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刘邦为什么在临死前派陈平去斩杀“头号亲信”樊哙?

本文没啥目的,大家自己看,自己品味。

问题如下: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回答如下:

当然不是。

500

这个事情的重点在于刘邦对于吕氏势力的防备,希望在自己在世时,能够剪除吕后的一个重要羽翼,而且,也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杀掉”,而是派陈平带着周勃一同宣诏代将,斩杀樊哙。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这是两人的实际关系,并不是“妹夫”,而是“连襟”,正因为是“连襟”,所以在诸将中最为亲昵。

但是,这种亲密关系,在刘邦即将不久于人世时,就成为了重要的隐患: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这句话是说,英布谋反时,汉高祖刘邦还没有出征之前,曾经病情严重,不愿意见人,命令看门的郎宦不得允许群臣进入,所以,周勃、灌婴等都不敢进入。

十多天后,樊哙冲入宫门,带着大臣一起进入。只见刘邦自己枕着一个宦官在躺着,樊哙痛哭流涕说,你和我们一起在丰沛起兵定天下,何其壮勇,而今,天下安定,你又何其惫懒?

这些话,都还算是好话,后面就不好听了。

且你病情严重,大臣们都很紧张,不接见我们这些人议事,难道只对着一个宦官……注意,这之后的“绝乎?”已经直指高祖将死,而接下来的质问是,难道你没有看到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废立的事儿吗?

刘邦闻言笑着起身。

这里,刘邦究竟是什么目的,事件有什么背景?

为什么周勃、灌婴等人领衔,而真正的执政者相国萧何和吕后没有反应?反而让樊哙排头?

要解释这些疑问,就要知道此时还发生了什么事儿。

见《史记·留侯世家》: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

……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结合上文可知,刘邦闭门不见群臣,应该就是在汉十一年黥布反时,得病,想让太子领兵讨伐黥布,而从刘邦的行为来看,当时实为“装病”,否则也就不能“笑而起之”而因为涉及到让太子领兵,吕后无计可施,所以,只能让樊哙假装“愣头青”去撞破这个“骗局”。

在大败英布之后,刘邦病得越厉害,越想换太子,无论重臣怎么劝谏都不听,就有了商山四皓的出场,而刘邦在看到这四个老头之后,与戚夫人说道: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也就是我想换, 但是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了,吕后是你的主人了!为什么四个老头子就代表着太子羽翼已成,三解在其他文章里有解释,日后会发出来。

但是,承认自己失败的刘邦,也绝不希望自己喜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受到清算,这是他“让步”的底线,然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也就是说,刘邦快死的时候,有反吕者跟他告发,如果你死了,樊哙会带兵把戚夫人、赵王都杀了,刘邦大怒,派出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夺他的兵权。

注意,刘邦杀樊哙的旨意的真正目的是借人头警示吕后,不要报复戚夫人和赵王,结果,陈平害怕吕后,只是把樊哙抓回了长安,这个警示作用也就不存在了,尤其是在高祖死了之后,吕后干脆就赦免了樊哙。

综上所述,刘邦对樊哙的杀心,早在他想换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因为明显樊哙根本就不和自己一条心,所以,在将死之际,类似于安排后事,也想把樊哙弄死,削弱吕氏的力量,同时警告吕氏,不要太过分,而且,让掌握重兵的周勃、陈平与吕氏彻底站在对立面,也有利于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

只是没想到,人走茶凉, 一切凉凉。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2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五星出东方
    西晋,晋庭执政集团能力威望不足。明朝,朱元璋直接费了淮西集团。要是李文忠,蓝玉,傅友德这些军界扛耙子不死。朱棣敢造反?造反能成功?
    西晋啊,真的是自己活活作死的,细细想来,西晋一代竟没有一件值得称颂之大事...
  • 如果没有尔虞我诈,傻傻的做人,用心做事,不知道白头发能不能少很多呢
  • 想起了怀仁堂之夜,常恨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 零落白夜
    吕后见识不短啊,也算是和不错的领导人,只是手段太残忍了而已。
    她已经心理扭曲了
  •     可问题是你说“刘邦对樊哙早有杀心”,并引《史记》为例,可《史记》上也说了刘邦死后吕后也有“尽诛大将”想法啊:“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如果刘邦临死前杀樊哙并未成功,可吕后当道的时候杀大将如陈平灌婴、樊哙周勃也没有施行。仅仅从后党、帝党二者牵制的角度似乎不太合理
        其实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因为皇帝制度当时并未深入人心而已。
        刘邦严格算来才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帝啊,第一个秦始皇在当时人心目中又是如此暴戾、维护皇权制度的儒学还没有统治中国。随便什么一个拥有军队的人、和刘邦”与帝为编户民“的大将想当个皇帝肯定没什么心理负担。所以不管是刘邦、吕后”诛大将“的理由只是想用个人手段维持皇权而已。 但不管是刘邦、还是吕后都是想干没干成而已,但毕竟皇权制度还是巩固住了。
        皇权从理论上、伦理上的至高无上需要等到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算是大功告成。
  • 全部楼层
    一个很有态度的网友
    老话说的对啊,头发长见识短。
    吕后见识不短啊,也算是和不错的领导人,只是手段太残忍了而已。
  • 全部楼层
    繁星
    有西晋、明朝和本朝的影子。
    西晋,晋庭执政集团能力威望不足。明朝,朱元璋直接费了淮西集团。要是李文忠,蓝玉,傅友德这些军界扛耙子不死。朱棣敢造反?造反能成功?
  • 五星出东方
    刘邦会在乎女人和儿子?刘邦在乎的是他刻意搭建,他死后的政治格局:内外相治。
    刘邦对他死后的政治安排是,汉庭的执政权利交给随他打天下的工程集团。而地方重要战略区交给手握重兵刘氏诸侯王。刘邦即怕功臣集团夺位,又怕诸侯王造反。刘邦给出的方案就是内外相制。在继承人不给力,镇不住局面的前提下。刘邦把汉庭执政权利交给功臣集团,他们无论实力,能力还是威望足以压服天下。包括不服汉室的异己力量,也包括刘氏诸侯王。而刘邦封建的刘氏诸侯王有威慑着功臣集团,让他们不敢窥视大位。同时诸侯王在地方就近监视压服不服汉室地方势力。而汉帝垂拱掌权,不要涉足具体的权利博弈。这样的政治安排,就怕汉帝抵抗不了权利的诱惑,亲自下场。在破坏政治平衡的同时,有控制不住局面。汉庭权利争夺必定让诸侯王和其他野心家蠢蠢欲动,造成天下大乱。
    所以刘邦并不想汉帝一开始就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功臣集团。再没有时间换太子的情况下,刘邦就尽可能的削弱吕氏集团的实力。防止吕氏外戚和功臣集团内斗,损害汉庭权威,最终打破他的政治安排。所以刘邦才会杀吕氏集团的顶梁柱樊哙。
    刘邦死前和吕后的对话:
    吕:萧何死,谁能承担宰相的责任。
    刘:曹参
    吕:之后呢
    刘:王陵。王陵这人为人刚直,但处理政事的能力不足,可以让陈平来帮助他。陈平虽然聪慧,却难以独当大任,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就让周勃当太尉吧,当时平定刘氏天下的人一定是他。
    吕:接下来呢?
    刘: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需要知道了。
    最后两句吕后想让吕氏集团上位,刘邦给否定了。
    吕后惠帝之后的政治局面也证明刘邦安排的有效和担心。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的斗争削弱了汉庭权威,让诸侯王(如齐王)蠢蠢欲动。功臣集团在消灭吕氏集团,哪怕杀死惠帝儿子都不敢篡位。但功臣集团却让没什么实力的代王刘恒继位也不让剿灭吕氏集团中有大功的,同时也是手握重兵的齐王继位。这即是维护功臣集团的权利同时也是维护天下安稳。吕后惠帝之后,汉室天下又回到了刘邦预设的轨道上。
    有西晋、明朝和本朝的影子。
  • 刘邦会在乎女人和儿子?刘邦在乎的是他刻意搭建,他死后的政治格局:内外相治。
    刘邦对他死后的政治安排是,汉庭的执政权利交给随他打天下的工程集团。而地方重要战略区交给手握重兵刘氏诸侯王。刘邦即怕功臣集团夺位,又怕诸侯王造反。刘邦给出的方案就是内外相制。在继承人不给力,镇不住局面的前提下。刘邦把汉庭执政权利交给功臣集团,他们无论实力,能力还是威望足以压服天下。包括不服汉室的异己力量,也包括刘氏诸侯王。而刘邦封建的刘氏诸侯王有威慑着功臣集团,让他们不敢窥视大位。同时诸侯王在地方就近监视压服不服汉室地方势力。而汉帝垂拱掌权,不要涉足具体的权利博弈。这样的政治安排,就怕汉帝抵抗不了权利的诱惑,亲自下场。在破坏政治平衡的同时,有控制不住局面。汉庭权利争夺必定让诸侯王和其他野心家蠢蠢欲动,造成天下大乱。
    所以刘邦并不想汉帝一开始就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功臣集团。再没有时间换太子的情况下,刘邦就尽可能的削弱吕氏集团的实力。防止吕氏外戚和功臣集团内斗,损害汉庭权威,最终打破他的政治安排。所以刘邦才会杀吕氏集团的顶梁柱樊哙。
    刘邦死前和吕后的对话:
    吕:萧何死,谁能承担宰相的责任。
    刘:曹参
    吕:之后呢
    刘:王陵。王陵这人为人刚直,但处理政事的能力不足,可以让陈平来帮助他。陈平虽然聪慧,却难以独当大任,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就让周勃当太尉吧,当时平定刘氏天下的人一定是他。
    吕:接下来呢?
    刘: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需要知道了。
    最后两句吕后想让吕氏集团上位,刘邦给否定了。
    吕后惠帝之后的政治局面也证明刘邦安排的有效和担心。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的斗争削弱了汉庭权威,让诸侯王(如齐王)蠢蠢欲动。功臣集团在消灭吕氏集团,哪怕杀死惠帝儿子都不敢篡位。但功臣集团却让没什么实力的代王刘恒继位也不让剿灭吕氏集团中有大功的,同时也是手握重兵的齐王继位。这即是维护功臣集团的权利同时也是维护天下安稳。吕后惠帝之后,汉室天下又回到了刘邦预设的轨道上。
  •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 Shiningwind
    女的一旦掌握权力,往往比男的更狠
    老话说的对啊,头发长见识短。
  • Shiningwind 我要把你按到墙上亲,听见没?按到墙上亲!
    女的一旦掌握权力,往往比男的更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