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用眯眯眼恶心中国人,一边给网友扣上“上纲上线”的帽子,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本文来自《胡锡进评“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西方国家亚裔乃至中国人的眯眯眼歧视是由来已久的,曾经靠一个“傅满洲”形象就把黄祸论宣扬的铺天盖地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做眯眯眼这种种族歧视的标志性动作俨然在西方国家受到广泛的舆论批评。
然而就是这样,在国内从清华美院事件、陈漫事件再到近期的电影《雄狮少年》里的人均“唐氏综合症”形象,我们反驳的从来不是长着细长眼睛的模特本身,而是利用这种西方人塑造的眯眯眼形象歧视中国人的行为;意识不到这一点尚且可以理解,然而有意将途径(或者工具)与目的本身相互混淆,然后一边用眯眯眼装束继续恶心中国人,一边我们给广大网友扣上“上纲上线”、“歧视细眼睛中国人”、“审美绑架”之类的帽子,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简直就是其心可诛!!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不乏眼睛细长慈眉善目的艺术形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我们反对的从不是天生眼睛细长的人物形象,我们反对的是歧视本身!!
作为环球的忠实读者,我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反对老胡了,用高情商来说老胡太过中庸,有些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妄图一直作骑墙之势,连八角老太婆都不会承你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