中等收入陷阱,这里并不特指任何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发展经济体中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中,对于资本来说,总是寻找劳动力性价比较高的区域,考虑到人员成本总是企业运营中最大的成本,将产业转移过去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对于产业转出国来说,本地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弥补方式则是通过保留高附加值产业、通过金融和服务业重新分配收益,比如持有这类国际企业的股权债权来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创造财富的收益,当然也会出现产业空心化不利于一些群体的情况,总体来看近几十年是可以维系的,只要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创造的利润足够多,就可以反哺内部的居民。

而对于产业输入国来说,是最快速补工业化课的机遇,落后总是要挨打的,贫穷疾病下谈平均主义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教育很多人甚至都不会思考到发展这个问题,所以就有一些政治经济稳定的经济体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产业带来产出和就业,就业又带来新的消费需求,需求又带来新的利润,往往接收产业转移的经济体会进入一段快速的GDP增长时期。

发达国家和国际资本也不是做慈善,更多的是希望挖掘劳动力红利来获得利润,同时也并不想真的培育几个跨越中等收入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体成为自己利益的挑战者,往往在进入这个国家的时候都会进行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输入,并在本地劳动力红利散尽之前布局新的产业输入地区,亚洲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必然是产业转移的重点,当然有人会举例韩国和日本,前者三星寡头准确来说是美国企业,而后者工业基础本就不弱,且被长期驻军连完整主权都没有,美国国债到底谁在买呢?还要承担变相的保护费而已。

对于产业输入国来说,短暂的高速发展会让更多的人产生错觉,忽略了自己的产业并非具有核心的竞争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其实是廉价劳动力,以至于通过廉价劳动力红利积累的原始资本肆意挥霍,用在不能产生长期经济良性循环上面,比如文化输入国附加值高的奢侈品,腐败下的财富转移等等。分配不均下少数人获得最大比例的发展红利,而多数人虽然获得了中等收入,但依旧很难形成原始积累,随着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下降,资本主导产业转移到下一个劳动力红利地区,失业率上升,由奢入俭难,发展中各种矛盾就会集中爆发,这个过程中,内部的买办利益集团作用举足轻重,经济体的衰退与少数人财富增加并不矛盾,多数人吃不到发展红利,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就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完,等到外部资本撤离以后,但内部利益集团却在增加,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增量做不动,存量分割起来更加厉害,也就是所谓的内部分配,少部分人并不会因为蛋糕变小而胃口变小,其对劳动力压榨起来对于国际资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经济预期进一步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当然中低端产业流出反而可能成为一些媒体所渲染的好事,论证是劳动力红利不再为国外资本挖掘,其实在建立内部的高附加值产业之前,产业迁出还是要被内部的中低端产业取代,多个陷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证明,内部的既得利益者手不比国际资本软。

当然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是否已经跨越仍未有定论,但很多前车之鉴值得思考,居安思危么,历史经验指向两个方向,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内部分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