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黑马国产佳作,居然是小成本的它...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承接缔造票房神话的十一档,开启十二月浪漫的跨年档。
十一月有着足够的弹性空间,足以为一些外国大片或是小众影片提供展示机会。
比如文艺范、高口碑的《梅艳芳》,又比如低成本、高票房的——
《扬名立万》
映前少有宣传,电影上映4天,票房即突破1亿大关,成为国庆黄金档之后,第一部首周票房破亿的影片。
力压同时期情怀满分的《梅艳芳》以及大投资的《007:无暇赴死》,连续5天拿下单日票房冠军。
上映10余天,豆瓣评分稳在7.6,成为近期影市的一匹黑马。
虽是小成本制作,但本片具有两大噱头。
第一,导演是热门网络短剧《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刘循子墨。
非科班出身的他凭借着相当的喜剧天赋和讲故事的能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喜剧天地”。
幕后阵容来自其背后的万合天宜公司。
曾经的喜剧天团第一次尝试做悬疑电影,观众自是翘首以待。
第二,韩寒监制。
韩寒第一次做导演拍摄的公路电影《后会无期》即收获6亿票房。
再次出手的《飞驰人生》更是斩获17亿多票房。
韩寒不仅擅长“以小博大”,总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票房收益,还有他身为作家的针砭时弊,少不了拉升电影的主旨和立意。
说完噱头,再说看头。
《扬名立万》的设定非常吸人眼球。
故事发生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商人陆子野把几位不得志的电影人秘密召集到自己新买的洋馆,商量着筹拍一部大制作。
几人分别是因为正直而被上面封杀的金牌编剧李家辉(尹正饰);
向来只要“拳头”和“枕头”的烂片导演郑千里(喻恩泰饰);
被称为花瓶的上海滩过气女明星苏梦蝶(邓家佳饰);
好莱坞动作替身陈小达(柯达饰);
年轻时锋芒过剩、晚年无人问津的老艺术家关静年(杨皓宇饰);
除此之外,陆爷还请来了两位“电影顾问”——
气定神闲的齐乐山(张本煜饰),一表人才的大海(秦霄贤饰)。
并且许诺:“拍好了,咱们扬名立万。”
正当众人疑惑要拍的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之时,陆爷反手甩出几本卷宗。
原来,他想拍的是此前轰动全上海的“三老”案——
掌控着上海经济命脉的三位财阀,一夜之间被人惨烈杀害。
案件传得神乎其神、扑朔迷离,却无一人知晓背后的真相。
将该案拍成电影必定引爆观众的眼球,实属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
众人一听,忙不迭地钻研起资料,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
就在场面一片胶着之时,李家辉的笔不小心滚下了桌,而当他弯身拾笔时,无意中发现齐乐山的脚上戴着镣铐。
什么样的人才会被戴上脚铐?
犯人!
没错,坐在对面的齐乐山正是三老案的凶手!
其身边的大海,是被陆爷打通关系带犯人暂时出来的警察。
而他们所处的洋馆也不是单纯的歌舞厅,而是凶杀案的发生地!
电影至此,狼人已经明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挖掘齐乐山杀人背后的真相。
当晚,齐乐山只身闯进房间,杀光了所有保镖之后又杀害了三老。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循着通风管道逃跑,而是坐在沙发上等候警察的到来。
离奇的操作背后还要从一个女孩说起。
齐乐山曾是一位军官,战友在弥留之际嘱托其帮忙照顾女儿。
女儿名叫夜莺,人如其名,歌声甜美又动听。
凭借着姣好的面容与动听的歌喉,夜莺很快成为上海滩最著名的歌女,因此被三老盯上。
就在夜莺夺得花魁之夜,三老将其请进了洋馆的顶楼……
《扬名立万》的核心是一个关于女性被权势之人玩弄、亦兄亦友的大叔复仇献身的故事。
情节类似于日本悬疑片《嫌疑犯X的献身》和《白夜行》。
剧本杀设定很像国外的《看不见的客人》和国产佳作《风声》。
电影“喜剧+悬疑”的类型组合吸人眼球,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表达以及反转的“惩恶扬善”的主题引人共情。
演员演技在线,整部电影充满了明喻和暗讽。
故事的最后,真相已经“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所讽喻的社会问题,才是意有所指。
就如此前宣发中所言:“真相几个都行,真心只有一个。”
总体而言,不论是题材、立意还是表现形式,《扬名立万》都算得上国内同题材中少见的佳作,确实配得上“黑马”。
但,影片也并非好到没有槽点。
电影中能看到很多经典影片的名场面。
如《无间道》中的“对不起,我是警察。”
《英雄本色》中的悲情自白:“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
不管是台词还是场景,电影都做了很多致敬,但频繁的运用则显得有些大杂烩和缺乏新意。
喜剧固然能调和剧情,然过多的插科打诨和顾左右而言他的情节,也稀释了悬疑的紧张,并且多余。
还有就是,电影的故事性大于角色性,几位主演的逻辑动机经不起细推。
最明显之处就在于,管道里的大量血迹究竟是怎么回事,终究没有交代清楚。
除此之外,《扬名立万》最值得鼓励和最值得惋惜的地方还在于,导演用了隐喻和反复包装的形式营造了一种“我知道真相,但我不能直说的压抑”。
结果带着观众绕了好大一圈,最后抖落出一个过于简单的答案,不仅耍了观众,估计上海警方气得都想发律师函。
电影能取得目前这般好成绩,一方面源于影片自身的好基础,一方面也得益于当下市场对该类题材的热切需求。
综上,《扬名立万》虽有争议,称不上神作,但瑕不掩瑜,属一次不错的投石问路。