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与抖音、游戏和微博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里,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但他们没有方便的支付手段、也没有同时被相同内容诱导的可能。 伴随网络支付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种种吸引青少年的非理智消费成为可能 。 粉丝及其各种活动,就是促成这种消费的最佳形式。无论饭圈整治、劣迹艺人封杀,其背后的逻辑并没能改变:还是利用青少年心智谋取经济利益。

       20年来,“玄幻”、“同人”、“霸总”,令文学惨不忍睹;

       15年来,“帅女”、“娘炮”、“整容”,令审美惨不忍睹;

       10年来,“滤镜”、“P 图”、“浓妆”,令真相惨不忍睹;

       5年来,“RAP”、“唱跳”、“成团”,令音乐惨不忍睹;

       5年来,“比心”、“谐音”、“夹杂”,令表达惨不忍睹;

       5年来,“微博”、“游戏”、“抖音”,令体质惨不忍睹。

        上述都与基于网络利用不成熟心智谋利有关,微博不清、抖音不禁、游戏不限,青少年大把大把的好时光必然浪费,此题无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